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今天在市中心较大的教堂參加了同事的葬禮。大约五百至六百人挤滿了教堂里里外外。三十二岁走得太匆忙。三次觸及淚點。一个半小時的天主教仪式,在追思和庆生中渡過。相比中式葬禮,西式葬禮比較轻松。特別是Sarah Mclachlan的那首Angel
    1449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6
    【婆在新西兰】中午象往常一樣坐在水边午餐,一群海鸥从头皮上掠过。一阵屎臭味扑面而來。检查大褛,兩处中流弹,但也沒那么臭呀?!猛一回头,一辆豬车牛车还是馬车经过,留香一條街。NND~买六合彩去......
    2178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1
    【婆在新西兰】昨天中午用手机随手拍的这张照片,居然被我们霍克斯湾的摄影群选为Facebook 的群封面。I feel honored
    1812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哈哈,是啊,我有几十年没见过这玩意儿了!【图片】
    帕拉马塔——悉尼的第二个CBD,也可说是澳大利亚的“摇篮城市”,我先生“人在旅途的Gao”写的这篇帕拉马塔游记带你追溯澳洲殖民历史,深扒澳大利亚这个由流放囚犯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原作者:人在旅途的Gao———————————— 今年元宵节的第二天是个星期六,吃过午饭,我们一家决定驾车前往悉尼市西部的帕拉马塔(Parramatta)市镇游玩。帕拉马塔市镇距离悉尼市中心约20公里,是悉尼西部地区的中心,也是澳大利亚第二个最早的殖民地(悉尼市中心是最早的),所以这里保留了不少澳大利亚的历史古迹。要想了解澳大利亚早期历史,一定要来帕拉马塔游览。 为什么说帕拉马塔是澳大利亚的“摇篮城市”?这就不得不从现代澳大利亚的起源说起。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是每年的1月26日,但这并不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成立或首次升起澳大利亚国旗的纪念日,而是为了纪念英国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于1788年1月26日首次在悉尼湾登陆并升起英国国旗而设的周年纪念日。 英军由
    Prisca1966 5052 2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8-04-21
    帕拉马塔——悉尼的第二个CBD,也可说是澳大利亚的“摇篮城市”,我先生“人在旅途的Gao”写的这篇帕拉马塔游记带你追溯澳洲殖民历史,深扒澳大利亚这个由流放囚犯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原作者:人在旅途的Gao———————————— 今年元宵节的第二天是个星期六,吃过午饭,我们一家决定驾车前往悉尼市西部的帕拉马塔(Parramatta)市镇游玩。帕拉马塔市镇距离悉尼市中心约20公里,是悉尼西部地区的中心,也是澳大利亚第二个最早的殖民地(悉尼市中心是最早的),所以这里保留了不少澳大利亚的历史古迹。要想了解澳大利亚早期历史,一定要来帕拉马塔游览。 为什么说帕拉马塔是澳大利亚的“摇篮城市”?这就不得不从现代澳大利亚的起源说起。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是每年的1月26日,但这并不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成立或首次升起澳大利亚国旗的纪念日,而是为了纪念英国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于1788年1月26日首次在悉尼湾登陆并升起英国国旗而设的周年纪念日。 英军由
    5052 2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8-04-18
    感谢主,哈利路亚!
    这篇文章是我为新加坡《新桥》杂志写的第三篇人物专访,发表在新近出版的第18期新桥杂志上,这是一本沟通中、新和海内外华人的生活文化信仰的好杂志。能够和一个三十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吸毒犯面对面做采访,我自己也颇有一种大记者的感觉,觉得能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人生故事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当一个三十多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囚犯和吸毒者坐在我面前时,听着他细述一路走过来的“坏人”的人生经历,为我揭开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寰球。我的感触是,主耶稣的确是位信实慈爱的神,正如圣经彼得后书3章9节中说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对陈家益弟兄的采访中,他回顾那些晦暗不堪的过往人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知道,这信心和勇气是来自主耶稣,他能够坦然无惧地讲出这一切,只是为了见证荣耀神。 &nbs
    Prisca1966 4344 4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8-04-17
    是啊,一个堕落生命的改变!
    这篇文章是我为新加坡《新桥》杂志写的第三篇人物专访,发表在新近出版的第18期新桥杂志上,这是一本沟通中、新和海内外华人的生活文化信仰的好杂志。能够和一个三十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吸毒犯面对面做采访,我自己也颇有一种大记者的感觉,觉得能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人生故事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当一个三十多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囚犯和吸毒者坐在我面前时,听着他细述一路走过来的“坏人”的人生经历,为我揭开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寰球。我的感触是,主耶稣的确是位信实慈爱的神,正如圣经彼得后书3章9节中说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对陈家益弟兄的采访中,他回顾那些晦暗不堪的过往人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知道,这信心和勇气是来自主耶稣,他能够坦然无惧地讲出这一切,只是为了见证荣耀神。 &nbs
    Prisca1966 4344 4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8-04-17
    这篇文章是我为新加坡《新桥》杂志写的第三篇人物专访,发表在新近出版的第18期新桥杂志上,这是一本沟通中、新和海内外华人的生活文化信仰的好杂志。能够和一个三十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吸毒犯面对面做采访,我自己也颇有一种大记者的感觉,觉得能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人生故事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当一个三十多年间七次进出监狱的前囚犯和吸毒者坐在我面前时,听着他细述一路走过来的“坏人”的人生经历,为我揭开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寰球。我的感触是,主耶稣的确是位信实慈爱的神,正如圣经彼得后书3章9节中说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对陈家益弟兄的采访中,他回顾那些晦暗不堪的过往人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知道,这信心和勇气是来自主耶稣,他能够坦然无惧地讲出这一切,只是为了见证荣耀神。 &nbs
    4344 4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16
    【婆在新西兰】为了怕狂风吹动树枝而刮断电线,马路边的大树都被"修剪"成这"发型"。哎......万物都一样,生不逢地都会遭殃。
    1491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14
    【婆在新西兰】在这个细雨绵绵,气温只有12度的秋日里,某龍要求喝越式冰咖啡,泰式卤鸡翅,......而某婆只想坐到画桌前画画。
    1689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12
    【婆在新西兰】公司每次有Blue Cod都几乎被全新西兰的中国人一抢而空。今天婆也买了一公斤做了一个麻辣火鍋。在寒冷的夜晚,开着门吃麻辣,嘴巴麻了,但身子却是暖暖的。原来Blue cod 中国人叫笋壳鱼。而新西兰的笋壳鱼好吃到不想告诉你...
