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午后大雨 2015-12-31  
    6、在美国期间遗留了除了医院欠费之外的不良信用记录而导致拒签美国是保护隐私的国家,美使领馆的签证处是无权去美国国内内政部查你孩子父母的情况的。他们只能从海关反馈的情况了解你何时入美出美。但是如果在美国你有了任何不良记录,比如打架斗殴、破坏公物、欠账不还等,你的护照资料就会被记录,美签证官会知道。如果您在当地没有违法行为,签证官是不会管也不会知道你在美国境内都干什么的,包括是否生子,甚至多次生子,都没有关系。所以,有些自由行租车的爸妈,因为对美国的交通规则等不熟悉,而导致违章,甚至忘交罚款等,这些情况都会被记录在册。这在自由行去美国生孩子的妈妈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除非妈妈是美国通,不然很多情况下,因为不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当地风俗,就会无意识的犯下影响自己信用记录的错误,得不偿失。
  • 午后大雨 2015-12-18  
    看小树的帖子感觉特别享受现在的生活,所有的折腾都是值得的吧~
  • 午后大雨 2015-11-18  
    4、在中国给美宝更换护照导致拒签美国护照过期在中国换,据台湾经验猜测,将来父母申请旅游签证拒签几率貌似比较高。原本宝宝的资料都在人口署,而签证管理是属于移民局,两者没有任何联系。美国是一个尊重隐私的国家,正常情况下,移民局是不管美籍宝宝的情况,也不可以随意去调用宝贝的资料;假如一旦在中国换护照,则需要提供宝宝的出生证明,护照和父母双方的护照,那就是意味着申请人允许大使馆调用美国人口署的资料,那么就没法隐私保护啦;父母的护照信息都会被大使馆记录在册,下一次父母去申请旅游签证,大使馆看到他们有一个美国孩子,相对来说这是比较明显的移民倾向,怕他们去了再不回来,拒签几率非常高。5、填写DS160表格不当导致拒签妈妈生完宝贝回国后,在四年内申请同类签证可不去大使馆面签,但同样需要填写签证申请表,表格里面有一项:在美是否有直系亲属?千万不要选有,否则会被视为有移民倾向。很多人被拒签的错误就在于这里。那么,不如实填写是否属于故意隐瞒呢?请看DS160表里对是否有美国亲属的提问:您在美国是否有直系或旁系亲属,除了父母(若有,请提供其姓名丶与您的关系及在美身份):□是  □否姓名:与您的关系:□配偶 □未婚夫/妻 □子女 □兄弟姐妹其在美身份:□美国合法永久居民(有绿卡) □美国公民 □在美访问 □学习 □工作请注意,这里提问的是“在美国是否有...”。其意思是:你这个直系亲属目前是否生活在美国。但是你虽然有个美国孩子,但没在美国生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你填写“有”,就是所答非所问。或者说,你填写“有”才是在欺骗,你认为诚实回答的后果反而是在欺骗,而且还给签证官提供了一个确凿的证据:一个违反常理的事实来显示你就是有移民倾向。你这么做就是自己找的,没有办法可以挽救,极大可能是被终生拒签的。实际经验都在证实,填“否”是OK的。
  • 午后大雨 2015-10-24  
    请问阿超姐是怀孕多久过去的啊?
  • 午后大雨 2015-02-09  
     在美国待产的,如果英语还行,有好多奶粉公司如果用邮箱和家庭住址注册会给孕妇寄免费的奶粉样品,说是样品,一般两大罐,再加上很多五刀 off coupon,, 带回国一罐也值一百多块了。Similac, 国内叫雅培。
  • 午后大雨 2015-02-05  
     继续写写产检我在州立医院产检生孩子,主要是离家近。我有学生医疗保险,所以走的程序有点不一样。但是算下来,我用学生医疗保险生完估计也得自己掏两三千美金,正常美国人生完总价估计都要两三千美金。那些自费5000的,我觉得还蛮值。我们买学生医疗保险一年也要一千多啊,加一起跟自费好不到哪儿去。我在国内时联系了医院,医院让把国内产检的所有单据翻译,发传真到美国后才收我。(翻译那些专业词汇还是有点难的,我的英语水平差点没经受住考验。)不过最后还是愉快的收了,我到美国第二天就开始了第一次产检。第一次产检也是抽血,留尿。但是这边让每次产检都自己去留尿,不用开单子,卫生间有个小盒子,每次产检自己放进去就行。第一次产检仔仔细细的问了家里的病史。我外婆的姐妹有得过乳腺癌,我爷爷得过肺癌去世都给写进去了。自己的病史那更是仔细,有没有过敏,做过手术,等等等等等等。走时送了一大堆孕妇维生素,我后来又要了一些,应该免费维生素可以吃到生。我妈妈跟我一起检查完,觉得美国产检关心孕妇健康比小孩多。。。对了,第二次产检时上来又填表,结果是个心理测试。问我最近一个月心情怎样,有没有莫名的哭过,有没有觉得自己人生没有价值。有没有家暴。。。还有家暴联系电话。。。觉得确实啊,国内产检都只管有没有病,好像从来没人关心过孕妇心情怎样。第三次终于做了B超,开始时我还问医生二维还是三维。国内不是都分吗。医生很不解的看着我。。。后来发现,国内三维B超真是坑啊。美国医生刚开始用二维很仔细的看性别,看心脏发育,看肺看肾,然后看到脸时,说嗯,这姿势不错,就随手换了个B超的触头,就是接触肚子的那个东西,然后床前的屏幕就变成三维B超了。就这么简单。二维三维根本就是同一台机器。。。哦,对,还做过唐耐。喝的糖水有橙子,葡萄,苹果三种口味选,而且只有很小一瓶。完全无压力。比我听说的好多了。未完待续。过几天接着写。
