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爸爸去哪儿4》在国外会被禁播无数回 | 话题

来自:小边 0 0 2016-11-22

《爸爸去哪儿4》折射出的问题让人隐忧

 

随着《爸爸去哪儿4》的日益火爆,节目中让陌生成年男性给未成年女童当“临时爸爸”的设定,让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质疑。近日来,多位网友给节目组发出公开信,要求停止炒作“蕾力CP”(CPcouple,意为夫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日晚,《爸爸去哪儿4》在新浪微博发出声明称“单纯的总是最美好的”,强调节目以亲情为本,不支持变味的过度解读,也反对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博眼球而无底线的“妖魔化”言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多位儿童学家指出婴幼儿时期(0-6岁),是建立起性别意识,并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临时父亲”的设定给性别教育带来了错误示范,不仅容易让家长和孩子放松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更容易让《爸爸去哪儿4》部分画面成为恋童幻想素材。然而在这条声明下面,依然看到无数人在为节目组叫好,为“蕾力CP”叫好。



国内儿童遭性侵的现状触目惊心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近年来国内性侵儿童恶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本月初,一位名为“人形舔舔机”的微博帐号因为声称“我也就强奸过一个幼女,不值一提”被网友人肉,在他的微博中发现大量尾随、偷拍幼女的内容。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无独有偶,从去年开始在百度贴吧流行颇久的一个帖子也是与幼女相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姑且不论这些是否是恶搞或者无聊搏出位之举,其中反映出的问题足以让人警惕。

 

根据“女童保护”组织网络监控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132015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而这些基于公开报道的数据,仅仅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这些案件中,对孩子进行性伤害的,大多不是陌生人,反而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亲近和依赖的人,比如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超过85%的儿童性侵来自这些所谓的“熟人”,而性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对这些人丝毫没有防范意识。


在儿童性教育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性侵事件一旦发生,对儿童的影响将伴随一生,我们原本应该多做些努力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

然而现在年轻的父母多是8090后,从小受到的家庭性教育基本为零,学校的性教育也远未普及。于是,这代人又把父母对待性教育的处理方式沿袭到下一代,以为回避和漠视是最理所应当的选择。

殊不知,这种对自己来说一时轻松的选择或许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儿童性教育问题上,我们和国外相比,要走的路还很长。

 

美国

三分之一学校进行禁欲教育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英国

5岁必须开始强制性性教育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瑞典

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 

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是寰球性教育的典范。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芬兰

幼儿园就有性教育图书 

上世纪70年代初,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新加坡

推出多媒体性教育教材

新加坡计划生育协会为青少年制订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严格控制性行为、性年龄上。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制订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随后又推出3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分别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

 

荷兰

孩子和父母餐桌上讨论性话题

荷兰人开放的性态度给全寰球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荷兰拥有欧洲国家较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在荷兰,与学其他课程一样,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恰如网友所言,我们从不怀疑董力对阿拉蕾的照顾关爱,不怀疑剧组做过详细安排,也知道现场会有很多工作人员,我只是隐忧这样的节目会传递给电视机前的孩子什么样的信号?

愿《爸爸去哪儿4》节目组能重新审视节目的初衷,而不是所谓“遵循基本原则”。

愿《爸爸去哪儿4的粉丝们能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上再多一些思虑,而不是一味维护自己喜爱的节目和明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