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本科是护理,硕士是麻醉。另外本人中学来澳洲,所有的医学知识都是澳洲学到的,所以请原谅楼主的中文医疗词汇的匮乏。有的虽然写了中文但是不确定,请以英文为准。
急诊手术不在其中。楼主没有做过急诊室,故不方便介绍。这里主要介绍elective operation的过程。
楼主才疏学浅,有不足的地方请同行多多指教。
开始正文:
>>>> 澳洲的基本情况
16岁以前都算是儿童,住儿科病房。一般1岁以后离开家长的话,会产生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所以1岁到10多岁的儿童做手术,医生都会让家长陪同进入手术室。当然有些十几岁的孩子比较勇敢成熟了,不用家长陪伴,也没有问题。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慰孩子,或者麻醉医生给麻醉的时候distract孩子的注意力,等到孩子全麻产生效果睡着以后,再离开手术室。
禁食:
每个医院和麻醉医生的要求会稍微有所不同。另外孩子的年龄段也分的很细致,每个年龄段也会不同,比如喝奶粉的和吃固体食物的肯定不一样。大部分来讲,上午的手术一般晚上0点以后就不准进食,下午1点半以后的手术可以早上7点收关吃点东西。具体的情况请遵照医嘱。
孩子们一般穿睡衣来医院就可以了。跟成人不一样,不需要换手术服,除非是大孩子。请带来他们平时的一些物品比如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啊,奶嘴啊,security blanket啊之类的等等。来到医院以后,一般都到reception报到,然后去儿科病房。儿科护士会测量一些基本的状况(vital signs),比如心跳,oxygen level,呼吸频率,体温等等。然后把一个ID band放在孩子的胳膊上或者腿上。这个很重要,请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弄丢。我其实建议家长带一身睡衣和尿布来,因为有的孩子在麻醉过程中会尿裤子,醒了以后没有换洗衣物就比较麻烦了。
体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药的计量都基于体重上。所以一定要测量体重。
等到手术室快要准备好了以后,我们会给holding bay打电话,然后病房的护士会把孩子和家长带到holding bay。
这个时候才真的开始了手术室的旅程。欢迎来到perioperative setting ——我工作了一千年的地方。
Holdin bay护士会check in小病人,问家长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个等一会儿麻醉护士也会问的,我放到后面讲。问完问题以后,holding bay一般都有一些准备好的玩具,电视也会放动画片,请家长和孩子们放松,不要紧张。特别是家长,如果你紧张的话,孩子也会开始紧张,这样对孩子一会儿要进行手术的情绪并不好。所以我们一般希望心理素质比较强大,英文比较好的家长带孩子来手术室。还有,虽然孩子不需要换衣服,但是家长会穿上医院的衣服,帽子,鞋,是为了防菌(infection control purpose)。
等到手术室准备好了,麻醉护士会来holding bay,问一些问题。重要的信息有:你孩子的全名,生日,ID band上的UR number,禁食的时间,pre-medication,任何的药物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感染,首饰或者任何的金属物在身上,松动的牙齿,体重,过敏历史,任何的医学造影 XR, MRI, 超声波,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手术的同意书——我们给你孩子做的手术是不是你希望的?
另外澳大利亚每个洲对签字人的年龄限制的要求都不一样,请自己了解清楚。我曾经遇到过一个12岁小女孩自己签手术consent的,她爸爸也一点都不清楚。后来当然让爸爸重新签字了。
如果有什么在这个部分需要叮嘱的话,那就是,请一定管住孩子的嘴!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饿了吃了一片薯片,没有告诉家长\麻醉医生\儿科护士\holding bay护士,他自己也忘了,后来看到我了以后才想起来,跟我说了,为此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决定他的手术延迟6个小时。
另外,孩子如果不舒服,比如有感冒的话,真心不建议手术。我知道医生也会做评估,看看孩子是不是可以继续进行手术。但是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有1岁的小孩感冒了有呼吸道感染,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过程中一点问题也没有,手术苏醒以后oxygen level完全上不去,收关转到Royal Children Hospital的监护室。所以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让他做手术的。我相信医生的判断,但是作为家长,我也不敢承受这万一中的万一。 当然大部分孩子有点小毛病呼吸道有点moist但是做了手术也没有事情。
好了,全都检查完了,假设一切顺利的话,就带你们进入手术室了。:)