  • 午后大雨 2014-02-14  
     《妻子赴美生子拿身份 医院一命呜唿 华裔丈夫要告》 来自中国大陆的王先生本以为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来洛杉矶生个美国宝宝,一来可以规避大陆一胎化政策,二来还能给宝宝一个美国国籍,两全其美。但没料到,妻子竟于2013年1月生产当天在医院一命呜唿,从此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天人永隔。王先生半年来一直留在洛杉矶,等待验尸报告,求助律师,希望找出事实真相。 他和太太都是70后,受过高等教育,有稳定工作,本应很幸福的三口之家。2012年春天,王太太发现怀孕,但家中已有一个13岁女儿,为逃避一胎化政策,夫妻俩决定去香港做产检。由于香港政策趋严,外加她已37岁,担心高龄产妇有危险,临时决定改去更值得信任的美国生产。 夫妇俩2012年9月底入境洛杉矶,住在华人在罗兰冈经营的月子中心内待产。月子中心司机定时带他们去圣盖博谷的一家华人妇产科医师处做定期产检,一切看似都很顺利。张先生还特意12月初回国,把大女儿接来美国,想让她陪妈妈一起迎接妹妹出生。 王先生说,到12月底预产期前,太太的肚子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医师给她开了一瓶俗称液体药,说喝了能催生,但她比较谨慎,想再观察几天再说。直到1月4日,过了预产期五天,她才喝药,但除了腹泻外并无其他产前徵兆。当晚7时她被送入圣谷一家医院,并于晚上11时开始注入麻药,准备手术。 还未开始手术,产妇已出现全身抽搐症状,肚中胎儿心跳异常,医师建议立即剖腹。所幸胎儿于次日凌晨顺利来到世界。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平常看的华人医师并未现身,手术中的医师也没有一位能说中文,王先生全程都处于惊慌、焦虑状态,无法准确无误与医师沟通,掌握太太动向。 直到凌晨1时,王太太的妇产科医师才赶到医院,告诉他,产妇无法止血,有可能由于羊水栓塞引起。随后经过抢救、重症观察室、再次抢救,反反复复数小时后,王太太于5日清晨6时去世。王先生得到新生命的同时,却痛失携手十多年的太太。 此后四个月,他一直留在洛杉矶。他从月子中心搬出来,租住在罗兰冈的一间民居中。他要处理太太身后事,等待洛县验尸官办公室报告,四处谘询律师,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女儿及兼顾年仅14岁的大女儿。他说,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现在还没晃过神来,每天都过的迷迷煳煳。但是为了给太太的亡灵一个交代,他必须弄清事情的真相,暂时放弃国内的工作。 2013年4月初,他带着两个女儿及太太的骨灰回国。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他于5月独自一人再次踏上来美旅程,坚持一定要讨到说法,「本以为来美生子是件大喜事,最后却弄成人生最大的悲剧」。 这次回来,他拿到了验尸报告,死亡原因确认为羊水栓塞。他做了大量功课,研究了许多医学资料,查证羊水栓塞的致命性,还瞭解到太太临产前喝下的药名为「蓖麻油」,是一种具有争议性的催产药物。 此外,他联系了一些专门从事医疗纠纷的律师,包括北加州甚至纽约的律师楼,想要提起诉讼。但想要打赢一场医疗纠纷的官司并不容易,除了昂贵的律师费,他还需支付病理专家、临床专家等医学鑑定专业人士高达几万元的谘询费、分析费。 面对近年越来越多大陆孕妇争相来美国生产,王先生感叹,「一窝蜂要做的事,并非是最好的事」。他劝大家还需冷静,仔细分析利弊,来美国生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尤其遇到紧急情况,更容易手忙脚乱。 
  • 午后大雨 2014-02-13  
