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种种不便人之生活,无非衣食住行。到澳洲后,在生活上,体会到诸多不便。这里的公共交通不太发达,很多公交车都是一小时一班,有的周末就停运了。出租车不是满大街跑着找客人的,要乘出租车就要打电话或者网上预约,或者去专门的出租车站等着。没有私家车简直寸步难行。但这里的驾照又不容易拿。为了考车牌,前后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通过路考,但是也仅仅是拿到学习牌照。按照规定,如果想拿到正式驾照,从路考通过开始需要两年半的时间。(西澳洲的规则是通过交规考试后,可以拿到一个学习许可开始学车,这里没有学车场地,学车都是直接在真正的道路上进行的。预约路考,路考通过后拿到第二阶段的学习许可,第二阶段学习是6个月,在这期间不可单独驾车,必须有持正式驾照的人陪同,完成至少25个小时的行车时间,每次行车不少于15分钟不长于1小时,并且进行详细记录,时间,从哪里到哪里,里程表读数,天气状态,路面状况等,并由陪同人签名。学习期结束后进行模拟的危险情况反映测试,通过后是第一阶段临时驾照,6个月内只要抠一分就从头开始,6个月后是18个月的第二阶段临时驾照。所有通过后,可以换正式驾照。路上不同阶段的司机在车上都有明显的标记来区分。)这里没有国内那么多的小超市,像上海那种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是没有的,只有大超市。菜市场一个星期里只有周五下午、周六全天、周日的下午4点之前 开门营业,也就那几家摊子。悉尼华人区会比较方便,但是也仅仅局限在华人区。大多数的餐馆晚上是不营业的,只做中午的午饭生意。有的餐馆晚上只提供酒和佐酒的小食。所以刚来的一段时间,晚饭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啊!在国内,谈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人们说得最多,也是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免费医疗。来了以后才知道,看病不花钱那是针对穷人说的。要是真的人人看病不花钱,那么就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的医疗保险公司了。在这里是真的病不起啊,所以这里的人喜欢运动。另外,医疗保险是必须买的。看病,可以去公立医院,不要钱,可是要等。一般的感冒发烧,等一天都不见得能轮上。这里的医院是救治急症病人的。没出血?那就等着。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被诊断得了肺癌,在澳洲没有医院或者医生给动手术,只好回国治疗。什么医疗先进,那是唬人的。想想他们能有多少人,能有多少病人?医生见得少,经验也不会太多,碰到个稍微复杂的病例,那个兴奋呐。要说看病难,这边才难。我颈椎不好,有一次严重了,去看医生,要先预约一个GP(就是导医)。有啥毛病都得先去看GP,GP再给你推荐到专科医生那里,当然,专科医生也得预约。周一去预约只能约到周五。周五早上去看,也说不出个什么,开了止痛片(他们喜欢止痛片),让我做些血检、拍X光什么的。交了60多刀的诊费,并且预约下次复诊时间(约到了下周五)。拿着GP的药单去市区的药店买药。这里医生不卖药,药都是拿着单子去药店买。X光,给我一个单子,列着十几个可以做X光的医院,自己找一个方便的地方去。还好有个排名前三的医院周六办公,周六去了,整个医院静悄悄的,没有人,医生都不上班的哦。X光片会寄给GP,又收了我一百多。下个周二去验血,每项检查抽一管子血,抽了7管子血啊!!!结果当天出不来的,要过几天。周五又去看GP,说看来我没啥毛病,让我多锻炼。就这样,看一个颈椎,花了我两周时间和200多澳元 (约1300元人民币)。然后拿着医疗卡再去专门的机构排队申请退款,最后退了我几十元。药费是不报销的哦!这里的牙医很贵。眼睛不舒服得去眼镜店!眼科医生在眼镜店。我一直有眼结石,有阵子不舒服,去看,给我推荐了一个眼药水就完了。眼药水能把眼结石弄掉啊?还得回国弄。这两个月发生了几起老人死了几年没人发现的事儿。这里和老人一起住的年轻人很少,老人也没有给子女看孩子的义务。经常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独自出门购物或者去GP那里看医生。昨天看新闻,一对华人老夫妻3个月内遭了2次入室抢劫。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这里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