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136****1988

136****1988

移民并不代表不爱国,“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7-03
    来源:知乎作者:白如冰本文作者白如冰,是一个从四线小县城里考取清华的学霸,他是中国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但今天,面对中国教育,他要说:“奇迹之后,再无奇迹。”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最近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北京的学生考清华北大很容易,那么北京的学生和外省的那些状元们相比水平会有差么?如果在进入北大清华之后,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个体的发展高度,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选拔制度是合理的?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
    5048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29
    1浙江温州,意大利皮革厂,一群不死的中国人------有一本书叫做《不死的中国人》,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意大利的一些水稻种植区,因为劳动力不足,就雇佣了中国人做小时工,很多中国人一干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收关脱水累倒在田里,被送到医院,庄园主之后说定下规矩,每天最多干十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中国人跑光了,追到宿舍,收关两个人在打包行李,说你们为啥要走啊,中国人说我们是出来挣钱的,又不是来度假的,一日之内只干十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就浪费了。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段子,这都是发生在意大利的真实故事。前几年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做《温州一家人》。讲得是80年代温州的一家人出国闯荡的故事,女主角殷桃从小就被父母送到意大利,在制衣厂里学徒,后来自己摸爬滚打,成为一家国际时装公司老板的故事。这部剧的编剧曾在意大利采访了很久,收集了相当多的真实素材,可以说殷桃的故事,就是三十多万温州人在意大利打拼的真实写照。温州人在意大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他们开办了一家又一家的制衣厂,几乎垄断了一些城市的餐饮业,他们也得到了一个听起来不可理喻的称号——“不死的中国人”。在意大利人看来,这群来自东方的温州人,除了看到
    5076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26
    11000万,够不够中国人养老?------早在2011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教授钟伟做过一个关于中国人养老的统计,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结果是——按照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到2027年,也就是整整20年后,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算你有1000万,也不够养老。6年过去了,一线城市的房价又涨了至少一倍,2011年统计出来的数据还靠谱吗?按照今天的经济环境,等现在这些正在职场打拼的主力军老了之后,到底需要多少钱来养老呢?2不指望“养儿防老”的中国老人,真的好焦虑------有一次看《锵锵三人行》,嘉宾马光远说了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在一次活动上,对大家的养老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五个选项,一个是靠养老金养老,一个是靠积蓄养老,一个是靠政府养老,一个是靠子女养老,一个是以房养老。结果在场两百多人的问卷收上来,其中有一个选项居然没有一人选择,这个选项就是“靠子女养老”。几千年靠“养儿防老”的中国人,居然直接放弃了这个选项,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优良传统是美好的,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老人只要儿女不拖累自己的生活就知足了。不指望“养儿防老”的中国老人,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现在老
    5792 5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20
    1澳洲工地小哥弹钢琴走红------最近,有一场悉尼的钢琴演奏表演火了。不仅在澳洲的网络上疯转,连中国的朋友圈都刷爆了。这场演奏的走红,并不是因为是多么厉害的国际级大师的演出,主角是一位刚刚从工地干完活,还穿着风尘仆仆的制服,一腿子水泥石灰斑点的小哥。视频里,只见很优雅地在钢琴前坐下,一双磨满了老茧的双手开始在琴键上跳跃,立刻就吸引了商场人群驻足围观。在很多中国人的朋友圈里,纷纷为这位澳洲小哥的表演点赞,并且大家都谈到一个人群——那就是澳洲的蓝领,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底层的普通劳动者。西方国家的普通劳动者素质、工资都一向很高,美国20%的农民都有大学学历,澳洲更厉害,35%的蓝领工人都上过大学,所以他们之中像上面这位钢琴小哥那样,时不时能够露一手才艺的人,实在太多了。2傲娇的普通劳动者的幸福生活------澳洲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它可能是目前主流西方国家中,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较高的一个。具体有多高呢?去年我们曾经介绍过去澳洲搬砖的工资,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由于技工和学徒数量短缺,促使澳洲需向海外引进技术劳工,现在搬一块砖的报酬已高达2澳币,也就是说,按照当地每周工作四天的情况来算,那
    3446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20