     來美生產 中國孕婦「貴族化」 自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對中國孕婦主要進出的洛杉磯國際機場管制日趨嚴格後,許多希望在美生子的孕婦將目的地從加州移至紐約,而紐約市的孕婦護理及生產市場,也在大批孕婦湧入後發生變化,在皇后區法拉盛發展為境外孕婦主要聚集地後,布碌崙也逐步興起「孕婦熱」,且業內人士稱這些孕婦們只要最好的服務,「錢不是問題」。 據業內人士分析,布碌崙成為孕婦們新寵目的地的原因,主要為中國孕婦以前到美生產習慣選擇月子中心,可是以皇后區法拉盛為首的月子中心,多通過幫孕婦申請白卡這種不正當方式以減低成本,先收取1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費用,也不管這樣做會造成孕婦「被迫欺詐政府福利」留下不良紀錄的後果,而有些稍正規的月子中心也會按照服務等級不同,收取11萬元至16萬元人民幣的費用,於是很多孕婦為避免被月子中心暗中申請白卡造成誠信污點,而選擇自費生產,自己承擔在美的衣食住行及高昂的醫院生產費用。 布碌崙信義會醫療中心婦產科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尤其近期來醫院生產的孕婦很多,並且十人中就會有一位是從加州慕名而來的,從中國大城市來的孕婦也在增加,且他們都選擇自費。近日,就有兩名從北京來的懷孕六個月的孕婦,她們聽說該院婦產科價格合理、技術可靠,就決定分別在今年10月進行剖腹產,還說只要技術好「1萬美元都不是問題」。該經理還表示,這兩人都持旅遊簽證就順利從紐約入境了,她們還說在北京還有好幾個待產的姐妹,陸續都會自費來這裡。 這名經理還表示,有位來自香港的孕婦,她是經營垃圾處理機器製造公司並在多地設有分公司,這名孕婦原先理想生產地是在加州,但一聽加州的月子中心要給她免費生產的優惠,她反而決定到紐約生產,「他們就是要給我申請白卡,我不要吃福利,要自費生產」,於是她便在紐約租房並承擔所有生產相關費用。 以色列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曾有位在曼哈坦5大道川普大樓(Trump Tower)中擁有整層房產的孕婦,在懷孕近八個月時決定從上海來美生第三胎,當時她首先被介紹到華埠社區的一家醫療中心,可是她不滿意,「她的要求就是,一切就要最好的」,於是便轉到費用高很多的以色列醫院。還有位懷第二胎的孕婦,夫妻都是中國政府官員,他倆都是獨生子女,本可以在國內無罰款生產,可是他們堅持認為美國生產技術信得過,便在紐約自費租房半年待產。 以色列醫院亞裔醫務中心行政總監陳傲娣表示,院方雖不鼓勵境外孕婦來美國生產,因為涉及生命安全及法律問題,但是如果孕婦上門並自費也不會拒之門外。陳傲娣還表示,近年來隨著加州監管變嚴,醫院的自費孕婦確實有增加,因為很多境外孕婦將目標改定為紐約,她理解即將為人父母者不惜花錢只求母子平安的心理。 
  • 午后大雨 2014-01-18  
     《瞎折腾:24名议员上书 赴美产子不给美国籍》 近日,美国24名共和党众议员“公车上书”,要求国会解释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列明本身虽在美国出生,但父母均非美国公民的婴儿不得享有美国公民身份。消息一出,不少想要奔赴美国产下“定锚婴儿”的华人准妈妈们该闹心了。 “定锚婴儿” 根据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第一款规定,任何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州公民。同时根据1965年修改的移民法,这些获得“出生公民权”的婴儿还可以在21岁后为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申请绿卡,所以这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实现“美国梦”的捷径。 美国“出生公民权”政策催生了“赴美生子”热的盛行。美国社会形象地把这些幸运儿称为“定锚婴儿”,他们就像轮船上的锚,帮助整艘轮船停泊在大海上,不再随波逐流。 除美国之外,在加拿大等国产下“定锚婴儿”也同样有法可依。根据加拿大公民法规定,在加拿大境内出生者就算其父母是临时访客或非法入境,仍可自动获得公民身份,享受各项纳税人负担的社会福利。 同时,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发言人卡蓉表示,加拿大移民法中并无任何有关孕妇申请临时访客签证的规定,因此无法可禁。 而在英国、法国、德国等诸多欧洲国家,虽然也有类似的“出生公民权”政策,但各国政府对于公民权的认定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求至少父母的一方有永久居留权或者是公民。 问题不断 既然美加等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孕妇入境生子违法,为何这些国家的使馆和海关对孕妇严防死守? 事实上,这些国家严防孕妇入境并不是基于孕妇入境签证是否违法,而多数是针对孕妇隐瞒入境真正动机,也就是对签证官和海关说谎。而这种欺瞒和钻漏洞的行为是各国明令禁止的。不管孕妇申请的是旅游签证还是商务签证,一旦被签证官或海关官员识破动机,认定撒谎,被拒签或被遣返都会留下不良记录,为日后再次申请入境留下隐患。 专家分析,即便孕妇们没有因为“误导”行为被判违法,逃过一劫而成功入境,“定锚婴儿”现象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 由于中国妇女生产有坐月子的传统习惯,华人开办的“月子中心”从民宅到旅馆无所不在。