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南方水灾成为这个夏天的代名词,持续性强降雨几乎让南方城市都遭遇严重内涝灾害,部分城市洪灾程度甚至比1998年还严重。雨天出门,除了掉进下水道的危险外,还可能触电,出行之人心慌慌。
当然,被淹的不只南方,还有朋友圈。清早醒来,习惯性打开朋友圈,一刷下来都是武汉被水淹的文字+图片+视频,比新闻来得更及时、更震撼。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然,还有对政府的不满,对dang工作不到位的责骂,就连总理视察,也被嘲讽碍事
要知道,这可是总理啊!
就连官兵救灾啃馒头,也被诟病抗洪救灾的后勤保障水平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
入汛以来,城市内涝严重,不间断发生水患灾害,城内排水系统也遭人诟病。但其实整个南方大面积沦陷,已经不单纯是排水系统的问题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不可避免,预见性、系统性的防灾救灾机制才是预防自然灾害的根本。
可国内的防灾救灾机制还需完善。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管网都是按照1~3年的暴雨重现期设计和建设的,排水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遇洪涝交通瘫痪,人们就无能为力。且相关法律体系也未建立预报失误免责机制,导致预警滞后。
国外就有不少做的不错的,比如日本。
在防灾救灾机制方面,日本最是刻骨铭心。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地震国家,每年地震平均多达1500次以上,日平均地震发生率在4次以上,是寰球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周边地区。在全球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中,日本就占了20.5%。
那么日本是如何进行千次以上的防灾救灾工作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法律保障到位
日本在法律方面,对有关部门的预报不准或误报应免除其法律责任。有效制止了不敢预报的情况,避免造成更严重、甚至涉及生命的损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二、信息互联互通
日本防灾救灾的各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是互联互通的。在救灾指挥中心内,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个座席,灾害发生时,部门代表马上到达指挥中心,随时通过电话掌握灾区各点的实际综合情况,及时进行救灾部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日本的救灾应急指挥大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日本各地防灾救灾指挥大楼上安装的高清晰摄像机,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情况随时可以掌握
三、设计标准长远
日本主干管网设计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避免相当大一部分灾害造成的损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四、投钱很多很多的
日本政府对灾害预警等的科技投入相当巨大。近40多年来,日本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防灾预算在国家整个年度财政预算中始终保持在6~7%,而且,发生特大灾害时,这一预算比例还会明显提高。
五、日常训练避灾到位
在日本,各级政府除了上述的防灾应急系统外,还会注意救灾应急避难所的选址和科学建设,并大力普及防灾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在选址上,避难所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一般多选择学校、工厂和政府广场等空旷场所;在储备上,准备了救灾必需品,并且每年定期轮换,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在宣传上,会向周边居民定期公布应急避难所的位置,定期组织避难演练,甚至幼儿园每隔几个月都会由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防灾演习。
收关一张图,看看德国如何防洪。呵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要实现这一步,我们还需要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