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2
    在新加坡有许多外国公司,这些公司会从他们国内派驻一些人员来新加坡,这样公司也要为这些员工的住宿报销,这些人基本都是公司里的高管,所以新加坡的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的租房市场基本上是面向这些外国公司里的高层的,只有公司才负担的起私人住宅高昂的房租。 || 回复:烦不烦丫新加坡住房是怎么一个情况呢?还可以报销房租。。。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2
    也许是吧!【图片】 || 回复:张大柱也许是更高追求,什么样的人和他们一样有共同追求的人一起呗,人以群分(褒义的)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2
    想想影星富豪扎堆儿的美国好莱坞比弗利山,就那比弗利山的门牌就是身份,在新加坡也有这样的一些地方,就那地址在哪条路,哪个邮区号都是身份标志,我也是不能理解这种做派! || 回复:张大柱还不能理解那套身份标识的做派,真是。。穷富差距产生的意识形态差异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2
    当然当地人也有不少有钱人,感觉在新加坡都没见过洋人租住在政府组屋的,他们一般都租住私人公寓和私人有地住宅,想想新加坡私人住宅的高房租,就知道这些洋人每月的花费不菲!当然也有很多洋人是公司高管,公司会为他们报销房租! || 回复:烦不烦丫在新加坡,洋人=有钱人?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1
    应该是些喜欢怀旧的人住在里面,另外在新加坡能住这样的房子绝对是身份的标志!【图片】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11
    比别处要高一些,也是洋人和有钱人去的多!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11
    【婆在新西兰】早上恐龙上班前问:你今天准备干什么呀?上午家婆离开时问:你今天准备干什么呀?婆反问:你觉得我今天将会干什么呢?so far 已洗了5机的毛巾床单被套,都没地方晒了。拖地,洗刷,消毒,吸尘。孩子和大人来渡周末时都是带着感冒病毒的。婆可不想再再再病了。困!真想钻进被窝睡大觉,可是......好吧,平时的小资决无需再内疚。【带婆游寰球】刚才还在微信上抱怨做家务又累又困。打开信箱才发现,巳被网友Maggie带去瑞典过北欧的仲夏节了。哈哈~穿着厚厚的衣服,冬季坐在新西兰的暧心阁书房里,想着Maggie"带婆游寰球"在北欧欣赏着夏季的极昼。人生就应该自我感觉如此简单地美好着~Thanks Dear Maggie!
    2215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10
    【婆在新西兰】用眼睛去发現身边美好的事物。哪怕是在風雨交加的日子。哈哈~婆今天在海滩上用手机捕捉到的美好瞬间, 忍不住在婆的村委会群里刷屏了。新西兰的Hawke's Bay: 1, Ocean Beach; 2, Te Awanga Beach; 3, Old Church.
    2056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9
    【婆在新西兰】內皮尔村有多吸引,看看城里人昨晚顶着大风大雨都要开车下乡就知道了。今天的天氣居然逐漸放晴了。这难道是城里人的功勞?!无论如何,城里人將自制咖啡机都帶來了,乡下人就坐享其福吧。哈哈~【婆在新西兰】婆在练字,小艾米走过来问是什么?婆告知是中文,问她想试试吗?......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被"吸入"了。无需说太多,她自己照着书就练了起来。婆的首要个书法小学生,忍不住与大家分享一下。哈哈~So proud of her!!!【婆在新西兰】號外!號外!號外!开奖了!开奖了!开奖了!你~中~了~吗~
    1970 0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8
    哦,也是啊,这就是代沟吧!【图片】 
    我儿子是在2007年7月下旬在国内上完初二后来到新加坡的,他一来,我们就找了一间私立语言学校让他开始每天去学英文。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英文学习,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当时给外国学生评估的一个考试——校长协会考试,只考数学和英文两门课,那一年来报考的外国学生也是特别多,超过一万人了。现在这个考试早已经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考试,考试通过的学生由教育部分配学校,比我儿子那一年入学时的管理要严格和规范多了。在2008年1月2日,儿子进入了新加坡的一间政府中学——德乐中学学习,从中二开始学习,等于留了一级,留级应该是每一个中国孩子过来读书必须要经历的,据说留三级的都有。新加坡这边的学年是从每年的1月1号开始到十二月底,为一整年。刚进德乐时,儿子进的是快捷班,新加坡的中学分三种班——快捷班,普通班,普通工艺班,快捷班上四年中学,毕业后参加O水准考试,普通班上五年中学,在中四上完时要先参加一个N水准考试,通过的学生要再读一年中五才能参加O水准考试,普通工艺班上四年中学,然后参加N(工艺)水准考试,然后进入ITE(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职业高中)。儿子刚进新加坡的学校,从一个全部
