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谢谢亲! || 回复:十一好优秀啊!!!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就空在那里,因为是受保护的建筑,他们也不能自己砌墙或封起来,可以用来开趴梯吧!【图片】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就像有人花几十万买个包一样吧! || 回复:神农老张原来如此,标签化的时代,还真是害人不浅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那就是一种身份标志,就像住比弗利山一样!现在黑白屋里住的大多是洋人,他们喜欢这种风格!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可以去邓普西山那里,那里有不少餐馆,不过那里的黑白屋不好看,像大仓库!这些私人住宅黑白屋是进不去的,可以去波那维斯达地铁旁的星巴克,这个黑白屋可以进去消费!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绝对的清静豪奢之地!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外立面可以粉刷修整,但不能破坏黑白屋的原有风格!里面要装修的,因为这些黑白屋有年头了,里面有很多朽坏的地方。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是啊,这种大气高端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我看过这些黑白屋后再看那些所谓的现代小楼简直都没法看了。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高级吊脚屋,这楼下这么大的面积都空着,这才是最奢侈的。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它豪在是受保护的历史建筑,而且占地很大,在弹丸小国新加坡,光这楼边的土地就值多少钱呢!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哈哈,我老公也回北京了,把电脑和移动硬盘拿回来了,我就可以发帖了。【图片】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6-07-01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1
     那个叫ERP(电子公路收费系统),是在进入市区的道路上设立的许许多多的金属框架,上面架有仪器,在每辆车上都要放一张现金卡,车开过框架,仪器照射到放现金卡的设备上,自动扣钱。这个ERP是新加坡人民深恶痛绝的,在新加坡导演梁智强拍的一部电影中就有幻想狮城老百姓合力抬起一个个ERP从薛尔思桥上扔下去的镜头,哈哈!
    每个星期二上午是我和老公一起去教会做义工的时间,做义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可对于我这每天睡到自然醒的退休人士最怵的事就是这一日之内要在早高峰时间出门,我们住在新加坡的北端兀兰,教会在新加坡的南端金融区附近,等于是纵贯全国,这一路巴士地铁转来转去也着实有些辛苦。去年八月二号我们首要次去教会参加这个事工时,我们去坐家附近的南北线地铁,我头一次被早高峰时的地铁吓了一大跳,原来有这么多人啊!还好新加坡人坐地铁时不会人贴着人,看人太多了就等下一趟,人与人一点点的距离总是有的,但想要有个座位就全看运气了,大部分时候是站一路,要站十几站,差不多五十分钟呢,真受罪!新加坡在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七号开通了一条新的蓝线地铁——滨海市区线(Downtown Line),是从武吉班让到牛车水,给一直没有地铁的武吉班让这个很大的市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也发现了一条可以一直坐着到教会的交通路线,那就是从兀兰坐二十多分钟的巴士到武吉班让,然后坐蓝线地铁,因为是始发站,基本可以有座位,我们要从头坐到尾,一共十七站,再走到教会,这一路差不多要用一小时四十分钟,虽然比以前路上时间长了,但一直坐着就没那么辛苦了。这每星期一次的
    Prisca1966 5238 39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1
    我們,十二年,加拿大->美國->新西蘭->to be continue......【婆在新西兰】提早预订了盛名的象山酒庄晚餐。今晚的红酒和美食没让我们失望。12年的婚姻生活就象这象山红酒一样,不但需要长时间的光照和低降雨量,还需要无污染的土壤和齐心协力的园丁。
    3258 4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6-30
    是啊,不过现在新加坡人口增加了,感觉垃圾虫比原来多了! 
    每个星期二上午是我和老公一起去教会做义工的时间,做义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可对于我这每天睡到自然醒的退休人士最怵的事就是这一日之内要在早高峰时间出门,我们住在新加坡的北端兀兰,教会在新加坡的南端金融区附近,等于是纵贯全国,这一路巴士地铁转来转去也着实有些辛苦。去年八月二号我们首要次去教会参加这个事工时,我们去坐家附近的南北线地铁,我头一次被早高峰时的地铁吓了一大跳,原来有这么多人啊!还好新加坡人坐地铁时不会人贴着人,看人太多了就等下一趟,人与人一点点的距离总是有的,但想要有个座位就全看运气了,大部分时候是站一路,要站十几站,差不多五十分钟呢,真受罪!新加坡在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七号开通了一条新的蓝线地铁——滨海市区线(Downtown Line),是从武吉班让到牛车水,给一直没有地铁的武吉班让这个很大的市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也发现了一条可以一直坐着到教会的交通路线,那就是从兀兰坐二十多分钟的巴士到武吉班让,然后坐蓝线地铁,因为是始发站,基本可以有座位,我们要从头坐到尾,一共十七站,再走到教会,这一路差不多要用一小时四十分钟,虽然比以前路上时间长了,但一直坐着就没那么辛苦了。这每星期一次的
    Prisca1966 5238 39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6-30
    谢谢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哦! 
    新加坡独特美丽的公寓花园,在“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百分之二十的人是住在这种私人开发商开发的公寓或有地住宅(咱们俗称的小别墅)里,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人住在政府开发的带有补贴的政府组屋里。政府组屋每个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家庭只能购买一套,而公寓和有地住宅就没有数量限制,外国人在新加坡只能购买公寓,不能购买政府组屋和有地住宅。去过一些国家,发现只有新加坡的公寓,可以建造出这样优美迷人的热带花园,里面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桑拿,烧烤,儿童游乐等许多设施!所以在新加坡,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他有两套房子,那他就是前百分之二十里的有钱银啦!
    Prisca1966 5296 57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6-30
    【婆在新西兰】平时总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埋在笔下寰球,今天某蠢婆真的干了这事。下午风大雨大,将房门震开小缝N次,暖气外泄。婆大手一拽将门紧闭。等尿急时,才发现自己被反锁了。急电恐龙回家"英雄救美"。还好,才十几分钟车程。上次发生在洛杉矶,将自己关车库了。跑去问邻居借电话。
    2785 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6-30
    哈哈......他吃中餐说明他接受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以食为先。
    【婆在新西兰】真的很感恩!只有七百多中国人的内皮尔村,每个周末农夫集市都可买到新鲜的土地广东蔬果。青嫩的芥菜做了咸蛋芥菜汤。今天居然在西人连锁超市PackNsave见到刚上市的蒜芯,腊味炒蒜芯,连恐龙都说好久没吃这口了。哈哈~~
    龍婆活著 3716 1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6-30
    习俗是养成的。婆是中国人,做中餐当然比西餐简单
    【婆在新西兰】真的很感恩!只有七百多中国人的内皮尔村,每个周末农夫集市都可买到新鲜的土地广东蔬果。青嫩的芥菜做了咸蛋芥菜汤。今天居然在西人连锁超市PackNsave见到刚上市的蒜芯,腊味炒蒜芯,连恐龙都说好久没吃这口了。哈哈~~
    龍婆活著 3716 1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6-29
    哈哈......你觀察力强
    【婆在新西兰】沒事还是不要出门的好。小鎮上太多二手店,古董店。婆沒錢买古董,但这些小东西还是买得起的。从$0.5 - $5紐币。有英國制造,新西蘭制造,日本制造,......买回家搭配一下,都很实用。哈哈~小日子就是醬紫过滴嗒。
    龍婆活著 2485 5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