而对于“月子中心”应该怎样经营,美国地方政府并没有设定行业标准,这就导致了部分经营者违规经营,引起当地民众不满,也给华人形象增添了负面色彩。 专家表示,中国孕妇在海外产子占用了别国社会的资源,这让不少外国人颇为不满。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江苏孕妇小茹在美产子后发现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一出生亟须进行手术治疗。最后院方一结算,孩子的医疗费高达100万美元。不过,最让小茹夫妇意外的是,根据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这100万美元夫妇俩可以一分不出,全部由美国政府买单。 对此,在美国海关工作的乔治“吐槽”道:“中国人来美国生孩子,占用资源还要我们买单,这太不公平。” 加强执法 平白无故地帮他人做嫁衣,早已让美国反“定锚婴儿”人士看不下去了。自从2005年以来,美国保守派议员几乎每年都会提出议案,要求废除“出生公民权”。 虽然“出生公民权”之争已经在美国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真正要废除此项权利却很难实现。加州知名华人移民律师梁勇表示,美国修宪的门槛相当高,作为少数党的共和党人在国会推动这项修宪案,只是为了取悦保守派选民而采取的政治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且,中国人赴美生子也并非完全有弊无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认为,与拉丁裔非法移民在美生下“定锚婴儿”不同,中国富人自掏腰包来美生子,大肆购物,生完后便迅速回国,不但不会给美国社会带来负担,相反还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 因此美国反移民智库移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费勒认为,不值得将政治资本花在“出生公民权”的争论上面,与其吃力不讨好,不如通过加强执法,减少非法移民。非法移民减少了,“出生公民权”的问题自然不会那么严重。 
  • 午后大雨 2014-01-15  
     《中國孕婦為何不去歐洲?》 中國公民來美產子引起公眾高度關注,當局圍追堵截、輿論口誅筆伐,中國孕婦和月子中心幾成過街老鼠,但平心而論,此二者僅僅是流於表面的現象,引起此種現象的根源才更值得反思和改進。 目前眾多批評皆指大陸一胎化政策是推動中國孕婦來美生第二胎的主因,但韓國、土耳其乃至早期的台灣,同樣也都是美國生子大戶,這些地區並沒有限制生育政策。退一步講,計畫生育就算是動因之一,但為何中國孕婦不去福利更優渥的歐洲、澳洲、日本,獨獨在美國「打江山」?顯而易見,美國及飽受雙非兒童問題困擾的香港——是目前發達世界中極個別仍採用出生地(Jus Soli)決定新生兒國籍的國家、地區,因此批判觀光生子者,首先要找對批判對象。 如果中國孕婦來美產子為美國主流社會反感,為何不乾脆修改憲法第14修正案?從1993年內華達聯邦參議員Harry Reid、1996年共和黨提案到2009年喬治亞中醫院Nathan Deal,國會從未停止對取消出生公民權的爭議,但從未實現修憲。從時間上看,月子中心興起遠比這場爭論遲許多年,且華人在美國政治中發聲弱勢,如果主流社會下決心要堵住這法律漏洞,修憲早該實現,為何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解釋只有一個——取消出生公民權,會令其他利益群體失去比華人更大的奶酪,因此無法推動。這些利益群體是誰?不妨看美國移民研究中的數字,美國每年無證移民生的新生兒有30萬到40萬,占全國新增總人口的一成,2008年非法移民子女總人數達到400萬,而月子寶寶與之相比,少的可憐。 也有不少民眾抨擊月子中心和中國孕婦濫用美國福利,「一天沒給美國上過稅,憑啥讓納稅人為她們生娃埋單?」姑且不說中國孕婦的人數規模與上述非法移民根本無法比,也不論中國孕婦是否真的靠美國福利產子,不妨先反問一句:美國為什麼不改一改這個福利制度?答案還是如上:利益集團、民權團體和西裔選票施壓。不交稅、不工作,靠吃福利過日子的老美各族裔人士比比皆是。洛縣每年10億元的非法移民子女福利都發給了誰?以納稅人身分站在道德制高點獨盯住中國孕婦窮追猛打,是不是有點欺軟怕硬、專挑軟柿子捏的味道? 反對月子寶寶的華人中,也不乏擔心將來自己子女在入學、就業等方面的競爭,這就更是內鬥思維,一項平權法案推高華人子弟錄取門檻,華人不思爭取翻案,反而想著如何壓制本族裔? 猶如治水之道在於疏導而不在圍堵,解決來美生子潮也是同理。取消出生公民權或仿效歐洲等發達國家採取血統主義(Jus Sanguinis)可能都不現實,但也可以採取另一個方案:像對待綠卡持有者,要求新生兒出生後滿足一定居住年限,三年五載皆可。對於持短期簽證來美、舉目無親的中國孕婦,這一道時限關口就能讓不少人知難而退。 福利制度則應收緊,在各級政府都捉襟見肘、大片砍掉合法移民和公民福利的當前,給非法移民的福利也該砍一砍。 對於月子中心,則應通過州府、地方政府建立行業規範,對違規操作的業者查一罰十,目前地方政府對月子中心罰款僅數百元,與月子中心動輒上萬的可觀利潤相比,完全不足以起到威懾效果。