    Prisca1966 3.1w 4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8
    住这种房子的人非富即贵!【图片】 || 回复:Soojin_Yao这真的..........好奢侈,果然土豪的世界我们没法儿懂哈 || 回复:Prisca1966高级吊脚屋,这楼下这么大的面积都空着,这才是最奢侈的。 
    在新加坡有一种日渐减少全岛现仅剩几百座的珍稀保留老建筑——黑白屋,也叫黑白洋房,这些房子均建于新加坡历史上的英国殖民时代,有的是当年的英军兵营,有的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官权贵住所,这些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很大,有的一层架空,只有二层居住,分布在全岛多地,一般人对此也知之甚少。黑白屋是一种在热带殖民地区独有的结合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和马来吊脚屋还有部分印度建筑风格的独特建筑,它以白墙黑窗为主,配以高敞的红瓦屋顶,有着良好舒适的自然通风,它的窗户上也挂有独特的黑白相间的竹帘,这是黑白屋的标配,而且黑白屋占地面积大,有的一座小楼后还另外附带几间佣人住房。在当年的英国殖民时代,英国人在此享受的确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这些黑白屋现在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有一些可以出售,大部分是出租,据说租金是每月最少两万五新元以上。有一次看一篇报道说一位本地富商把他自己的黑白屋外墙上的一个什么地方做了改动,结果很快就有政府的人找上门让他恢复原状。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你如果看到现在还有人是住在这样奢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里,那种感觉确实是震悍,简直跟普罗大众就是两个寰球!还有一些地方的黑白屋被开发成
    Prisca1966 8317 5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8
    【婆在新西兰】在一个大风大雨的日子,现实和梦想可这样并存。上午在家边洗马桶边拖地,还戴着耳机边听课:如何欣赏书法。下午被好姊妹拽去叹啡美餐又小资了一把。还不忘发个美梦,去买了一张新西兰历史较高4000万纽币大奖的六合彩。哈哈~祝婆好梦吧!
    3219 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7
    现在感觉没有我一九九七年到九八年在这边时干净了,主要是外来移民增多,把一些坏习惯也带进来了,乱丢垃圾也增多了!【图片】
    COE,注意,不是CEO!COE就是新加坡的拥车证,在新加坡要买车,先要买拥车证。这个拥车证的价格不固定,随市场和政府的调控政策不断调整,每月投标一次,包括普通车,豪华车,大型车,摩托车等几个组别,每个组别的价格都不同。拿一个普通车来说,这段时间的拥车证好像一直在七万新元之间起伏,相当于人们币近三十五万元,接下来才是再掏买车的钱,而且这张拥车证只能拥车十年,十年后再买新证。所以在新加坡买一个最最一般的车,大概要十一二万新元,合下来五六十万人民币,还只能开十年。当然,高额的驾车成本带来的是一个没有雾霾很少塞车的国家,这一点倒是大家都乐见的!
    Prisca1966 5336 5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7
    【婆學彩鉛】7个小时。连自己都要佩服自己的毅力了。不知是纸纹不夠幼细,还是老师给的色号不全。总之,自己琢磨着用色,尽量靠近老師的范图。好吧,首要次画蔬果也就这水平了。交作业,and move on to next。【婆在新西兰】村里姊妹就是好,自家腌制的洋葱和萝卜送婆两盒。今天将时间都花去画西红柿了,晚餐就北京挂面+"老干妈"吧。瞧瞧恐龙的吃法:番茄酱和越南辣酱一起上。哈哈~新西兰的生活就是这么随意。在书房里席地而坐一样好味暖胃。
    2317 2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6
    那就很不错了,其实人活着不用非要跟别人比,应该跟自己比,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生活一天天改善提升,这就应当开心!
