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5  
    您说这看着沈阳好像更冷?是这样的,原因很简单,沈阳是大陆性气候,所以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生活在中国沈阳或者更北地方的人,来到草根住过的这两个地方,肯定会说这还能叫冷?不过么需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沈阳是个大城市,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由于热岛效应,尽管温度可能一样,但是感受到的温度可能要温暖很多,风也会小很多。而遍地是低矮房屋的加拿大,风刮起来可是飕飕的,体感温度要低得多。但是另一方面生活在加拿大的人因为各种暖气充足,或许冷的感觉更少。反正草根在郑州经常感到冷,而在加拿大偶尔还穿着单衣出下门,只是不像某些加拿大人那么懒,穿着大裤衩子就去超市买菜了。您看看,各人对温度冷暖的感受不一样吧?草根写完这篇博文,抬头望望窗外的一月雨,扫了眼室外温度——8°C。【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5  
    既然主观感受靠不住,那咱们就用数据说话。【图片】这是爱德华王子岛全年平均的气温状况。【图片】这是奥克维尔的。您说从表上看,除了知道爱德华王子岛的温度比奥克维尔低上个两三度,对这两个地方到底多冷还是没有个直观印象。好,草根找一个国内城市来做下对比,跟国内接一下轨。【图片】这是草根曾经生活过的沈阳市的气温情况,怎么样?这个会有一个直观印象吧?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5  
    当然不要感觉那么恐怖,这3.4米也不是一天就盖下来的。草根现住的多伦多郊外的奥克维尔,差不多是加拿大最靠南的地方了,所以气温比爱德华王子岛要高,夏天尤其明显。草根前面说过王子岛的住宅几乎都没有空调,但在多伦多,空调是房子的标准配置。每年总有一些时间需要启动空调制冷,时间长短看您对热的耐受程度了。草根家一般是加起来一到两个星期,草根家左边的邻居可能要开一两个月,而右边那家,空调罩几乎没取下来过。所以您看,每个人对温度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图片】奥克维尔冬天的温度同样要比爱德华王子岛高,当然差别更大的是降雪量,直观感受就很明显。草根在王子岛的那一年冬天,遇到过两三次因为暴雪而停课的情况,而这一年的雪量据一直居住在岛上的同学说,比去年也就是寒冷的2015年冬天少之又少,有说只有一半的,还有夸张地说只有三分之一的,无论如何显然这两个地方降雪量是无法相比的。去年冬天,奥克维尔也迎来了第一次因大雪而停课,草根在此居住三年多来的第一次。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于是在刚登陆的2011年底,草根就是带着加拿大的冬天不过如此的念头驾车前往多伦多,见《第一次离岛旅行》。路过美丽的魁北克省的时候被狠狠地来了个下马威——那种冷真不是盖的,拍照片的时候,草根的手指快要被冻在镜头上了,哪个说金属镜头高级来着?塑料镜头摸起来更温暖不是?只好坚持到多伦多赶紧买了副手套戴上。【图片】回去的路上还是在魁北克,草根在一个加油站加完油后用加油站的玻璃水刷玻璃,刷过后就是这个样子了,冷不冷您说。新法兰西之父尚普兰说过,这个国家一年有六个月是冬天,说的主要就是魁北克。听说草原省冬天更冷,草根没在那里生活过没有切身体验,也不想冬天过去体验一下到底有多冷,想来跟草根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差不多吧?【图片】那您说王子岛的冬天真是不过如此吗?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说过王子岛四面环海,四面环海带来的好处是气候温和,而坏处就是大雪纷飞,资料上说每年纷飞的雪平均能给大地盖上3.4米厚的一层被子……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会餐结束,大家互道节日快乐分别。您可能会问为啥不是Merry Christmas?因为有些人可能有其它信仰。不过咱中国人对此看得很开,虽然大部分不是基督徒但是Chirstmas还是要Merry的。【图片】来到草根家领导班里一看,这还正热闹着呐!叙利亚同学弹着琴给大家唱着歌。三个班合在一起搞聚餐,热闹程度自然是草根班不能比的。【图片】咱们中国美女也受到感染,高歌了一曲《茉莉花》。