  • 午后大雨 2014-01-11  
     海关:不禁止外国怀孕女性入境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孕妇入境时接连遭遇遣返,而美国国土安全部和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的发言人则称,海关不会禁止怀孕女性入境,如遭到遣返,理由可能会是因为说谎或者其它原因。 联邦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的发言人克鲁兹(Jaime Cruiz)说,在美国没有特别的法律或者规定,禁止怀孕的外国女性进入美国。美国移民法也没有禁止怀孕妇女在美国生产的相关规定。他说,那些被遣返或者禁止入境的人是因为没有如实回答海关给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如果怀孕的外国女性入境,海关会询问是否自行支付医院的费用、如何支付费用、在哪里居住等问题。海关会检查入境者的护照是否过期,是否有合法的理由进入美国等。 克鲁兹说,有的时候一些孕妇可能不会支付医疗费用,如果没有公民身份而滥用国家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是非法的。他举例说,如果孕妇还有2个星期就要生产,她们可能会使用公立的医疗服务,这些医院又不能拒绝为这些人提供服务,但是如果孕妇没有提供如何支付费用的证据,在回答问题时又不能自圆其说,就会受到海关执法人员的质疑 。 CBP每年会拒绝上万人进入美国。根据CBP提供的资料,拒绝外国人进入美国的原因包括:不正当的旅行文件、受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者意图、不符合免签项目的旅行、走私禁止物品、有犯罪行为或历史、违反移民法等。其中违反移民法包括:逾期拘留、尝试使用假文件进入美国、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等。 克鲁兹指出, 通常情况下每天全美会有100万人入境,在所有入境者中,有大约0.1%被拒绝入境,这意味着美国每天有大约500到600人被拒绝入境。 
  • 午后大雨 2014-01-11  
     《孕婦列入黑名單 難再入境》 記者張敏毅/洛杉磯報導 來美生下美國寶寶,拿到公民紙,順利回中國的媽媽們,未來有可能被美國列入黑名單,難以再次來美。 來自中國南方的石太太兩年前在美國生下第一胎,辦好公民文件後即和寶寶一同回國,全家皆大歡喜。今年初她再次懷孕,決定再次來美生下第二胎。本以為她有美國的出入境紀錄,沒有逾期居留,生孩子自費,沒有任何欠款,再次入境美國應該很容易,但誰知竟連旅遊簽證都當場被拒。 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的簽證官表示,她曾經持旅遊簽證來美國停留四個月,但在此期間生下一個男嬰,這是不誠信的行為,領事館拒絕再相信她此次聲稱的旅遊目的。 她嘗試解釋,生子並非計畫之中,只是在旅遊途中感到身體不適,醫生建議她就地休息,她才在美國生下兒子。但簽證官依然拒絕簽證,但一同前往的先生卻成功拿到來美簽證。 先生來到洛杉磯,四處諮詢移民律師,如何「洗清」太太身上這一歷史紀錄,並最終決定辦理全家投資移民。他說,「即使這次太太再次僥倖過關,下一個三年怎麼辦」?美國不可能相信她兩次來美旅遊都恰逢身體不適,「湊巧生子」。 無獨有偶,網友Su也遇到同樣麻煩。她2011年來美生子,待了不到三個月即順利回國。不料時隔一年想再來美國時被拒之門外,簽證官說,「你第一次簽證說謊了,對不起,不能給你第二次簽證」。 曾在英國居住四年,還去過塞班、泰國的她又等了一年,今年5月再試一次,提供自費生子的醫院帳單、房產證、公司證明等文件,但簽證官看都沒有看,對她遞上的材料置之不理,迅速拒絕她的旅遊簽證申請。 接連被拒兩次的她仍不死心,準備放棄旅遊的B2簽證,讓美國公司開B1邀請函,再試一次。 不過,來美生過孩子的媽媽再次簽證受阻也不是必然,來美生子相關論壇上也有不少媽媽時隔一兩年後也成功簽過,再次來美。但是這個潛在的風險還是嚇到了不少有此打算的孕婦們。 與美國一家大型醫藥廠有進出口生意往來的業務員劉小姐表示,每年至少往返兩至三次南加州,非常喜歡此地,也考慮來此生子。她認為,以她的簽證紀錄來美、入關都很容易,但擔心若在此生完孩子後,苦心經營多年的誠信紀錄、良好的出入境歷史全部都要被打翻,終身被列入黑名單,不僅不光彩,可能還會因此丟了工作。經過再三思考,她認為「不值得冒險」。 
