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很多在海外的华人来说,可能也是最思乡的时刻。对于在爱尔兰的你们呢?
是不是也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对已经在国外待了很久的人们,是不是意味着文化传统感和价值观的丢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chou的经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世纪70年代那会儿,我的父母来移民到了爱尔兰,那是那他们总和华人生活在一起,周围都是讲汉语的东方面孔,因此倍感亲切,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尽管不懂当地的语言,但融入当地人还是很必要的,但因为要在这里长久的生活,工作。
人是群居动物,自然要适应新的环境,就算再想家,除了融入,也再没有别的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移民已经不是大家陌生的话题,很多人其实心里明白,如果不是非要离开,没有人愿意过着背井离乡的日子。
幸运的是,对chou来说,父母来到爱尔兰融入新环境并没有那么困难,当然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入乡随俗,但最起码他们是可以做到的。邻居们很喜欢中国人带有的民族特点,非常热情的接受他们。
饮食
20多年过去了,还是小孩子的时候,chou就接受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熏陶,但是英语是她的母语,之后她还去了盖尔语地区准备考试。当时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的房东惊奇的发现她喜欢吃土豆而讨厌米饭,房东感到很沮丧,因为他准备了一周的大米来招待自己的首要位中国留学生。。。
关于在国外呆久了的华人来说,他们更像是文化的混血儿,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看起来不像爱尔兰人,但同时也丢失了中国人的一些特质,为了不成为这样的人,你只能强迫自己去融入,被他人接纳。获取文化融入感是要付出代价的:当你希望完全融入进去时,你自有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就会不可避免的丢失。
都柏林唐人街
据2011年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都柏林约有17,000名中国人,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被进一步冲淡,spice bag被认为是很好吃的中国菜,敬神烧的香味道也觉得没以前那么好闻,都柏林市议会的议员们还计划把 Parnell Street建成唐人街,原因自然是为了发展经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过讽刺的是,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周边的商铺租金就会提高,不少中国商人可能会面临担负不起租金而离开。有些人会说,第三代出生在爱尔兰的中国人和那些新移民来的华人当地人看起来还要地道。实际上,中国人应该自己有所行动,例如即使身在国外,也要聚集起来庆祝自己国家的春节,大家需要做的,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