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绝不是约炮的借口,中国式性解放要消灭在萌芽状态|话题

来自: 0 0 2016-08-05

提问:“你怎么看待情人节?”

回答:“情人节和清明节都是一样的,都是送花,送吃的,说一堆哄鬼的话,收关放一炮走人 。”

放一炮走人,一炮走人,一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情(pao)侣(you)们似乎拥有了一项特殊的技能,能披着所有节日的外衣直达啪啪啪的本质。

   元旦,送巧克力玫瑰花,开房。

   元宵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开房。

   七夕节,还是送巧克力玫瑰花,开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巧克力和玫瑰都成了杜蕾斯的陪衬品,一个成了催情片,一个成了体力丸。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牛郎织女相约鹊桥相见的神话故事似乎已成了束之高阁的典故,人约黄昏后的纯情也早已渐行渐远。正如《新闻周刊》曾提到的:“中国的爱情生活正处于一种狂欢状态,重性而轻爱,看重的是肉体的快乐,而不是精神的圆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性是自由的,可以骄傲的放纵,以为是向西方学习,向先进靠拢。其实,他们对西方性开放的理解,也就是听说了以下几个传闻:

传闻一:美国女中学生在上学之前,母亲提醒她带“避孕套”。

传闻二:美国夫妻间互不干涉对方的“性自由”,双方在外面都有一个或多个情人;如果丈夫回家撞见妻子和情人XXOO,多半选择礼貌地退出来

传闻三:美国的海滨浴场,男女一律一丝不挂

传闻四:女学生会光着身子,敲男生宿舍的门

这些传闻让人震惊不已,不禁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动的性解放运动,倡导“性自由”,盛名如弗洛伊德也说:“所有的快乐都源自性快乐。”一时间这种意识长期操控人体,青年男女纷纷加入享受肉欲的阵营,并且不停变换伴侣。整个社会顿时陷入一片乌烟瘴气之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好在性解放运动最终解体,这项不符和社会道德的运动,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疾病、离婚、一夜情,淫秽色情现象被当作一般现实的存在,就连小学生都坦率追求性爱,艾滋病蔓延,离婚率占50%以上……

这面解放墙坍塌了,还得有个道德标准啊,所以西方国家重新拾起传统的道德水准,灌输“贞操”观念。现在对他们提及“性开放”观念,他们的表情是震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华人也不止一次强调,美国人对婚姻很忠诚,重视家庭程度可窥一斑。而非当今国人所理解的 “肉体狂欢”。

而现今许多国人,还在不断尝试已被西方淘汰的性观念,将好好的节日过成啪啪节。西方国家早已证明,性解放不是社会进步,而是倒退。

如何才能好好过节,将罗曼蒂克发挥奢贵,特别是七夕情人节,看看国外友人怎么做的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与家人一起的晚宴

在美国,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浪漫晚餐,先生感谢妻子对家庭的付出,感谢孩子成长给予的快乐,感受彼此间的亲情。

日本:鼓励老夫老妻过节

情人节对日本人来说,就是一个每一丝空气里都会弥漫巧克力香味的温情日子。

韩国:有12个情人节

韩国人把每月的14日贴上了情人节标签,每个情人节都有特殊含义,比如一月为“日记情人节”,鼓励年轻人表白;8月为“绿色情人节”,相爱的人将去郊游,感受绿色的夏天和大自然等等。

法国:每天都是情人节

法国2534岁的年轻人,会在这一日之内交换礼物。但大部分法国人,会把每天都当做情人节。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一年的365天里都没有照顾关心恋人,那所有的巧克力和鲜花表达的更多是内疚,而非爱。

泰国:用结婚证明爱情

不少泰国年轻人,会选在情人节这天登记结婚。一步到位,将每年的情人节和结婚纪念日重合,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