  • 午后大雨 2014-01-11  
     《生美國寶寶 將來未必能省學費》 記者張敏毅/洛杉磯報導 社區學院學生Jessica拿到美國永久居民身分(綠卡)已有一年,在加州居住時間也超過兩年,但今年申請轉學加大時卻不被認可為本州居民(Nonresident of CA),被告之還得按照國際學生身分繳納學費,理由竟是學生家長不在美國,學生本人也無法經濟獨立。這樣的解釋讓她大吃一驚。 她最初於2011年以國際留學生身分持F1簽證獨自來美求學,就讀於北加州一所社區學院。學費比本地學生高出六至七倍。 半年多後,拿到綠卡、工卡,以為從此與本地學生不再有區別,除能合法工作外,還能享受公立學校的低廉學費。 她立即向所在社區學院提出從國際學生轉為本地學生申請,學校答覆,「看一年再決定」。轉眼一年已過去,她修完基礎課程,計畫轉學加大。 聖地牙哥加大(UCSD)很快給她發放錄取通知書,但在學費一欄上面,以國際學生為標準,預估一年學費高達3.5萬元,這比她預想的1.3萬元居民學費高出近兩倍。 她以為學校沒有更新她的身分,錯把她歸入國際學生,把移民局批准材料寄給學校,並引用移民局提出的「只要居住在美國,並申請I-589表格,就有資格成為加州學校的居民學生,享受學費優惠」,以證實自己符合居民身分,要求調整學費。 但學校回應她,「你提交的13份材料我們不會看,因為你父母不住在加州,你也沒有經濟獨立,不滿足居民學生要求,這與你的身分無關」。 聖地牙哥加大註冊處(Registrar's Office)居民身分代表Ashley表示,定義居民身分需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即居住加州超過366天,有在加州繼續生活的意願,若不滿24歲且家長又不在加州則需要自我經濟獨立,是公民、綠卡或其它特殊非移民身分。 許多人認為,只要獲得美國身分並在加州居住超過一年即可成為本州居民,享受學費優惠,但這其實只是個誤區。她解釋,在加州居住時間長短絕不是判斷本州居民與否的唯一指標,甚至是否持有綠卡都不是絕對因素。像Jessica 這樣的留學生,來到美國後轉永久居民身分,依然不能享有居民學生優惠。他們的父母不在加州生活,他們就必須靠打工、補助、貸款、存款等成為經濟獨立的個體,且必須達到兩年以上,才能符合本州居民學生的申請資格。她補充,這並不是加州大學系統的新規定,而是從1992年秋季就開始實行。 一位來自台灣的女生兩年前剛獲得美國綠卡。她表示,以前就讀的社區學院對居民學生資格審查很鬆,一直讓她繳納州內學生學費。但自從轉學到柏克萊加大後,學校以同樣的理由拒絕她居民學生的資格,她不得不重新付國際學生學費。但她表示,希望與遠在台灣的父母撇清經濟關係,以貸款方式成為經濟獨立的個人,以幫助她儘快申請到居民學生學費。 近年不少來美生子的父母都打著花費一點小錢生孩子,以後孩子回美讀書不用繳納國際學生學費,一下全都賺回來的念頭,殊不知這樣做並不可行。 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裔學生James1990年代出生在美國,後隨父母返回馬來西亞生活,直到高中畢業後才獨自來美讀大學。現在聖塔芭芭拉加大讀大三的他表示,雖然他生來就是美國公民,但由於父母不在,他也沒法經濟獨立,這三年來都是被當做國際學生繳納高額學費。 
  • 午后大雨 2014-01-10  
     「我兒是美國公民 憑什麼不給他」 記者張敏毅/洛杉磯報導 來美生子的媽媽總以「帶著美國寶寶登上回母國的飛機」完美謝幕,結束漂泊異鄉數個月的辛苦旅程。不少新手媽媽們第一次抱著小美國公民回國,彷彿凱旋而歸。空中服務員講述在飛機上看到的有趣故事。 從洛杉磯返回北京的航班上總能見到許多亞裔嬰兒。空服員起初還納悶,長途國際航班十多個小時很辛苦,一般會儘量避免帶著嬰兒出門,尤其是剛出生的嬰兒,想不通為何洛杉磯和紐約出發,飛往北京的飛機上「每個航班最少都有三、四個小嬰兒」。 一次在洛杉磯飛往北京的飛行途中,快降落時,空服員開始為非中國籍的旅客發放「中國海關入境卡」。空服員途經一對年近30的中國夫妻時,聽到他們用流利的中文方言對話,自然認為他們是中國籍,無需入境卡,便走過。誰知女乘客忽然背後大喊一聲,「我兒子是美國公民」!一回頭,才發現她懷中還抱著小嬰兒。她一邊伸手要入境卡,一邊說「憑什麼不給他」,言語中充滿自豪。 許多航空公司為兩歲以下的嬰兒提供免費搖籃,但需要家長在登機前提前申請。空服員說,經濟艙中只有少數位置空間較大,可以把搖籃掛在前面的牆壁上,其它座位比較窄小,嬰兒只能被抱在懷中。 空服員表示,最怕遇到的情況是家長忘記申請這些座位,卻以懷抱嬰兒為由要求和前排座位客人交涉換位置。她說,曾在紐約回北京途中服務過一位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屢次催促調到前排座位,「前排客人已明確表示他刻意多花錢訂了空間更大的位置,不願更換」。但這位媽媽一再重複「我有一個美國寶寶」,要求空服員再去商量。 說到飛機上的座位,不少乘客都表示不願意坐在嬰兒旁邊。克萊蒙的張先生表示,機艙內環境封閉,發動機噪音很大,如果嬰兒不停哭鬧,他便會異常煩躁。 空服員證實,許多乘客看到周圍坐了嬰兒,就會擔心太吵。尤其是飛機遇到氣流時,嬰兒哭的厲害,乘客就會接二連三,要求換座位。她說,「若機艙比較空,我們會儘量滿足,但遇到暑假高峰期,實在安排不出多餘座位,乘客就會不高興」。 飛歐洲航線的空服員表示,北京飛法蘭克福等城市的航班上也會有嬰兒,但不同的是大多數是白人夫婦帶著亞裔面孔的嬰兒。起初不知道原因,後來才得知,那都是外國夫婦特意去中國領養的孩子,辦好手續帶他們回家。 