在手术室里,所有的儿科麻醉医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麻倒。有的麻醉医生会直接把呼吸罩(oxygen mask)放在孩子脸上,给足充分的麻醉气体,孩子挣扎几下就倒了。还有的麻醉医生会比较温柔,比如给孩子唱儿歌,给孩子讲故事,放动画片在显示屏上,吹气泡,嗯,几乎就是这些吧。作为家长,我们希望你能首要冷静,第二配合医生,第三不要做多余的事情——比如我们曾经把一个孩子麻倒以后,家长居然觉得很有意思想要拍照。其实家长不知道,麻倒和睡着的区别在于,前者你不确定他的自主呼吸是否能行,是不是需要协助呼吸否则呼吸道会堵住没有氧气供应到大脑。所以我们希望的是,麻倒孩子以后家长亲吻孩子脸颊然后快速离开手术室。可以把孩子的一个玩具或者奶嘴留下,等到孩子醒了以后起安抚作用。还有,手术室完全不允许拍照。这个跟医院的隐私政策有关,目前没有一个医院例外。我们希望孩子的麻醉过程是一个正面的体验,这样如果他以后还需要做手术的话,起码不会非常的反感。
然后就是做手术………………漫长的等待过程…………家长焦急担心啊…………去吃个饭吧…………或者喝个咖啡…………因为等孩子醒了以后你会很卖力气的…………
好了手术做完了。医生给你打电话,手术很顺利,孩子已经进入了 post anaesthesia care unit(复苏室),等孩子醒了以后会联系你的。
曾经这个论坛上看到一位妈妈,心疼自己的孩子,说希望自己可以在手术室门外等待,这样孩子首要眼会看到妈妈。我理解这个妈妈的想法,但是也想说三点:首要,如果手术中有任何事情发生,我们需要人手,你帮不了忙,所以不要站在门口。第二,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在手术室醒的,要不然复苏室干什么用的?第三,即使在复苏室醒,大部分孩子首要眼看到的都是护士,没有办法,我们要确定孩子的麻醉后的安全,比如no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然后才会让家长下来。所以也请理解我们。
孩子在复苏室麻醉过后还没有醒来的时候,这个时候说好听点是孩子还在睡觉,事实上孩子是unconscious,怎么解释?就是没有知觉。我们要等待他把麻醉气体呼吸出去,大脑慢慢的苏醒,呼吸道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cough and cry,才会让家长下来。
孩子在复苏室一般都会大哭大闹,这个不算不正常,因为谁被麻醉了醒来以后脑袋都会不舒服啊,何况孩子本身器官都没有发育完整,把麻药分解出去会比较慢。一般他们会身体先醒来,然后大脑才会醒来。举例说明,孩子可能会开始哭,闹,但是眼睛紧闭,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自己在哪里。家长过来了,开始安慰孩子,然后过二十分钟,孩子开始睁开眼睛,知道家长在身边,然后继续闹一闹撒个娇,送到儿科病房给个冰棒就好了。
其他的比较常见的就是疼痛了。麻醉医生也会在手术室里给止痛药,但是每个人的忍耐疼痛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计量,这个孩子不痛,不一定那个孩子也不痛。这个时候希望熟悉孩子的家长告诉复苏室护士,孩子到底痛不痛,因为你们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了。当孩子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疼痛指数有多高的时候,希望你们可以帮助护士一起判断孩子的疼痛。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请一定冷静,不要焦虑。你看到孩子痛哭,你焦虑,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不好。所以请心理强大的家长来复苏室。还有,你很好没有怀孕。因为可能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里(emergence delirium),会使劲的翻身打滚踢人甚至咬人(我有一次差点被咬到手,好害怕),你可能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力气。你怀孕的话,很难控制孩子,也会不小心伤到自己。
说说我看到过的一些例子吧。有孩子在复苏室睡觉2个小时的,有孩子意识没有完全清醒然后大哭大闹家长受不了开始崩溃流眼泪的,也有孩子才四岁醒了以后不哭不闹的。那个孩子的妈妈是律师非常理性成熟,她自己告诉了孩子所有的原因和过程,孩子也真够成熟的居然也不害怕都接受了。还有五六岁的孩子醒了跟护士聊天等着家长来接的。
我们一般安慰孩子的手段有,给孩子奖励的sticker,bravery award,用手术手套做一个气球给孩子,给奶嘴,给抱抱。说实话孩子们都很可爱,不论是亚洲宝宝,还是印度的非洲的高加索的中东的,护士们都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所以请放心吧。
这个时候,没有问题的话,就带孩子回病房了。病房护士会依照医嘱,比如每半个小时测量一下vital signs,然后开始给icy pole,给ice cream,然后给soft diet。至于其他的护理,要看是什么手术,耳鼻喉、骨科、泌尿科、整形科等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里就不多加叙述了。
不论是住院,还是当日出院,等到一切顺利离开医院的时候,希望大家都带着轻松的心情。
我们经常跟病人告别的时候说,take care, and all the best!
希望还有机会见到你,但也许不是在医院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