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日之内就要花6666元的小学,嘲笑的不止是穷人的梦想

来自:Mr海 0 0 2017-03-08



理想今年你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赵雷



1、上一日之内就要花6666元的小学


任何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家都写不出当这样的奇葩故事。


如果要理解中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教育不公这些问题,看下面这条新闻就够了——“近日,一位买家出资1200万买走丰汇园小区39平方米的1室1厅,只为让孩子就读宏庙小学。”


当然,这样的新闻只能发生在宇宙中心——帝都。


网上有人算过,1200万买一个小学学位,一日之内的费用就是6666元,上课打个瞌睡就可能浪费了普通人一顿午餐的钱。


这样算账的肯定都是像我一样买不起帝都学区房的人,为什么?因为人家会跟你算另一笔账——等到这孩子小学毕业后,这套学区房的价格套现后,涨价的部分都够一个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了。


所以聪明人都会说:“教育是很好的投资”。说的就是学区房。



这就是那套天价学区房



2、年轻人的奋斗和梦想,在这样的房价前太无力


同样是在北京,09年上完大学就下决心留在北京的姜京子,却不得不在高昂的房价面前选择加入“跨省上班”的大军。


几乎每个工作日她的作息表都是这样的:


6时10分——起床,洗漱、吃饭;

6时50分——下楼坐出租车前往沧州西高铁站,不堵车的情况下打车费是14元;

7时23分——从沧州始发的G9004高铁出发前几分钟上车,58分钟后到达北京南站,高铁费用为94.5元,

8时21分——到达北京南站后,跟着早高峰人流挤上地铁;

9时15分——到达位于北京西南二环附近的上班地点,花费4元。

下午下班,她会倒着重复早晨的路线,在晚上8时40分左右回到沧州的家。


整体算下来,她每天上班的车费为225元,花费5个小时在路上。


当然,也有年纪轻轻就在北京买了房,可以步行上班的幸运儿。我有一个朋友,很有才也很努力,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分部负责人,朋友圈里全都是高端人士、上流社会的合影,差不多就是那句“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极峰”的现实版。他很早就在北京买了房,学区房,尽管他还是单身。


很励志吧?看来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努力就可以拥有这样体面的生活,不用跨省上班,甚至都不用去挤那能“挤死人”的地铁。


但这个励志故事的背后,是他的父母给他出了500万的首付款。


不管你承不承认,“寒门再难出贵子”,那个可以向上爬的天窗在一点点关闭,这就是个“拼爹”的年代。


这样看来,《北京折叠》哪里还是科幻小说,完全就是披着科幻的外衣,讲得都是赤裸裸的现实啊!






3、嘲笑的不止是穷人的梦想


那么,有钱就全适用了吧?大家不是都一致认可吗——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不管在怎样的社会,你都能很有尊严地活着。


不幸的是,金钱也不是全适用的。


这个社会的很多规则,不是你有钱就能改变的。


就拿这个学区房制度来说吧,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流动资金拿去买一套根本没办法住人的“学区房”?为什么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两三个大城市?为什么外地人就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尽管你早就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也按时缴税。


别跟我说中国穷,好的教育资源普及不起。这话十几年前说说还行,GDP好几年都全球第二了,现在你还拿穷来说事,全寰球人民都不信吧?


高昂的学区房,其实就是变相的“富人税”。


高昂的学区房,嘲笑的不仅仅是穷人的梦想,还有富人的无奈。




4、移民是为了回归原本简单的生活


很多人在说,中国现在发展的很好了啊,北、上、深的大楼比纽约都不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移民出去呢?


我今天不想谈什么安全、教育、福利、空气等等因素(写这些容易被删),只谈一点,就是原本我们可以生活的很简单。


国外之所以没有学区房概念,是因为受教育机会只和实际居住地挂钩。比如在纽约,水电气账单、房屋租约、驾照都可以作为子女入学的证据,而不必非要有房屋产权。


在纽约,只要你能提供下面14项文件中的任意两项,即可给孩子报名入学,不管你买的是1000万的豪宅还是租住在公寓里。



很多事情本来可以这样简单的,我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交税、消费,我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份子,那么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在这里上学呢?


但我们就是不认这个简单的道理。媒体也是见风使舵,一会说我们的国力有多强大,那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是没有我们早就崩溃了,一会又说我们还处在XX初期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分配不均是正常的……


这样的简单道理还体现在很多细节——


比如你跟广场大妈说麻烦音量调小一点以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她们回答居然是有钱别在这里住啊,买别墅去……;


没有公共秩序,上车不排队就算了,还一窝蜂推挤,谁挤上谁是大爷;


同学、亲戚聚会,通常聊的是结婚了没啊?在哪工作?赚多少钱啊?有小孩了就问,小孩成绩怎么样?高级一点就是,买房了吗?地段在哪里?股票涨了还是跌了?好吧,看你所谓的“生活资料”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扯到别人身上,谁谁谁买了新房,买了新车,小孩考上了哪的高中。话题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社会公德、公共秩序、尊重隐私这些很简单很平常的“普世价值”,我们想要得到却是这么的难。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