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要代来美国的移民,特别是先出国留学后工作再定居的人群当中,大多都是搞技术的,诸如做Scientist(科学研究)和Engineer(工程师)这类的工作.但是很多搞科学技术工作的,也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已,虽然配发下来的工作能完成的很好,但缺乏象美国人那样对科学的热情执着和创新能力.究其根源,我觉得与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多多三到四岁开始,在幼儿园就接触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记得他三岁时首要个家长会前发下了一张进度表,其中包括了生物科学(植物的各个部分,动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等等)、生理知识(人体的各个器官)、物理、环境科学(包括天气、四季等)等等与科学有关的学习。当时就让我大为惊讶,原来三岁的小孩子就接触到这么广泛的科学知识了。
后来老师进一步解释了她们的目标要把孩子培养成well-rounded(全面发展)的人材。那时他们在preschool每个月的主题学习从认识苹果的结构,到一只蜘蛛的身体构造,到对一年四季的感知...涵盖的范围很广.到了四岁,他们就已经开始接触诸如太阳系,行星之类的知识了,为了配合孩子们的学习,教室墙上贴着大幅的太阳系的星系图,班上还新添了与Planet有关的拼图,教具和图书,至今小多仍然保持着对星球等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给当时幼儿园趣味教学方式应该说是密不可分.
进入学前班,他们继续学习以前学过的科学主题,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上升式地重复,同时也不断地加进来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能力的新的科学知识.
我发现他们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段,除了自己动手直观地操作教具之外,主要通过做主题手工,自己做一本相关内容的小书,写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消化新的科学知识。所有的学习都没有没有机械的背诵和抄写,在剪剪贴贴,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先是认一朵花,然后是各种动物,进而逐渐复杂起来。学前班开始配合主题学习写一句话,再陪上插图,进而到几句话,越写越长,进了小学就开始做项目研究写个小论文了.
以他们学前班上个月学习行星为例,下图是小多画的Planet.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被贴在教室的墙上展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下面这个是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手工作品,把所有的行星都粘在了一条长线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就是把一页页的行星涂上颜色,写上名字,然后订成一本小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五岁的孩子开始学习地球表面的构造,我咋记得这些我都是中学才学的,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下来的,不记得当年我对这些表现出丝毫的兴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动植物的组成部分的学习,还是通过很多的手工作品的方式的趣味学习.看孩子做的可爱的小乌龟们,每个部分都是用不同形状的剪纸拼起来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五岁的小人已经可以跟我大谈食物链了.五岁小人理解的食物链的概念是这样的,在水里,水藻是食物链的起点,然后依此是以藻类为生的小虫,小鱼,大鱼(这里小人举的例子是TUNA金枪鱼),收关是人(人吃TUNA三明治).小人知道人是食物链的较高端.我看五岁小人能这么理解食物链已经很好了.
以前老听人说美国的教育广而不深,我倒是不以为然.我觉得有了对各种知识的广泛接触,形成了宽广的知识面,如果孩子发现对那一方面的内容特别有兴趣,自己就会往深里钻研.创造有趣的科学学习的环境和方法,广泛接触各类科学知识是儿童时期科学教育的关键.
收关附上加州公立教育系统对学前班(K)科学课的要求.
Physical Sciences(物理):
a. 学生要了解物质的组成,比如是泥,布,还是纸做的,并且了解他们的物理特征,例如颜色,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纹理,柔软度,磁力,浮沉等等.
b. 了解水的三态和它们之间的转换
Life Sciences(生物科学)
学生要能够辨别常见动植物的各个部分.
Earth Sciences(地球科学)
a. 学生要了解山,河,海,山谷,沙漠,局部地形地貌的特征.
b.了解不同的天气和季节,和它们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c.了解地球的资源并且知道很多资源都是可以保护的.
调查和实验
科学的进展是依靠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展开调研。为了朝着这个方向培养,孩子在学前班就要培养下面的一系列能力
a. 用自己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嗅觉)观察常见物体。
b. 描述物体的特征
c.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d.根据一个物理特征来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e. 通过口头和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