  • 午后大雨 2014-01-10  
     《中國孕婦 湧往塞班島》 美國東西兩岸海關加強對來自中國的孕婦的盤查以及對「月子中心」的監管,迫使那些希望生出「美國兒女」的中國父母另闢蹊徑,紛紛湧往距離中國最近的美國領土─塞班島生產。北京一國際旅行社說,今年以來幾乎每一班飛往塞班島的飛機上都有中國孕婦。 「中國廣播網」報導,自2009年美國國土安全局批准中國遊客赴塞班島免簽證政策後,為獲得美國國籍,中國孕婦到塞班島生子的人數日益增多。 報導說,眾多中國媽媽爭相去塞班島生子,是因為塞班島是中國距離美國領土最近的小島,不僅機票比赴美國本土更低廉,收費也更低,約1萬美元左右。1986年11月,塞班島經過全體公投決議歸屬美國版圖。自此,全島居民獲得與美國公民一樣的權利,並全部持有美國公民護照,而且社會安全卡(即稅卡)由加州統一管理。在塞班島上出生的寶寶,落地即與美國其他地區出生的寶寶一樣,享有美國公民之所有權利和社會福利待遇。 不過報導說,赴塞班島生子與赴美國本土生子有同樣的風險。由於大部分赴塞班島生子的媽媽是因為無法申請到美國簽證,採用免簽方式進入塞班島,因此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拒絕入境和入境後逾期滯留的問題。充當中介機構的月子中心如果「不得力」,就很可能遭遇遣返的尷尬處境。 今年起塞班島海關也加強了入境檢查,一些中國孕婦由於準備不充分,飛機降落之後即刻被拒絕入境,造成了一家人空歡喜一場。一家名叫寶寶樂的國際直營月子中心,聲稱其塞班島生子服務能在孕婦懷孕七至八月時獲免簽證到達塞班待產,在生完寶寶後的一個月內辦理好各種證件,做完月子回國,因而吸引了不少孕婦。 不過報導指出,塞班島的月子中心良莠不齊,常常不道德地宰客。
  • 午后大雨 2014-01-09  
     《孕妇享受美国福利 产子后赖账走人》 月子中心赚的不但是包吃包住带孩子的钱,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把一个个连一句英文都不会的中国人,也能远走他乡、完成繁琐程序、把孩子生成美国人,然后赚尽美国的福利。但可耻的是,有人在医院产子后赖账走人。 在纽约生孩子医院费用不菲。私立皇后医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价单:顺产加初生护理,最低消费8,800美元(约6.8万港元);住院费每晚1,000美元(约7,758港元)。月子中心经营者说,申请医疗保险的话能获全免,更将协助申请纳入增值服务:「你能省一万多美金的医疗费,我们只收2,000美金(约1.6万港元)手续费。但一定要在预产两个月前到。」 有内地人甚至懒得申请医保,看准美国医院费用都是「后数」,生完再收钱,索性赖账走人。一名当地华人律师告诉《苹果》记者:「的确有不少人这样做,挺丢人的!」 她们一般在分娩后一个月到45天、婴儿打完一针疫苗后,就会母子齐齐离开美国返回中国。直到之后孩子长大读书再考虑过来,继续享受美国公民的种种福利,如享受13年免费教育,成年后可为父母申请依亲移民,省钱省力等。据非正式统计,每年大概有5,000位孕妇要到美国产子。2006年,已有中国孕妇赴美生子,但去年开始,则形成大军,并掀起一股热潮。 
  • 午后大雨 2014-01-09  
     《中国孕婦获美国联邦医疗补助 月子中心遭譴》 記者何小舟/紐約報導 來美生產的中國孕婦在西雅圖入境時遭到遣返,紐約華裔社區6月21日再度關注華人開設的月子中心,許多民眾對一些月子中心在向孕婦收取高額費用後,還通過申請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詐取政府福利表示非常不滿。特別是眾多來美的中國孕婦非富即貴,孕期檢查和生產的費用,卻要由守法報稅的普通美國納稅人來埋單。 在美國西岸城市,中國孕婦來美產子的情況「已近瘋狂」,不過近來西岸海關嚴查中國孕婦入境,很多孕婦便轉往紐約等東岸城市。沒有合法身分的孕婦在符合條件下均可申請白卡(醫療補助)福利以保母嬰健康,變相「促進」了月子中心靠大陸孕婦牟取暴利。 例如在法拉盛,就有不少月子中心在已收取中國孕婦至少10萬元人民幣的費用後,還幫助她們申請白卡。她忿忿不平地說,「用納稅人的錢承擔月子中心的開銷,讓很多需要福利的孤寡老人生活困難」。 也有月子中心不建議孕婦申請白卡,因為「這種白卡申請留在檔案中,日後申請移民會造成不便」。皇后區一家月子中心的業者表示,很多月子中心與中國國內的中介機構合作,將孕婦送至美國待產,他們來美生產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為了孩子獲得美國公民身分,方便孩子長大後讀書或父母等孩子成年後申請綠卡。