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我的公众微信:小树的移民笔记
= 正文 =
刚来新西兰的时候,特别喜欢问那些定居多年的华人们一个问题:来了新西兰,你后悔吗?
无数答案里,有个人的回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那是一位已经在新西兰居住了近20年的老移民,出国前,她曾在北京税务局有着一份令无数人艳羡的工作。
她说,当初她们全家刚刚登陆新西兰的时候,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国内的种种舒适而备感怀念,所幸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日子也逐渐步入正轨。只是偶尔回首,想问自己值不值得,始终没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直到某一年,她回国探亲,顺便回到原单位办理一些手续。时隔多年,当再次步入税务局的大楼,走着熟悉的楼梯,面对那些熟悉的面孔,她说,时光在这里似乎是静止的,一切仿佛都和从前一样,大家谈论的依旧是这个圈子里的那点事儿,纵使是新入职的年轻人也是如此,毫无生气可言。更让她讶异的是,她的某位同事这么多年喝水的杯子都没有变过。
她说,就在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出走是正确的。
曾经的税务局于她而言也是整个寰球。住在家属区,每天出门走的是同样的路,到了单位面对的是同样的人,下班买菜偶遇的也是同样的一批人,谈论的都是相似的事情。年年岁岁,领导和同事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她每天的喜怒哀乐。
终有一日,工作几年后的她下定决心,带上丈夫孩子,举家踏上南半球的土地。当她如今再回头看这里的小小圈子,心里却是看遍万水千山后的坦荡。放弃了在小圈子里周旋的时光,换来的是更丰富的人生,她说她很庆幸自己没有选择“静止”,没有将自己的寰球局限在单位的家属生活区之内。寰球那么大,她要在更大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好的,故事讲完了。
这个故事或许有些浪漫,以至于让我想起高晓松的那句话:“这寰球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或许无需将看寰球的意义局限于“诗和远方”,只是若非亲眼看过更大的寰球,我们又怎能知道自己眼前的“苟且”就是“苟且”呢?就好像从未跳出过井底的青蛙,永远猜不到井外寰球的天大地大。
能够暂时抽离眼前的“苟且”的方式也有太多种,旅游、留学、郊外静修,哪怕出差都是一种抽离。文中的她认为经历是千金难买的财富,尽可能的去经历、去体验。那也自然会有人认为这是折腾,到底人生的终点总是一样的,何必辛苦这一遭。
选择从来只有不同,而无对错,无奈的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上总归是怎样的风景。
像上文提到的她,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税务局,而她当年的那些同事因为单位福利好,靠分的房子就够几代人衣食无忧。远离了这样坐享其成的幸福,她和先生靠自己的努力,也把家安在了奥克兰市中心最盛名的富人区。如果她当时没有选择离开,现在过得会是怎样的生活,谁也不会知道。
我的这位朋友现在一有时间就会全家开车到处游玩,她常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享受生命,才是真正的奢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他们去了新西兰北岛最北端(Far North),你看,这是她朋友圈刚刚更新的图片,是不是很漂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本文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