    1657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11
    【婆在新西兰】降温了!上山下雪了!开暖气了!棉鞋和太空褛都穿上了!坐在办公室里,腿仍是冷的,握笔的手仍是僵的。此时此刻,有点想念洛杉矶的热浪。
    1717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8-04-09
    说的真好!【图片】
    记忆中我也有过风华正茂、憧憬着诗和远方的的少女时代,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女生们都喜欢在各自花花绿绿的塑料皮日记本上抄写下自己喜欢的诗句,在那个没有手机和Wifi的年代,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建筑学女子们在同窗共读之余抄诗吟诗、听流行歌曲、跳交际舞、外出写生作画…….,虽光阴荏苒、青春不在,但那段诗情画意的年少记忆却永驻心间。记得那时我抄过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泰格尔的《吉檀迦利》、席慕容的《古相思曲》、戴望舒的《雨巷》…….,也曾在一首首诗歌的优美意境中憧憬着自己的爱情和未来的人生。诗人们是那个时代的网红,他们一个个才情勃发、志得意满,备受文艺青年们的崇拜和追捧,在社会上独享尊崇的地位。指尖岁月匆匆,转眼之间,那个诗歌的盛世年代早已渐行渐远,诗人这个头衔似乎也早已黯淡无光,在现如今这个年代,谁要是没事儿拽上几句诗,或许还会被人讥为酸文假醋啥的,诗歌不知何时渐渐萎缩成为一种日益小众的文化。然而就是在这个诗歌看似销声匿迹的年代,在远方的澳大利亚悉尼,我却在不经意间邂逅了一场诗歌艺术的饕餮盛宴——2018澳大利亚诗歌春晚,真是
    Prisca1966 5271 2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8-04-09
    记忆中我也有过风华正茂、憧憬着诗和远方的的少女时代,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女生们都喜欢在各自花花绿绿的塑料皮日记本上抄写下自己喜欢的诗句,在那个没有手机和Wifi的年代,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建筑学女子们在同窗共读之余抄诗吟诗、听流行歌曲、跳交际舞、外出写生作画…….,虽光阴荏苒、青春不在,但那段诗情画意的年少记忆却永驻心间。记得那时我抄过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泰格尔的《吉檀迦利》、席慕容的《古相思曲》、戴望舒的《雨巷》…….,也曾在一首首诗歌的优美意境中憧憬着自己的爱情和未来的人生。诗人们是那个时代的网红,他们一个个才情勃发、志得意满,备受文艺青年们的崇拜和追捧,在社会上独享尊崇的地位。指尖岁月匆匆,转眼之间,那个诗歌的盛世年代早已渐行渐远,诗人这个头衔似乎也早已黯淡无光,在现如今这个年代,谁要是没事儿拽上几句诗,或许还会被人讥为酸文假醋啥的,诗歌不知何时渐渐萎缩成为一种日益小众的文化。然而就是在这个诗歌看似销声匿迹的年代,在远方的澳大利亚悉尼,我却在不经意间邂逅了一场诗歌艺术的饕餮盛宴——2018澳大利亚诗歌春晚,真是
    5271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8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8
    【婆在新西兰】正擦着炉头,门铃响。开门一看,意外地见到邻居画家Ion Brown。最近由于家里装修,两周没去他家"聊天"了。今天他居然亲自上门,送婆一把他自己制作的油画工具-腕杖Mahlstick。还特别提醒婆:"你有天赋,学东西快,一定要坚持,好好发挥。我没有教你什么,只是与你聊我的体会罢了。你需要自己去练习并领悟,创作出自己的特色。"
    1335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8
    【婆在新西兰】Big Project 仍在继续中。阳光灿烂的星期日,龍和婆被困在家里去墙纸,洗被子,刷厨子。
    1383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7
    【婆在新西兰】今天内皮尔市中心的偶遇。猜是拍广告的。听说Masonic酒店的老板就住在我家同一条街的海景公寓里。不爱八卦的婆,也没时间去深究这些。Emporium 餐厅的价格和出品都不错,值得去试一下。哪怕只点一杯咖啡坐一下午,他们也同样笑脸相迎的。
    1457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2
    【婆在新西兰】project越搞越大。噪音和灰尘对某婆来说是一种无药可救的压力。以致于皮肤过敏症状尽显。神经性皮炎患者求心静。求心静。求心静。
    1808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02
    【婆在新西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里的孩子喜欢干这种"家务"。哈哈~
    1410 4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