    我儿子是在2007年7月下旬在国内上完初二后来到新加坡的,他一来,我们就找了一间私立语言学校让他开始每天去学英文。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英文学习,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当时给外国学生评估的一个考试——校长协会考试,只考数学和英文两门课,那一年来报考的外国学生也是特别多,超过一万人了。现在这个考试早已经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考试,考试通过的学生由教育部分配学校,比我儿子那一年入学时的管理要严格和规范多了。在2008年1月2日,儿子进入了新加坡的一间政府中学——德乐中学学习,从中二开始学习,等于留了一级,留级应该是每一个中国孩子过来读书必须要经历的,据说留三级的都有。新加坡这边的学年是从每年的1月1号开始到十二月底,为一整年。刚进德乐时,儿子进的是快捷班,新加坡的中学分三种班——快捷班,普通班,普通工艺班,快捷班上四年中学,毕业后参加O水准考试,普通班上五年中学,在中四上完时要先参加一个N水准考试,通过的学生要再读一年中五才能参加O水准考试,普通工艺班上四年中学,然后参加N(工艺)水准考试,然后进入ITE(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职业高中)。儿子刚进新加坡的学校,从一个全部
    Prisca1966 3.1w 43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6
    【婆在新西兰】最近在练 Ashtanga 阿斯汤加瑜伽。已堅持了6堂課。从20多至70多岁的都有,但只有婆一个亚裔。动作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思想仍不会休息。边做边想事,以至于忘了下一个动作。老师和同学们都对婆很好,也许他们以为婆是全班最嫩那个吧。哈哈~
    2188 6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7-05
    【婆在新西兰】正宗韩国米肠汤,好喝得用汤匙舀都嫌慢。只好不顾礼仪地捧着喝。正宗广州烧鸭,好吃得连骨头都舔干净了。村里的好姐妹都是厨艺高手,开私房菜,婆申請做沏茶递水的,行不?
    2716 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5
    还是有人买,他们一般都是贷款买,新加坡的贷款利率很低,存款利率更低, 所以花贷款的钱就等于分期付款了,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COE,注意,不是CEO!COE就是新加坡的拥车证,在新加坡要买车,先要买拥车证。这个拥车证的价格不固定,随市场和政府的调控政策不断调整,每月投标一次,包括普通车,豪华车,大型车,摩托车等几个组别,每个组别的价格都不同。拿一个普通车来说,这段时间的拥车证好像一直在七万新元之间起伏,相当于人们币近三十五万元,接下来才是再掏买车的钱,而且这张拥车证只能拥车十年,十年后再买新证。所以在新加坡买一个最最一般的车,大概要十一二万新元,合下来五六十万人民币,还只能开十年。当然,高额的驾车成本带来的是一个没有雾霾很少塞车的国家,这一点倒是大家都乐见的!
    Prisca1966 5336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5
    是啊,尤其是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要找那样的安宁生活应该到澳洲新西兰吧!【图片】
    看到有朋友在圈内发了刚画的彩铅画,心里有些痒痒,忍不住也来晒一张我的钢笔彩铅画。作为曾经的建筑师,画画这门基本功我是忘不掉的,即使是多年未摸画笔,这张画是我停笔十几年后画的,当时是在二零一零年,我们在新加坡住到新买的公寓时,看家里沙发后面的墙上太空,开始想买张画挂上,可到外面看了几次都没看上什么画,还都老贵,所以就下决心自己画了。建筑师当然画的最多的就是建筑画,这幅画画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实际上就是一张佛罗伦萨老城的鸟瞰图,因为场面太大,当时我动笔时还有些迟疑,怕自己搞不定,结果没想到自己的基本功还没丢,总共拖拖拉拉画了两个月,用的是墨水笔加彩色铅笔,效果还是令自己满意的。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 “文艺复兴运动的报春花” ! 
    Prisca1966 5972 2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07-05
    谢谢朋友的鼓励啊,我会继续的!【图片】 || 回复:禹荣凌_2002没关系!你发的帖子很精彩。继续呀
    看到有朋友在圈内发了刚画的彩铅画,心里有些痒痒,忍不住也来晒一张我的钢笔彩铅画。作为曾经的建筑师,画画这门基本功我是忘不掉的,即使是多年未摸画笔,这张画是我停笔十几年后画的,当时是在二零一零年,我们在新加坡住到新买的公寓时,看家里沙发后面的墙上太空,开始想买张画挂上,可到外面看了几次都没看上什么画,还都老贵,所以就下决心自己画了。建筑师当然画的最多的就是建筑画,这幅画画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实际上就是一张佛罗伦萨老城的鸟瞰图,因为场面太大,当时我动笔时还有些迟疑,怕自己搞不定,结果没想到自己的基本功还没丢,总共拖拖拉拉画了两个月,用的是墨水笔加彩色铅笔,效果还是令自己满意的。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 “文艺复兴运动的报春花” ! 
    Prisca1966 5972 25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