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圣托里尼。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欧洲人永远的文化乡愁,是新的寰球,也是新的生活。今天的希腊,则以惊人之美和丰富复杂震撼着我们,前世今生的乡愁在这里一一化解。
不到希腊,你无法想象我们对色彩和美的认知有多贫乏。
蓝白两种色彩,在希腊以让人目眩的方式呈现着、丰富着:阳光下的海水,是波光粼粼的群青,平静时是温柔的湛蓝,黄昏时是梦幻的绸缎蓝,入夜后是神秘丰盈的深蓝。此情此景,总让人想起卡蒙斯的诗句:“陆止于斯,海始于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圣托里尼的房子与白云沧海一色。
希腊人教会了我们认识美
这是一片诸神曾如此眷顾的土地,就像美国学者汉密尔顿在她那部伟大的著作《希腊方式》所描绘的那样:“当埃及人屈从地忍受苦难,注目于死亡的时候,希腊人正在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大胆地正视生活。在岩石裸露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荫蔽的深山峡谷之中,开阔的山丘在天然的屏障保护之下,是劳动和生活的好地方。
在这里,人们有着充分的安全保障,过着快乐、宁静的生活,到处洋溢着生活的欢乐,风景像画卷一样美丽。新的寰球,新的生活,也许就诞生在这个地方。”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欧洲人永远的文化乡愁。虽然我们知道,古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希腊作为一个主体所承载着的古希腊文明,是四大或者五大古代文明中,只此一个不仅仍然活着,而且还在不断生长,并开枝散叶、荫蔽寰球的文明。
从公元前3000多年到今天,时光已经过去了5000年之久,面对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古希腊文明,我们难免像布克哈特所说的那样,“只能对失去的东西感到惋惜,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从这个天赋甚高的民族那里学习到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值得赞叹的东西远远多于有争议的东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的确,今天的我们,受益于古希腊文明的东西太多了。从天上回归人间的哲学,基于奥林匹克而盛行的竞技,基于城邦而兴起的城市,基于民主而张扬的自由精神……更重要的是,古希腊人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寰球和人类本身,布克哈特说:“所有后来的对寰球的客观理解,都只是希腊人开始搭建的基本框架的某种装饰而已。我们用希腊人的眼睛看寰球,用他们的词汇说话。”
古希腊人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美,并按照美的标准去生活。就像温克尔曼说的那样:“没有人像希腊人那样给予美那么多的尊敬,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和创造,令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偏离正确的方向。”
所有这些,都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畴,成为人类今天共享的精神财富。
正因为如此,黑格尔说,每每提及希腊这个名字都会引起家园之感,去希腊追寻历史文化足迹的人们,会不同程度地有回到童年之感。很多人遵循的是这样一种体验:来希腊之前,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过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魅力,在雅典先哲们的智慧中受益,而一旦走进希腊,人们心中深藏着的希腊情结,便会立刻被这片土地和海洋所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惊人之美打开,前世今生的所有乡愁,也在这一刻消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艾雷克提欧神殿的六女子之柱。
遗址就在脚下,文明遍布周身
没有一个国家,像希腊这样,背负着远古的荣光,却活在当下的矛盾挣扎之中,也没有一个城市,像雅典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再经受着磨难,却仍能从容地存活。
在希腊,古老和现代,历史与当下,交错在一起。古老的酒神剧场里每日上演着现代剧目,雅典卫城下流浪歌手在深夜的街头唱着歌。异国的情侣在迈锡尼文明的残垣断壁间深深热吻,将历史的刀光剑影和无限荣耀都化为背景。在古老的埃庇道鲁斯剧场烈日的强光下,风猛烈地吹过,踩着已被风吹日晒过几千年的重重石阶,你会恍惚于时光的魔力,不知道是太强大,还是它已消失。
雅典的神庙、神殿、卫城,迈锡尼文明遗址,甚至很好的餐厅都采取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在高高的地势上俯瞰众生。在那些历史的遗迹和建筑之间,你能望见一个完整的白色城市,在蓝天碧海间,层层叠叠地被烈日照耀着,就像几千年来希腊所仰仗的众神,俯视着每个时代的希腊——荷马史诗里的希腊,一战、二战里的希腊,被纳粹占领的希腊,民主国家的希腊,以及今天正经历艰难时刻的希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雅典鸟瞰。
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潘特马利斯说:“遗址就在脚下,文明遍布周身,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希腊可以重新振作?”
古代的希腊,曾为全寰球探索出一种新的寰球、新的生活。今天的希腊,也期待着再一次的涅槃和重生。
去希腊吧,那些灿烂的遥远的属于历史的故事还未讲完,今天的故事已经开始。
文/陈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