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生活两点五周年纪——寻找丢失的自己

来自:Robin妈咪 0 0 2016-11-04

曾经梦想的澳洲生活,现在转眼已经度过了两年半。两年半时间,对我的人生观,寰球观,可以说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变化。记得前两年,每天想的是,怎么找工作,怎么在这里稳定,怎么练习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男朋友一起过。在一年半左右的时候,找到了工作,现在工作快一年了,突然发现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观在开始悄悄变化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再对物质有着渴望的追求,不再对虚荣有着贪念,也不再觉得结婚生子是一个女人仅有的宿命和最终人生目标。突然觉得,作为这个寰球上的一个公民,一个会在地球上存在几十年的智商较高的生物,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这一生?有没有想过同样的问题?我们这辈子想在这个地球上留下怎样的轨迹呢?

有人觉得活在这个寰球,只有物质和名誉是最让人垂涎的。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我现在在澳洲的物质并不丰富,更不用谈名誉,也没有特别深广的人际关系,没有成家,可是我并不垂涎物质和名誉或者想马上成家。听起来很假,可是是不是人到一定时候,就会这样改变呢?我忽然觉得,我在这个寰球留下的轨迹,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这种轨迹,并不是说是我去过的地方,而是我所做过的事,我对这个寰球的作用。也许我的轨迹不会被人所知,也许甚至有人会曲解我的用意,甚至指责,但是我并不那么在乎。我更在乎我自己在这个地球上做过什么。真的很有意思,不知道进化论者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以前从来没有喜欢过碧昂丝的歌曲,因为作为亚洲人,我们绝大部分只喜欢轻音乐,舒缓的音乐。听到那种音调高,声音又大的歌曲,我很难去享受,有时甚至觉得头痛。记得半年前,听碧昂丝的‘ Listen ’,我看到DREAMGIRL的剧情片段,看到剧中碧昂丝和丈夫坐在浮华的宫殿般的餐厅吃饭,听到碧昂丝诉说般的吟唱时,我并没有什么感觉,整个歌曲听了一半,就关了,当时觉得这MV好俗的。而半年后的今天,事情却奇迹般的颠倒过来。我突然想起碧昂丝的Listen,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于是好奇再次打开Listen,突然我首要秒就被碧昂丝在餐桌前的表情给吸引了。MV中,她是一个外表看起来什么都顺利的人,但是她的内心却觉得那个成功的歌手并不是她自己,她的表情似乎告诉我,她丢失了那个真的碧昂丝。更让人伤心的是,她的丈夫说她的歌声其实没有一点情感,没有一点深度。

然后碧昂丝开始诉说她的反抗。她决定不再只做丈夫的花瓶,不再唯唯诺诺的听从他的所有安排,而是决定开始寻找自己,找到真正碧昂丝的性格和她的声音。不知道我有没有把这个信息传导正确。碧昂丝在歌声中激烈的表达着自己多么伤心那个真正的她不见了,她以为真实的碧昂丝在很久前已经消失,换来现在一个由丈夫一手制作出来的假人。她决定找回真实的自己,她丈夫听到她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我突然觉得这种感觉很熟悉。我们总是被教育成要怎样为了功名利禄来生活,人的个性和人性似乎根本不重要。但是当你真正满足了物质需求,你会突然觉得失去了自己。我很感激我在这个人生阶段意识到了一点。想象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伪装自己一生的人,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寰球会有一些资质很深的人,会跑到一些非洲国家免费提供医疗,会有一些人从事救援工作,自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别人的生命。在西方国家,这里的政府完全没有刻意宣传,或者倡导别人去非洲国家支援,但是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做这些事。以前我以为主要是因为宗教,现在我觉得宗教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有一大部分原因可能是人的本性。人活在这个寰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延续。在民主制国家,有很多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并不是为了自己私人利益的事。比如说,有的生物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动物,去极地考察。在极度严寒的气候中,潜水到冰水里,去拍照片,去研究水下动物。这些人都非常理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任何人劝导。但是在专制国家,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一般是要把人隔离,进行“特殊教育”,俗称洗脑,过后方才会有人情绪高昂地去冒险。

中国作为两千年封建制国家,把人的思想限制在一个非常狭隘,又容易控制的范围内。我之前在国内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叫自我。什么叫认识自己?那时候我理解的认识自己就是跟别人比起来,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觉得这个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好工作,有钱有本事,自己是什么根本不重要。但是现在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活着,只为活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这样的人活着,和其他动物活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知道自己有哪些特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有什么擅长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歪歪了这么多,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是我在澳洲2点5周年的收获,我要开始寻找自己,认识自己。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