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美国的影响,我们给中国的孙女也用安慰嘴时,但是差不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说要影响孩子的长牙,影响嘴巴的发育,可是在国外,你能看到有的3-4岁的小孩子,还含着不愿意拿走呢。小小的一件事情,也能看到中美文化的差别。到孩子会爬时,老师就让他在教室里满地爬了,在国外有一个理念,孩子要多爬,晚走路,多爬可以使孩子长大后聪明,有的还不提倡让小孩子学走路,说让他们爬,爬呀爬呀,到时候自己站起来,立马就会走了。而在咱们国家,孩子学走路的那一段时间,可是爷爷,奶奶的力气活,是最累人的。而他们那边用一个学步车,好象很快就过去了。当然美国的房子大,可以展得开,也有一些关系的。大一点的幼儿园至少分有4个班:两岁以下的婴儿班(也叫小小班),两岁班(我们俗称小班),3岁班(中班)和4岁以上班(大班)。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作息正规的学前班。那是要和学校接轨的。但是在美国也不是绝对的按年龄来分的。会走路了就可以进入小小班了,然后是小班,要进入中班,那基本要能有意识的大小便,老师在那个时期,也会适当的帮助辅导一下,但是不强制。所以在中班,所有的孩子还是带着尿布的。学得晚的孩子,到大班了,尽管已经会大小便了,家长为了保险起见,还有带着尿布的。在美国不提倡从小给孩子把尿,用美国话说,就是“不要对孩子进行厕所训练。”。他们认为,一切让孩子自己解决,当他们自己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会自己拿下。不过老师在中班的阶段,会定时提醒孩子上厕所,以帮助家长,让孩子尽快的掌握。在美国,幼儿园教师有一个全国的联盟。这个联盟对教师的行为,都有很多的要求,他们认为孩子必须从小抓起,所以对教师要求很高。教育的方法必须规范。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的。我们孩子那个幼儿园的园长,还是哈佛的博士。我们也是看中这一点才进去的。幼儿园把教师的姓名、家庭成员、兴趣爱好以及所毕业的大学告诉每一位家长。以便家长和教师更好的沟通,每个孩子在每天放学时,都有一张成绩单。每天一份,记录当天几次大,小便,在什么时间,数量多不多?今天学校里和哪个小朋友玩,玩的什么内容,吃饭的情况,(美国的幼儿园一般只供应两餐,晚上回家吃)比较形象化,如吃饭象石头(那就是吃的不好),象小猫(还可以),象老虎(那就是厉害了),午休了多少时间,在幼儿园里午睡不限制时间,到时间了如果小朋友还在睡,不会叫醒。不过大家都起来了,也睡不了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