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问答网站Quora上闲逛时,搜了一下关键词Chinese。结果就出来这样的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人数学为什么这么好?
这位题主想找一些中国高考的数学题测试自己的数学水平。
作为一个曾经把数学当成此生噩梦,大学之后毅然决然选了可以不用学数学的专业的我,诚心发文:这位提问的外国小伙伴,你是要来中国念大学了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问题下面,有好(丧)心(病)的人替他列出了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管是不是高一的题,君君表示看到那些数字就已经晕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数学好的学霸吗,这里有道高考题需要你们来解一解。
看到这些与中国有关的提问,君君又去搜了一些问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问题下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回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难+难+难。出题人的思路还特别地狂野。到底鸡兔同笼和进水排水的问题,君君直到初三才弄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隔着屏幕我都能从那大写加粗的I HATE IT中感受到答主出离的愤怒。
“数学不是你想学就学,不学就抛到一边的。中国每个学生从小就必须学数学,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拼死拼活,数学考试最多拿100分,那些拿140+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真是寰球未解之谜……”
同样也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学生的数学可以学的那么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此问题,有一些学术界的大牛作出了比较客观且充分的回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答主提到,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速度比其他国家的人快,原因有这些:
首要,中文的数字发音时间很短,发一个音节仅需要0.25秒。而英文中的一个数字单词则需要约0.33秒的时间才能读完。而人们能有深刻印象的东西,其发音通常是在两秒之内,因此,中国学生能轻易地记住一些数字。
第二,中文的数字构造很简单,而英文的就相对复杂些。中文里,二十一就是二十一,但在英文里就不是简单的two-tens-one,而是要把单词变形,变为twenty,再在后面加上one。君君是在初一的时候才开始系统地学习英文数字,数字变形毫无规律可言,其痛苦程度堪比君君团队里学日语的孩子,记日语单词时的无助。
这两个原因,就让中国的学生在刚接触数学时省下了不少事件。中国小孩在4岁就能数到40,而美国小孩要在5岁才能数到40,学习的进度相差了一年之久。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位在新加坡的研究生预科生现身说法,她表示中国人并不会数学,我们只是算数强一点而已。到底寰球上那么多盛名的数学家中,中国人占的比例并不大。
她说,法国学生不知道3+2,也不知道2+3等于多少,只知道3+2=2+3.在被问到加法的时候,法国学生说加法是阿贝尔群里才有的概念……而让中国学生回答为什么3+2+5时,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幼升小的数学题难倒中外人民
不仅有外国人在quora上对中国数学提问,还有一些人将小学入学的数学题放到了FB和Youtube上让外国人解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道数学题让许多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在被《每日邮报》关注后,它走出国门,开始伤害外国人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问题让外国人完全忽视四则运算法,加减乘除不按顺序来,完全大开脑洞地解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每日邮报》澳大利亚的记者专门采访了悉尼大学的助理教授,而教授在花费了一张稿纸,演算之后说,或许,这个“?”才是正确的答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嗯……你皮归你皮……
花式找零让人傻眼
除此之外,随着去国外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式找零也让寰球认识了我们这个民族不一样的找零方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凑整数的方式已经很难理解,如果再碰上打折,对于收银员来说,那简直是雪上加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不同的国家对数学有着不同的习惯,找零也是。我们走出国门去买东西时的方式,其实我们自己长久以来的习惯和外国人的习惯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冲突,导致他们不懂,我们也很无奈。
但如果我是外国人,看着这群花式找零的中国人,我内心肯定会OS:我能怎么办,看不懂他们的找零方式,我也很绝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