领导的老师站在白板前静静地欣赏着,她就是《暖冬》那篇里出现的那辆车的主人,没想到吧?【图片】草根也没想到,草根想那总应该是位男老师吧?【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隔壁班的老师也被美食吸引而来。【图片】草根忙里偷闲,赶紧吃上两口。【图片】最后来张合影,11位同学来自7个国家:乌克兰、哥伦比亚、伊朗、土耳其、韩国还有中国。还有一位……,忘问了。【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最近一段时间汽油价格一直在降,多伦多市的87号汽油,相当于国内93号汽油价格已经到了$117.5/升了,年初的时候还差不多是$1.40。【图片】前些日子草根去美国的时候发现美帝的汽油价格更离谱,87号汽油不到美元$3.10/加仑,合人民币5元/升左右,看来美帝又从伊拉克抢来大量石油,加拿大也分到了一杯羹了吗?【图片】再来唐人街转一下,看到街边的中文标识了吗?【图片】当然这个Chinatown只能叫唐人街,刚才那里才真正是唐人城呢。【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渐渐地入城方向车流顺畅起来,这时候人们大都该出城了。【图片】迎着阳光转入多伦多市中心。【图片】前面这辆车牌照掉了,用后雨刷夹着,这样牢靠吗?【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警车守在岔路口上,【图片】不过这样的车流想超个速并不容易。【图片】规规矩矩地走自己的道最好最安全。  【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看完太古,开车去接着转其它华人超市。【图片】然后带着一车的菜开始回返,以便让草根的《大妈买菜车》名不虚传。【图片】回程照例要走多伦多市中心,404高速上两个方向车流都不少。【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2-02  
    有活力的年轻人喜欢奔驰宝马,比如这辆宝马M4.【图片】这又是一辆老车,第五代本田序曲(Prelude),产于1996-2001年之间。【图片】这辆伤痕累累的老佳美看起来不值得花钱去修了,但是跑着还行,就这么老车不坏只管跑吧。【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9  
    R129的奔驰SL是第九代,产于1989-2002,也是20年的老车了,曾经是草根的“梦想之车”。【图片】保时捷是咱华人的大爱之一,只要是保时捷出品的车,不论是四门轿车还是SUV,照单全收。【图片】丰田花冠是精打细算的华人移民喜欢的车型之一,另一个就是本田思域了。【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9  
    家人去转商场了草根就在商场外面的停车场上看看这些个车,看看咱们华人同胞都喜欢什么车子。靠马路这儿停了一溜老车,从前往后分别是:第五代凯美瑞(2001-2006),第八代花冠(1995-2000),第八代思域(2005-2011),第一代CRV(1997-2003),第九代花冠(2000-2006),第四代凯美瑞(1994-2001),第四代高尔夫(1997-2003),和第七代思域(2000-2005),除了一辆德国鬼子的,其它都是日本鬼子的。【图片】新一代的华人更喜欢高端品牌,C级双门轿跑一直很漂亮草根也喜欢,不过草根还是过来找一找那些年草根曾经喜欢却买不起的车子。【图片】这辆讴歌里程(Legend)是第二代,产于1990-1996年之间,到现在有20年了吧?【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9  
    第八篇:河狸战争(原标题:加拿大历史 008 - 河狸战争)在上文《英国人的纽芬兰》中,咱们谈到是那丰富的鳕鱼资源让欧洲人千里迢迢来到北美海岸,是那该死的英格兰天气让英国人登上纽芬兰岛,而吸引法国人万里迢迢深入加拿大内陆的,是那毛绒绒的小动物河狸。对北美土著人来说,河狸既带来了大量财富,也给带来过灾难,本篇就说一说这河狸引发的战争,先继续从传教士们的努力说开起。【图片】在《尚普兰的新法兰西》里面咱们说到尚普兰邀请传教士来到新大陆教化土著人盟友,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做得相当不错。1639年在传教士杰罗姆•拉勒芒(Jerome Lalemant)的领导下,一个深入休伦领地中心的传教基地圣玛丽(Ste-Marie-aux-Hurons)建立起来,地点在今天安大略省梅德兰(Midland)附近。