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中秋节。很简单。没有太多花样。所以我们那时对传统节日的心意也是一心一意的。
那时候的我们都很喜欢点纸灯笼,虽然蜡烛经不起风吹,纸灯笼很容易变形,可是总是提心吊胆地提着灯笼度过一年又一年的中秋节,因为一人只有一个灯笼,烧掉了就真的没有了,特别珍惜;以前小时候我们也都很喜欢吃月饼,虽然月饼真的很甜,样式也很少,可是一年只有那么一次吃月饼的美好时光,因此总是把月饼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一干二净。
反观现在的孩子都不是很喜欢点纸灯笼,因为使用蜡烛点纸灯笼太麻烦,一不小心蜡烛就灭掉了,或者灯笼被烧掉了,家长为了安全起见也不允许孩子们自己使用蜡烛点纸灯笼,还有传统灯笼的形状也不如现在各种卡通形状的灯笼那么讨好。现在的灯笼真的层出不穷,去年简直就是愤怒鸟的天下,到处都是愤怒鸟灯笼的影子,不过,今年愤怒鸟已经没有去年那么流行了。现在的纸灯笼不一定要点蜡烛,有的放置荧光棒,有的使用电子灯泡,还有现在的灯笼非常具有娱乐感,不仅有音乐的、会旋转的,还有的增添了吹泡泡功能,而且一个孩子过一次中秋能同时拥有几个不一样灯笼都不稀奇了!
或许我们以前没那么多东西好吃吧,不像现在的小孩子自小尝尽各种各样的美食,身边也的确有很多比月饼更好吃的东西,所以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希罕一年登场一次的月饼。相信这也是许多家庭不买月饼的原因之一吧!而且还真的不少人买月饼是为了月饼设计独特的包装。我们的中秋节,总归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在新加坡的中秋节,孩子们过得很充实。
在托儿所参与制作豆奶燕菜月饼和日光灯笼游行。
下面是孩子们在托儿所制作的Soybean Jelly Mooncake。
恰逢碰到家楼下托儿所举办的夜间灯笼游行,我原本只是带孩子们在旁边围观的, 可是却被孩子们硬拉着混进那个灯笼游行队伍里去。其实老师和该校的家长都不介意我们这些临时插班生,因为孩子开心、大家一起热闹地过中秋是主要目的。星期六晚上出席居民联络所举办的中秋晚会。现场有免费的彩色活动、气球造型、魔术表演、猜灯谜、游戏等等。。。晚会一直到10点多都还没结束,当晚孩子们的睡觉也破例延迟到11点多。隔天醒来将近早上9点。吃了早餐,时间也不早了,就去出席新新月儿圆中秋与儿童节集会(这个会另外写一篇),玩耍、玩水、吃零食、没有睡午觉。。。好几个小时,将快乐、自由进行到底。
下面新新月儿圆集会的照片是由Angel拍摄的。孩子们都各有表情,哈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天晚上,也就是中秋节夜晚,我们没有去那里,就带孩子们到楼下去点灯笼和点蜡烛了。感觉在新加坡,中秋节不仅是提灯笼,也是点蜡烛的节日。
每年的中秋节在组屋楼下,公园,游乐场上,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地上点蜡烛。可是大约晚上9点过后,人群就开始疏散了,尤其周围的华族同胞寥寥无几,都被家长带回家去了,因为隔天要上学,现在也是考试季节,可以说几乎只剩下异族同胞在点蜡烛、玩耍或赏月,那些异族同胞的身边根本没有长辈,也从来不见有长辈出来赶他们回家,反正他们玩到累了或者夜了就会自动回家。在这个中秋节夜晚,看到不一样种族的不一样生活观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孩子们经常在游乐场出没,因此也认识了不少异族小朋友。当晚那些异族小朋友看到我们在点蜡烛,他们都感到很好奇地上前来围观,我们于是就邀请他们一起点蜡烛,和我们一起欢度中秋节。当我问其中一位异族要不要吃月饼,那位异族小朋友反问我们:“月饼能不能吃的?”想起星期六晚上出席居民联络所举办的中秋晚会,一位异族同胞拿着现场赠送的柚子问司仪:“柚子能吃吗?”
于是,这个传统节日也因为有异族同胞的参与而增添了不一样的元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位马来小朋友很有趣,他正对着蜡烛表演气功。
我们从来不介意让孩子们和异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在他们身上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当晚一位马来小朋友很有创意,他把蜡烛扭成LOVE的字母,其他小朋友看了也有样学样。
我们买了一盒新款的烟花,10快钱6把,一把由5支烟花组成的,都给孩子们分享去了,不分种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