二是中國政府對非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再生二胎有高額的罰款,罰款金額足夠承擔在美月子中心的生產費用。 這種不建議申請白卡的月子中心的收費標準,該業者表示「相當於當地租房的費用,其實就是產婦在當地租了一間房」,主要客戶群是懷孕四個月左右的孕婦,每位收6至7萬元人民幣不等的費用,產婦需自己承擔醫院分娩費用。 對於月子中心市場的運營現狀,該業者無奈表示「生意也不好做了」,因為近年多家月子中心以「創造家庭溫暖」等營銷策略開出五花八門的服務,甚至有打價格戰的趨勢。再加上紐約華人移民增加,造成很多國內產婦都來紐約投奔親友生產,不依賴於月子中心。 醫界人士表示,願付高價「只求最好」的中國產婦越來越多,可是一旦沒有順利生產則會產生巨大的問題。以色列醫院亞裔醫務中心行政總監陳傲娣表示,半年前曾有位在曼哈坦第五大道川普大樓(Trump Tower)中擁有整層房產的孕婦,在懷孕近八個月時決定從上海來美生產第三胎,她當時認為美國的接生技術更安全可靠,「她的要求就是,一切就要最好的」。 婦產科醫師鄭英彥表示,去年開始他接管的中國孕婦人數明顯增加,有些孕婦是通過月子中心,有些是自費,還有些是投奔在紐約的親朋,她們一般順利生產兩個月後便會帶著孩子回中國。鄭英彥歎氣表示,理解這些產婦們希望孩子有公民身分的心情,但是有些月子中心雖提供生產一條龍服務,如果孕婦順利生產還好,萬一遇到突發情況身邊沒有親人陪同,對產婦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在美生孩子這事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美國福建同鄉會代主席陳學順表示,福州的產婦很少有辦理旅遊簽證來美生產,因為辦理簽證並不像在上海等大城市方便。福州來的孕婦就算到美也不會花錢去月子中心,「凡是能來的孕婦,大多都在這裡有親戚,投奔親戚就好了」。 
  • 午后大雨 2014-01-09  
     《擔驚受怕 來美生子好煎熬》 記者張敏毅/洛杉磯報導 南加州自去年底爆發月子中心風波以來,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對外籍孕婦入境的審查越來越嚴格,不少人只被批准停留數周或者乾脆拒絕入境。在這場風波爆發之前順利生完美國寶寶的產婦,和因腳步慢了,沒趕上末班車的孕婦悲喜兩樣情。 來自中國西南部城市的高先生去年8月陪懷孕六個月的太太飛抵洛杉磯。起初一切都很順利,11月生完孩子後,月子中心忽然引起社會大眾注意,他們住在羅蘭岡月子中心開始擔驚受怕,一改往日的高調作風,把社交網路上的照片博客全部刪掉,生怕被人知道他們住在月子中心。在中國國內家人的催促下,這對80後小夫妻過完感恩節沒多久就登上飛機回中國。 但他們幾乎是最後一批來美生子的「幸運兒」,在此之後來美的准媽媽們感歎「生不逢時」,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面臨海關、月子中心、社會輿論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挑戰。 以往月子中心和中介機構普遍推薦的做法俗稱「三加一」或「四加一」,及產前三至四個月抵達,產後一個月休養。 因此可以觀察到一個巧合,前來生產的孕婦幾乎都選擇在懷孕六個月時入境。但在如今海關的嚴查下,六個月的大肚子幾乎已很難瞞天過海,尤其在衣著單薄的夏季。本月19日在西雅圖被遣返的孕婦吳曉雲甚至還從華裔海關人員處聽聞「五個月以上的大肚子現已很難入境」。 孕婦面臨的兩難抉擇是是否提早入境,提早到懷孕五個月甚至四個月時,但隨之增加的是經濟投入。以產前居住在美一個月消費3000美元估算,若有母親或先生陪伴則會增加至5000美元,提早兩個月入境要多花1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孕婦提前兩個月辭掉中國現有工作的收入損失。 此外,時間成本也是考慮因素。早年在洛杉磯留學,2011年夏天再次來美並生下一女的艾米表示,她對加州很熟悉,還有老同學,但懷孕期間本來就已很辛苦,還要遠渡重洋,忍受與先生分離近半年,獨自在異鄉度過漫長待產期,非常難受。她說,「並非每個人都是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湯唯,專職小三,無需擔憂工作和花銷,一待就是半年其實非常辛苦」。 此外,月子中心在當地有關單位查封取締下,日子也不好過,孕婦難免擔驚受怕。準備來洛杉磯生子的楊小姐表示,她不敢和其他孕婦一起群居在月子中心,「太高調太惹眼」。 
  • 午后大雨 2014-01-08  
     赴美生子的,与她当初申请B2旅游签证的目的不符,所以海关才会不让她入境。 
没有更多啦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