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宗教传播基地,建有住宅供传教士们居住,还有教堂、医院、工人的居所和皈依了天主教的休伦人的住房,外面围绕着粮仓,旁边还有一条三个船闸的运河。“在远离圣劳伦斯河欧洲人定居点几百英里开外的荒蛮大陆深处,他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前哨阵地,一个精神世界的堡垒。”历史学家埃克尔斯(Eccles)如是说。与此同时,新法兰西殖民地继续成长。蒙特利尔这个地方早就被两位大C关注过,卡地亚的事迹咱在《卡伯特和卡地亚》里面讲述过,尚普兰觉得这个地方是做毛皮交易的好地点,就搞了个花园试试土地是否肥沃,能否支持一个永久的定居点,但是真正建立起定居点是尚普兰死后的事儿了。1640年,负责新法兰西开发工作的百联公司把蒙特利尔岛的土地授予了一个宗教组织Société Notre-Dame de Montréal,条件是该组织出面在蒙特利尔建设一个天主教社区,为新法兰西带来更多的人口,该组织选择了忠勇虔诚的天主教徒迈松纳夫(Paul de Chomedey, sieur de Maisonneuve)率领殖民者前往新法兰西。1641年三艘船载着法国殖民者来到新大陆,到达魁北克后受到热烈欢迎。新法兰西首脑查尔斯•德•蒙马尼(Charles Huault de Montmagny)说,你们一直住在法国不了解这里的情况,这易洛魁武士着实野蛮凶悍,逮到人又是扒皮又是抽筋的十分了得,你们跑那么远的地方建立殖民地不是找死吗?不如就在奥尔良岛(Ile d’Orleans)住下来,这地儿不远有点儿啥事儿呢俺们过去帮忙也方便。迈松纳夫坚决不能同意:“俺到这里来不是来说空话而是来办实事的,俺的任务就是要在蒙特利尔建起殖民地,哪怕那里每一棵树都变成一个易洛魁武士,俺也要去。”把个蒙马尼感动得一塌糊涂,洒泪没洒泪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到达魁北克的时间有点儿晚,迈松纳夫就先住下来过冬,第二年1642年3月8日率队从魁北克启程,3月17日到达蒙特利尔,建立起蒙特利尔这座城市的前身玛丽村(Ville-Marie),为加拿大这个大农村又增一村。随同迈松纳夫一起来的还有修女珍妮•曼斯(Jeanne Mance),她在新殖民地创建了一所医院,被她救治的人称她为殖民地的天使,还跟迈松纳夫共同管理着玛丽村,后人有人把她跟迈松纳夫两人并列一起为蒙特利尔的缔造者。易洛魁部落的威胁倒也不是说来吓唬人的,1643年6月他们就发动突袭杀掉5个殖民者,一下子就让玛丽村的人口减少了近十分之一。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6  
    选举的季节来了,候选人中有许多华人面孔。有人说相对于大陆移民,来说来自香港的同胞有更多的人参政议政,也有更多的人当选议员。这个么,草根从小就被教育要跟资本主义做不屈不饶的斗争,让草根跟资产阶级的政客同流合污?休想!【图片】前几天草根家也有人敲门送宣传资料为他的候选人做竞选宣传,请草根去投上一票。草根说草根只是永久居民,还没有选举权。他听了以后说没关系,然后又拿出一张名片连同宣传材料一起递给草根,说以后有啥问题可以找他。这个倒是可以……草根在王子岛上的时候,有同学丢了枫叶卡申请去补了但是很长时间没有收到移民局的回音。老师听说了说去找咱的联邦议员让他去给问问,不好意思的话我去帮你找他,他就是干这个的没啥不好意思的。【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6  
    有个词叫做“Chinatown”,以前咱们翻译过来的时候还比较谦虚,译作“唐人街”,现在不需要这么谦虚啦,直接照字面来“中国城”好了,像现在这万锦和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这样的城市,差不多就是中国城了。【图片】广场前面的招牌上也是中英文并列,不过还好,还是英文多些,虽然字比较小。【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6  
