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愿意主动涉足法律诉讼,但当我们必须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再受侵犯时,除了寻找专业的法律专业人士提供支持外,自身拥有必要的法律常识更是我们能够从容面对意外或变故时保持理性思维的法宝。
语言障碍
华人朋友们在新西兰碰到需要用英文沟通的时候,普遍会有一种天生的障碍,因为到底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而在新西兰需要面对法律纠纷的时候,沟通的准确度、一致性和力度则更为关键 。因此,英文不好的华人朋友们一定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无论您觉得自己中文的逻辑或是证据有多么的清楚,要确保法官和您的律师能够充分了解您所想要沟通的内容可能并不如您所想象得那么简单与直接。
当有任何沟通是需要通过翻译来进行时,您需要做到反复确认以确保不会因为翻译过程中遗漏了任何重要的细节而让您的律师甚至法官无法获得您沟通中的重点。我们遇到过当客户找到我们进行上诉的时候,才发现之前某个很重要的细节在翻译过程中被遗漏,或是之前的律师从始至终也许都没有听明白某句话在客户母国文化上的真实含义。
文化的阻碍
华人朋友们在新西兰本地的沟通中经常还会存在一个文化上的阻碍。通常我们的华人朋友们在沟通上比较含蓄,或者特定的表达是有其特定寓意而非其字面意思。譬如我们华人时常会说“我们打这个官司不是为了钱,而是一个原则的问题”。这句话如果直白地翻译给洋人律师,他们可能会很直白地理解您的重点真的已经不是在要钱,您甚至可能更愿意和解或是放弃这个官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西方在逻辑上的差异
在英文和中文的沟通上,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华人的逻辑和洋人的逻辑常常是不一样的。华人文化中认为的重点可能跟洋人文化中认为的重点有所不同。由于对新西兰本地法律的不熟悉,因此您所认为的重点也可能在法律上不一定是有助于您案件的重点。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人朋友们做到,在跟您的律师或法官沟通时很好将相关信息全盘托出,让您的律师来为您做出很好的参谋,而不是选取自己觉得有帮助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但您却未能意识到的其他细节。
华人客户可能会担心如果律师知道的信息太多,他们会不会搞混?会不会让法官误解?其实客户大可不必有此担忧,因为客户与律师的沟通都遵循保密原则,越全面的沟通能够让律师做出更全面的分析与考量,这对案件的成功进展是有利无弊的。当然,法官面前是否需要将所有信息 一一陈述则是另一个有关诉讼策略的考量。
翻译的素质
我常常在新西兰出庭时发现,为华人客户提供法庭翻译服务的人员很多并不具备正规资质。甚至有时候,提供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可能还不及我们客户自己的,这种情况会造成法庭沟通上理解的误区。
中文方言的复杂性
我们都知道,华人的语言包括许多方言,有不同的口音。因此华人客户在翻译的选择上也要留心,选择一个听得懂自己口音的翻译。如果找一个南方人来翻译一个北方人的证据,不但是有很多字、很多用语会不完全理解,甚至还有发生人格错乱的问题。一个豪爽的北方人的一句话在回答的时候有他的力度,可是透过一个南方人委婉地表达之后,就会变得扭扭捏捏,或甚至词不达意。
翻译的准确性
我们还会遇到在新西兰为我们华人客户提供翻译的人员,他们甚至都不是来自于母语是国语的地区,比如有些人来自东南亚地区 。这时,您就需要非常注意翻译的准确性跟中文的造诣。虽然不少来自于东南亚地区的人也讲国语,但他们在讲国语时的思维其实是从英文逻辑出发,因此他们说出来的国语往往是洋人式的国语。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证据解释上的大打折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翻译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翻译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在重大的案子里,无论您是被法庭分配翻译,亦或是您自己寻找翻译,都必须确保该翻译与对方当事人没有利益冲突,且确认他/她之前未曾为对方的律师做过证据的处理。因为人的思维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如果这位翻译之前也收过对方钱为他们做过任何的翻译工作,那么当他/她再来为您翻译时,在紧张忙乱的即时翻译中有可能会出现观念上或理解上的误差。
无法监测翻译质量的风险
在需要翻译配合出庭的情况下,对于案件关键的判断通常在法官听证环节时既已成形。因此在庭审阶段,要确保您的团队中至少有一个人既听得懂翻译所说的内容又听得懂您所提供的信息,这样当信息表达前后有出入的时候能够及时提醒法官和翻译不要漏掉重要的细节。在新西兰一个典型的需要翻译配合进行的诉讼庭审过程中,洋人律师和法官都听不懂中文,因此双方都要依靠翻译的协助。即时翻译是一项高难度的专业技能,在庭审过程中翻译是一定会有遗漏的,翻译漏掉的是5%还是50%的内容,是很难被监测到的。如果您自己无法听清翻译是否有遗漏,而您的律师团队也未能发现这些被遗漏的信息,单靠翻译做证据说明会给您的诉讼带来较大的风险。
来源:新西兰微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