留学让很多孩子不必经历国内中考、高考的煎熬,但有些家长担心:这是否走向了另外一个特别,让孩子虚度了光阴?
这一点,取决于你的选择。
老周一直认为,留学也好,移民也好,较大的好处是你可以有所选择。就像在新西兰,可以开心轻松的读书,不上大学读理工院校或者技术学校,成为一名高薪蓝领也很傲娇。同样,你可以像下面这一对父母,为孩子选择课业繁重的私立学校,以欧美国际名校为目标,走出一条学院派留学风范。
只有200多名学生的私校,学生全是亚裔面孔
上周老周陪一个学生的父母去参观了奥克兰一个盛名的私校。这是一个11到13年级的高中,以严谨的学术氛围和极高的欧美名校录取率著称。但与国内的私校或气派或豪华或深不可测的形象相比,这个学校的就像是一个乡村学校。校门就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的铁栅栏门,以至于我一不留心开过了。门外的路边上停了几辆像老式公交车一样的校车,校园里除了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外,都是一层的校舍。全校仅有200多个学生,但这些都不是让我觉得新近奇的地方。
我们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正赶上学生的Morning Tea时间,学生都从教室里走了出来,吃点东西,放松一下。我放眼望去校园里的学生*无一欧洲面孔,全部是亚裔学生,在我之前去过的学校里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
据学校老师介绍,这并非学校有意为之,不接收欧裔学生,而是学生自己的选择结果。因为在新西兰这样一个充分尊重人权和民主的国家,如果对不同的种族区别对待那是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
那么欧裔学生为什么不选择这个学校呢?因为这个学校会非常关注学生的课业和成绩,这对从小在完全自由的环境长大的欧裔孩子来说一种不可承受之重。
多数刚来的学生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都希望欧裔学生的比例高一些,这样可以有个比较好的英语环境,让孩子能尽量地多听多说英语。如果一个学校无一欧裔学生,这点肯定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障碍。
而我今天陪同而来的家长,可是十多年的老移民了。目前他们的孩子正就读于Rangitoto College,可以说是奥克兰很好的公立高中之一,而且也为学生考入国际名校开设了IB课程。那为什么他们准备放弃就近的盛名公立高中而选择离家很远的私立高中呢?要知道公立学校可是对本地学生完全免费的。
放弃盛名公立高中,只为成为学霸而来
与新来的学生不同,他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本地长大的,现在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不存在英语的问题,所以有没有欧裔都对他的英语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正相反,他的中文却成了短板。虽然听说没有问题,但读写的能力不足。而这所学校,中文可以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三年系统学习。
当然父母想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并不仅是为了让他学好中文,而是想让孩子考入寰球名牌大学。
虽然重点公立高中的教学质量也是相当高的,但对学生的要求却不像私校那么严格。老师不会对学生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这所私校是由日本人创办的,采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保留了东方严格的治学传统。建校时间虽然不长,仅有十多年,但一直专注于IB课程。在为欧美名校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本地及海外学生。
所以这所学校的学生不是学霸,就是为了成为学霸而来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要进入欧美名校,自然在学生中形成了很强学习风气,这是公立学校,即使重点公立学校也是不可比的。
公立学校三点多放学后,学不学完全在自己,即使是高中学生也基本上没有作业。而这所私校是寄宿制的,放学后回到住宿部也仍然有严格的自习时间。
中国式家长的烦恼,找平衡点不容易
据我陪同而的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目前在学校中还是比较优秀的,而且不怎么花时间学习的情况下就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父母认为他仍有很大潜力,目前他过于轻松的状态有点浪费青春,与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打电游上,不如多学点有用的东西。
而孩子则认为,我现在已经挺好了,为什么还要再多花时间学习?因此,这个学生的家长希望能换一个更严格的学校,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使孩子看到原来还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学生,从而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这次陪同参观考察学校对我来说也是感受颇深,不仅仅是这所学校的有诸多独到之处,而且再一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式家长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孩子的前途用心良苦。既不想让孩子承受国内过度的应试教育压力,又担心让孩子在新西兰这样的一个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教育环境下虚度了光阴。如何找到一个正确的平衡点,真是一件很考验家长智慧和眼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