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悉尼的房市有点刚刚复苏的迹象,因为到处在盖楼。每次打完工穿梭于市内,郊区都可以看到工地的存在,就连好几个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而停滞的由海外投资主导的工程也开始复工了,最记忆深刻的就是fraser sydney在uts对面的central park.当时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欢迎你来听介绍讲座的电子邮件,记得当时2房是从70多万起,而现在住在悉尼的朋友应该知道现价已经100多万了。这种天上掉下来的机会狂砸我的时候,不是没有心动,也不是不懂得把握,毕竟囊中羞涩。对于楼花这种事情,虽然当时只要求先交5%,但毕竟全部家当也只有不到2万,所以错过了,至今偶尔想到还有些唏嘘,后悔当时没有胆子更大一点。鉴于自己的身价每天在网上搜索各种低于50万的楼盘的信息。就这样搜了将近半年左右的时间,很机缘巧合的遇到了当时在oz chinese工作的H君。oz chinese当年真的是火过一段时间,各种你需要了解的生活信息都有专门的板块。当时H君是网站创办人的助理,负责组织各种活动。他们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已经意识到新一轮房产增长周期到来了,于是他们网站开始代理好几个楼盘。其中有rohds, wolli creek, meadow bank等,在当时情况下,rohds已经初具规模,2房基本都在60万左右,我个人觉得还是贵了,而且那么小的一块地方将来潜力未必很大。于是将眼光转移到当时很不被人熟悉的wolli creek地区,那时那里的房价普遍在40万左右,由于我没有身份只能买新房,而新房最贵也就50多万。所以开始对那个地区做研究。首先上当地政府rockdale网站搜索相关区域内的规划,发现ikea即将修建一个购物中心,同时很多本地的小工场,修车部等都有拆迁转移的计划,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入手的机会了;于是连续两个星期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开车就去当地感受环境。那个时候真的是冷清啊,就那么个有点小规模的小区,周围都是厂房,没有超市,没有购物中心,还发现中东人挺多的,心理有点嘀咕。于是问了问同在酒店工作本地成长的黎巴嫩人的意见,我非常诚恳说出了我对治安的顾虑。他说多虑了,每个种族都有不同的群体,就像你们中国人,有钱的都聚到北岸chatswood一带了,没钱的都在auburn和campsie(这里声明一下,我无意贬低这两个区的同胞,但是他们本地人对其它外来人还是有一些观察和死板的印象). 住在wolli creek附近的中东都是收入还不错的。于是乎我的顾忌被打消了。因为当时还没正式结婚,也没有小孩,所以所谓学区的事情不在考虑的范围,在对地理位置,区域发展和社区环境,安全等因素研究之后,非常激动的交了人生第一个房子的定金,还记得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兴奋的手都有些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