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雾霾如此深刻的走进大众视野,已是2015年2月底的事情了,当时柴静带着雾霾调查片 《苍穹之下》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刚出生的孩子就被诊断为良性肿瘤,让无数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一个怎样充满恶意的寰球,让呼吸都成为奢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再就是近几天,京津翼在内的12个省被入冬以来的最强雾霾笼罩,街上是这样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近视眼不戴眼镜什么感觉?三米开外雌雄同体,五米之外六亲不认,十米之外人畜不分”
现在这句话用来自嘲雾霾天,简直再恰当不过了。
我国治霾还需多少年?
22日北京政府发布了一则市民通告,说感谢有关机构在这几天自觉履行停产停工的号召,令雾霾散去。
我却从中读出了很大的隐患,要知道一时的消散,并不代表雾霾问题被解决。
伦敦治霾用了30年,日本用了40年,洛杉矶用了60年,德国用了30年。现在你告诉我“雾霾消散”?如何令人不担忧。
各国治霾的铁腕政策
犹记得60年代伦敦的“毒雾事件”短期内导致了12000多人死亡,无数人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英国政府痛下决定,强制整治环境: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严苛法令;大力推动公共交通、绿色交通,上至总理下至平民;倡导绿色能源。
如此铁腕用了30年,才让“城市花园”成为今天伦敦的代名词。
日本也曾生活在不见蓝天的污染状态下,当时东京患呼吸道疾病的群众迅速增多,许多民众组团控诉政府和企业。
日本政府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前20年聚焦工厂治理,后20年致力于汽车污染治理。 研发工厂专用的烟囱;对汽车引擎进行改良;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修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如此面面俱到用了40年,才在这场夺回蓝天的“保卫战”中打了一场胜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短短两天内令400余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1975年空气污染天数高达200天。美国政府实行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政府监督。
如此措施用了60年,才令2010年污染天数减少到3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用无数血泪积淀的环保胜利,让我不禁思考,难道只有严重如此,才能痛定思痛的落实解决吗?
严峻的健康隐患
如果不谈情怀,不开玩笑,单纯用数字说话,可能会把大家都吓一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按照每天每个人吸入11.3千克空气来计算,每人每天吸进9立方米的空气。也就是说,在北京,一个人一年要吸进去328500毫克的PM2.5。
这是什么概念?
每个肺有3亿个肺泡,80个PM2.5会堵死一个肺泡,所以北京人每年吸入的这些PM2.5会堵死3千万肺泡。如果特别一点来看这个数据——10年就能彻底损伤3亿个肺泡,堵死一扇肺。
恐怖吗?还敢呼吸吗?
其实早在2007年,当时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就进行过一项研究,形成的结论之一是: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至40万人“早死”。
希望未来不要再被雾霾遮住双眼
因为雾霾,最近空气净化器产业卖的热火朝天,某宝都开始限购,居然有供不应求的既视感。如果悲观点看,这解决得了家里,那外面呢?可见实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可是天知道我们还需要几年才能痛定思痛落到实处、细节,真的等得了吗?健康等得到吗?又能逃到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