    第七篇:英国人的纽芬兰(加拿大历史 007 - 英国人的纽芬兰 )前文说过了《尚普兰的新法兰西》,上文说过《阿卡迪亚的恩怨情仇》,咱们再不说说英国人在今天加拿大的土地上开疆拓土的事儿,都有点儿过意不去了。有同学会问:最早的那些英国北美殖民地,最后不都成了万恶的美帝国主义了吗?的确,英国从弗吉尼亚到马萨诸塞的那些殖民地,最终发展成为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那些殖民地的最初建立,草根在扒美国历史的那个系列里的《弗吉尼亚》和《五月花号和清教徒》里面都有介绍,这里说的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纽芬兰的故事。【图片】铺开来说纽芬兰之前,草根想先说一下几个名词,在各个历史阶段这些名词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首先说加拿大,卡地亚来到北美大陆见到土著人,就指着土著人身后的那片房子问酋长:你们这叫个什么名字啊?酋长回头看看,说这叫“村庄”(Kanata)啊,土著语发音就是“加拿大”。卡地亚说哦,原来这个地方叫村庄(加拿大),于是“村庄”成为欧洲人嘴里这块土地的名字。华人朋友喜欢说加拿大就是个大农村,莫非都知道这个典故?一开始的时候,加拿大这个词仅指今天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的地界,海洋省在那个时候还被叫做阿卡迪亚,纽芬兰是既不属于加拿大又不属于阿卡迪亚。后来1867年阿卡迪亚和加拿大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加拿大这个词就演化成联合起来的这些土地,以及后来向西向北拓展的新领地。纽芬兰直到1949年才成为加拿大的一员,入伙太晚,所以尽管纽芬兰是欧洲人最早涉足的地方,但是大家谈到加拿大的早期探索和殖民,纽芬兰往往会被往后放放甚至有些忽略,今天草根还是来说一说。咱们在《卡伯特和卡地亚》里面提到过,最早到达北美洲的是代表英格兰探索新大陆的卡伯特,于是英格兰人最有“理由”宣布加拿大是英国领土,特别是纽芬兰。然而尽管卡伯特的航行给了英格兰人一个宣布纽芬兰是英国领土的理由,但是在那以后纽芬兰海岸一直是“国际海岸”,每年各国的渔船都来这里捕鱼,就像后来的淘金潮一样来这里淘,这是不是“海淘”这个名词的由来?那年头在天主教的欧洲,仍然有着斋戒日,严格的一年有153天不能吃肉,不可以吃肉但吃鱼没问题,这样鱼就成为肉类的替代品,甚至被称作海里出产的面包。每年有大量的渔船一万多渔民前来纽芬兰捕鱼,纽芬兰渔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渔场。那时候冷藏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为了让捕捞上来的鱼完好地到家,渔民就用盐把鱼腌起来,这样鱼不至于烂到路上。盐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从盐矿里开采或者靠海水蒸发。盐矿里出产的盐质量不稳定远不如海水里晒出的盐,但是晒盐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需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天气。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比较适合晒盐,像英格兰这种又雾又潮又湿的地方,晒出的盐连腌个咸鸭蛋都困难,英格兰人缺盐哪!所以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总喜欢当着英国人的面大声说:这么多盐咋用得完呐!然后他们挤挤眼吃吃地笑了,把个英国人气个半死。总被奚落也不是个事儿,英国人得想办法啊,他们研究出个新办法叫做干式保鲜。他们捕到鱼后,先放到岸上晾干然后撒上少量的盐,刚好够他们把这些鱼运回去。这样英格兰人不得不做出一项“创举”——登上纽芬兰岛——去晒鱼,渐渐地纽芬兰岛上就有了一些英格兰人的晒鱼小据点,有时候冬天还要留人看护这些晒鱼设备。这些定居在纽芬兰岸边的英格兰人,成了最早定居在今天加拿大疆域内的欧洲人,时间还早于新法兰西,早于阿卡迪亚,都是因为那该死的英格兰天气。【图片】英格兰人开始尝试占有纽芬兰海岸的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6  
    味道不错!我给点个赞。【图片】我来尝尝这个土耳其传统风味看。【图片】我也来尝尝看。【图片】味道好极了。【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6  
    “请点评一下……”【图片】这个必须点赞,虽然俺还没尝……【图片】介绍结束,开始进入主要环节——吃!【图片】
  • 永远的草根 2016-01-22  
    我来做下评论!【图片】“在我们哥伦比亚……”【图片】“我们土耳其……”【图片】“俺们中国……”【图片】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