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的文章,很多父母产生了误区,以为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出国,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成才。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对于外来者。
很多人不知道,新西兰的中学也是分快慢班的,对于慢班的学生,老师也是放羊的,这些学生基本是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就工作,工作不了也没关系,有社会福利部门照顾着。可是中国留学生呢,高中如果毕业不了,只有一条路,啃老,花父母的钱上语言学校。
只要读语言学校就会有签证,就可以继续花父母钱混着。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这里,枪支、赌博、色情,全是合法产业,奥克兰的色情业大亨组织旗下的小姐们在皇后大街举办无上装游行,游行是政府批准的,每年一次。新西兰的赌场里留学生是常客,奥克兰的华人小报上充斥着按摩女郎的信息。
很多人不知道,出国要想混出个样,必须比新西兰孩子更努力,因为起点低英语差,可是很多中国孩子比新西兰孩子更放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寰球都如此,更何况人类社会?我们怎能天真的以为出国就是天堂,就算是天堂,也是对新西兰人,对我们,确实不是。只是方式更文明、更人性,可是竞争从没消失。
凡是认为出国就一劳永逸的,只管花钱什么也不管的父母,孩子出国后几乎会碰到同一个问题。很难联系上孩子,微信不回复,电话不接听,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会复联。
这能怪谁呢?孩子认为和你说啥呀,你啥啥都不懂,之前说出国多好多好(当然基本是道听途说),等出来才发现困难重重,问题多多。既然帮他解决不了问题,就只好当你提款机了。
为什么我的儿子感受特别好呢?首要,他现在还在读高小,学校以玩为主,还没进中学的门呢。第二,我和他爸爸都在身边,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我们都抗了。
即使这样,他在英语方面也是碰到了极大的困难。在来新西兰前,英语只会26个字母,几乎为零。
幸好有萨农,从去年12月开始,每周给儿子上四节英语课,补习了一年,才把儿子的水平从0提高到2。虽然还很低,但已经敢说话了,有自信了。儿子不是天天浸泡在英语的寰球吗,为啥要补习呢?
因为和同龄的新西兰孩子比,他拉下的太多太多,他的同学已经在看整本的英文小说,已经在用大段的英文写主题报告,已经在做精彩的英文演讲了。如果他想在英语的寰球立足,英语这一课越早补上越好。
每天我都要求儿子听半个小时萨农的视频课,在学校英语老师已经讲得够多的了,为什么还要去听萨农的视频呢? 因为学校的英语老师教的都太难了,那是针对新西兰孩子的,他基本吸收不了。好比让一个小学生去大学上课,浪费的比学到的多。
为什么孩子年龄小英文不好的情况下,一定要陪读。因为社会就是江湖,西方社会也一样。父母陪读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如何行走江湖,等翅膀长硬了才能飞。
他们是同情弱者,但同情的是真正的弱者,比如难民的孩子(新西兰每年接收750个难民)。中国孩子用的好穿的好交得起高额的学费,怎么能算弱者?
西方社会一样有许多浅规则,这些规则没人主动告诉你,因为已经约定俗成了,还用说吗?比如说:在学校里任何活动都要自己去争取,你不主动,永远没份。中国孩子哪里懂这个,而且因为英语不好,即使知道,也不太敢争取。
说一件事,今年6月下旬,学校的选修周,儿子选了心心念念的滑雪。填好表格要交回去,他首要时间交给了班主任,对中国孩子来说交给班主任是最正确的。可谁知道表格是交到“高级职员办公室的一个小盒子里”,儿子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一忙忘了,儿子的表格收关一个被送到。
滑雪是有名额限制的,30人,儿子没选上很伤心。我很生气,给班主任和领队滑雪的副校长都发了邮件,详细说明事情的经过。下午放学又赶到学校,准备继续争取,副校长一见我笑了,说情况和班主任讨论了,确实是他们遗漏了,刚好有一个孩子放弃,名额给儿子。
耶,胜利!太开心了,这才有了儿子的滑雪之旅,并爱上了滑雪。如果我们选择沉默呢,自然没有了。
所以呢,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才是给孩子保驾护航的那个,学校不是,寄宿家庭也不是。我曾亲耳听一个毕业n久的孩子告诉我,在他住寄宿家庭的日子,偶然看到寄宿爸爸在裸聊,还好这是个男孩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出国是一条难走的路。如果说,孩子们之间真的有一条起跑线的话,这线就是父母,是在孩子困难时舍弃他;还是愿意俯下身,让孩子踩着自己的肩膀,和他一起共度难关。你的高度加上孩子的努力,构成了孩子未来的人生。
新西兰有很多像我一样的陪读爸妈,他们放下自己的工作,来到陌生的国度,陪孩子走这段最难也最精彩的旅程。此文送给他们,爸爸妈妈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