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北半球入冬,南半球的岛国新西兰却正在春夏中苏醒。
开车行驶在郊野,有时一连几个小时,只能看到成片的牧场,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间或从山峦间探出头的大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那么一会儿,我们停在山中一家咖啡馆歇脚,司机师傅用手胡撸了一把柏油路,然后把干净的手掌展示给我们看:“看,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纯净的国家。”
任何从超大城市“逃离”到新西兰的人都会立刻醉心在这片看起来未经打理,实则温柔而生气蓬勃的土地中。南太平洋的云不时飘过,洒下一瓢雨,然后抛出一条横跨大地的彩虹。其他时候,满眼的绿色裹在太阳的金光中,那是一种暗示着希望的颜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然而越深入这个国家,越会发现关于它的更多真相。纯净的自然并非它的全部,站在另一极的是高度现代化的都市生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正如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许多年前说过的那样:“我所喜爱的心灵中,一定还留有部分荒野。”自然与都市在新西兰曼妙融合,不断为人性中最温和与最激烈的需求提供着给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路上,我们和许多新西兰人聊了聊天,他们讲了那些每个新西兰孩子都知道的、有关这片土地来源的神秘故事;讲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定义“新西兰”的方式。
“怀波瓦足迹”之旅向导
比尔·马修斯
Bill Matthews
“天地分开后,其间产生了新的生命”
“奇异鸟吗?那棵树底下住着一只,旅游接待处的厕所旁还有另一只。”比尔这样说道。
比尔是“怀波瓦足迹”之旅比较受欢迎的向导。我们进入这片新西兰现存较大的贝壳杉森林时已近傍晚,比尔浑厚的歌声把人拉入了一种超乎时间的永恒寰球中,在那儿站着年龄高达1200岁的贝壳杉“森林头疼”。
“森林头疼”
比尔给我们看一颗核桃大小的种子——数千年前贝壳杉正是从它成长而来。“毛利人有句谚语:‘我是一颗种子。’意思是虽然很小,但有很大价值。”
比尔手中拿的便是“森林头疼”的种子,这棵树现在已高达51.5米,仍在不断生长
他熟悉这片森林里每只鸟的住所。然而许多年前,他曾被迫离开这片土地。“我在奥克兰生活了45年,做建筑工人,因为在家乡完全找不到工作。”
有一日之内,“我怀念起夏日森林夜晚的天空”,于是回家成为了向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怀波瓦森林中可见银蕨树叶,它是毛利人和新西兰的象征
“我给人们唱歌听,这些歌告诉人们应该尊重微小的事物,因为所有庞大的事物都是由微小发展而来的。没有小就没有大,没有生命,没有我们。”
ecostore创始人
马尔科姆·兰兹
Malcom Rands
“看完了寰球,我们选择回到新西兰”
马尔科姆讲了个笑话:“走进寰球任何地方的廉价青年旅社,一定会发现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新西兰人,还有两个德国人……看看地图,会发现新西兰是这个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地方之一,和寰球之间遥远的距离驱使我们离开家。”
毕业后他曾游历美国。“我发现美国年轻人的生活非常空虚。当时我就想:人生一定有比钱更多的追求和价值。在外面看到许多东西、明白了这个寰球正在发生的事情后,很多人又选择回到了新西兰。”
回家后,马尔科姆和朋友买下北岛一块土地,建立了类似公社的mamaki社区,并在自家后院研发出ecostore环保日化产品。许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狂人,其实他认为“现代家庭的问题在于其只由父母和子女组成,遇到问题时很难得到旁系亲属的援助。我们希望重建几千年来人类更熟悉的居住方式:以20、30人的规模共同生活”。
ecostore总部门口卖有机蔬菜的小车
马尔科姆将ecostore所得收益都投入到“露天集市基金会”中,他们正筹备在奥克兰内部建立村庄。“在城市里,环境也应该很美好,人应该和邻居熟识,并且知道在困境中有人会帮助你。这样的目标要通过设计而不是良善的道德实现。我们把这种城中村叫作‘偶遇地带’,在这里你每天都能偶遇邻居,通过交谈相互熟悉,并逐渐信任。”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历史策展人
斯蒂芬妮·吉普森
Stephanie Gibson
“自然和城市在这儿可以兼得”
斯蒂芬妮的黑底碎花褂子是她花几块钱淘来的,是1930年代的古着。她的工作就是“淘破烂”,因为她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的历史部策展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斯蒂芬妮身后,是她布展重现的上世纪40年代新西兰家庭生活
斯蒂芬妮通过旧货了解着她的国家:禁酒时期男人们用的大酒杯、80年代女人衣服上的大垫肩和大珠宝、90年代绣有毛利图腾的别致婚纱、逐渐演变的避孕工具、代表社会思潮的游行海报……“我眼中的新西兰人特别好奇,特别固执。”
闲暇时,她喜欢去海里游泳。“从博物馆下班,走上十分钟就能到达海岸,游完泳后躺在沙滩上看日落……我觉得在新西兰,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之间的差别不大,我家门口就是绝美的自然风景,闲暇时我跑到森林里去散步、骑山地车。自然和城市,你在这儿真的可以兼得。”
新西兰先驱焦点栏目主持人
崔斯坦·克莱顿
Tristram Clayton
“我们的城市都有一颗强大的心”
和崔斯坦的采访推迟了一个小时,因为头天晚上新西兰北岛发生了7.1级地震。新西兰先驱焦点栏目的工作人员一边议论着昨晚自己如何被“巨大的晃动惊醒”,一边搭建摄影棚——只需要架起几盏灯,调试一下设备,一个坐落在办公区的摄影棚便搭好了。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女士在吃早饭,面包屑落了一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媒体中心大楼,一位获准带小狗上班的女士
如此可以一瞥新西兰人的工作氛围:紧张,专业,但对于一个人口只有440多万人的国家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