    1、送女儿英国留学,四年反赚500万一个中国家庭送女儿去英国留学,一开始手头宽裕,为了方便女儿专心读书,给她在伦敦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公寓,价值50万英镑,产权999年。四年后,女儿学成回国,这套公寓由于地段好,已经涨到了90万英镑,加上这几年汇率的变化,一笔账算下来,反而赚了500万人民币。目前,这家人将空置的公寓出租给其他留学生,每个月还能收近2万人民币的租金。这就是目前很多中国家庭的海外资产配置现状,从给孩子留学开始关注国外的房产,只要最对一次决定,就能受益终生。2、中国人不仅盖了全寰球一半的房子,还买下了半个英国李嘉诚、王健林、任正非、郭广昌……这些大佬的名字你肯定耳熟能详,但你肯定不清楚,再这些大佬的带头下,已经有非常多的中国企业、商人正在悄悄买下英国。仅仅2017年仅仅在伦敦(截止6月9日),下面这些中国企业就在英国豪掷千金,买房买地。2017年1月19日,秦禾集团3580万英镑伦敦梅费尔区高档住宅开发;2017年1月23日,英皇集团2.6亿英镑伦敦牛津街Ampersand大厦收购;2017年1月27日,中渝置地2.92亿英镑收购伦敦帕丁顿写字楼;2017年1月30日,信德集团
    3024 0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9
    提到希腊,你们起首想到的是什么。浪漫的爱情海?古希腊的文明?奥运会的起源?悠久的历史和那沁人心脾的蓝与白,是所有人都能说出的希腊印象。在我脑海中立马浮现的一副画面:圣脱里尼的海边,蓝顶白墙的房子,名字中带着各种“斯”的欧洲美女和帅哥。然而,希腊的经典还有太多的历史文明值得让世人去回味。欣赏完美好的美景后,来,我们回到现实。来自天涯的网友:十年前,我怀着北漂梦来到北京工作,辛苦工作了10年存款150万,却连个厕所都买不起。我在大受刺激下回到了老家,盖了里里外外三层的豪宅,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是的,北京市中心二三环的房价均价高达10万一平,即使手持百万也只能买个像样点的厕所。 你,扎心了吗?最近的一条新闻引起了许多对海外关注度较高的市民们的注意:近日,据希腊媒体报道,支付宝即将亲临希腊,将在希腊于旅游旺季前开通,首要阶段是与希腊20家企业合作,如在雅交所上市的FolliFollie集团。第二阶段是德国银行软件公司Wirecard正在与希腊国家银行(NBG)合作,将支付宝整合进这家希腊较大银行新的支付系统中。据悉,这一部署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到时,国人在希腊不仅将部分能使用在线支付,未来还
    3512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9
    12017年,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真实故事-----如果不是网络的发达,我们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中国,还有这样落后的农村和愚昧的村民。据网易新闻报道,在云南宣威市东山镇,这个距离省会昆明260公里的地方,一户人家将自己智障儿子关在猪圈30多年,而且还主动帮孩子注销了户口,在几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也跟人家撒谎,说没有这个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讲出来真的又可笑又可悲,原来这家人担心多一个人要多交一份公粮,他们怕这个儿子没有劳动能力,还要照常交人头税,所以才有上面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要知道,中国从2006年就开始取消了农业税,十几年过去了,这户人家居然不知道,说不定还一直在庆幸这么多年没交“公粮”,暗自欢喜。这是2017年中国农村,真实发生的故事。看了这户云南农家的故事,真的觉得我们中国农村的全面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一个美国农民家庭的真实生活------去年有一部美国大片,叫《星际穿越》,讲得是未来地球因为环境问题严重,所有行业都不能发展了,人们只能靠在贫瘠的土地上种玉米来苟延残喘。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一家四口耕种着一大片玉米地,一眼都望不到头,但真正的劳动力只有三个人,就能把所
    6916 5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3岁的台湾作家李敖自曝罹患脑瘤,只剩下3年生命。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发出公开信,要做一档谈话节目,“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去带你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收关一面的相会……”11949,一个少年把他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到了台湾------李敖,这个名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记忆、一种符号、一种年少轻狂时的不成熟。他是自称当今学问较大的人,是民主斗士、是台湾的立法委员,还曾经竞选“中国台湾地区总统”,是七八十岁还能轻松把妹的坏男人……一个现象是,只有年轻人和老年人喜欢李敖,因为这两种人,一种充满希望,对寰球抱以天真,一种人生将尽,后悔当初不曾潇洒放开,连一个传奇的故事都没办法给儿孙讲。1949年,13岁的李敖在上海的外滩上,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衰败。骑着高头大马的警察拿着马鞭,抽向拥挤的人群,可不管警察的鞭子有多用力,始终驱赶不走为了兑换金圆券而把银行大门堵得水泄不通的市民。大陆要沉了,所有的人把能带走的东西全部装上了船,包括李敖,带了一箱子书,和父亲一起跨过台湾海峡,来到了台北。2写100本书禁98本,快意恩仇不怕坐牢--
    2587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6
    1中国赴美留学生80%学成回国的真相------先来看两个很吓人的数据。首要个是中国家长们送孩子出国的数量又刷新了记录,一年时间送出55万个孩子。另一个是去年赴美留学生学成归国的比例高达80%。这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原因不明自白,可是一年80%的留学生选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美国呆了几年又回来,难道真的是因为吃不惯美式中餐吗?从新近的一份《2017年中国留学生美国就业白皮书》里,我找到了真相。《白皮书》显示,这80%的留学生绝大多数属于“裸归”。听说过“裸官”、“裸婚”、“裸聊”,什么叫做“裸归”呢?“裸归”指的是仅仅在美国大学拿到文凭,却没有在美国拿到任何就业和实习的机会,学生签证一到期,想不回来都不行。《白皮书》中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深思。留美的印度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学生,并且还有很多进入企业管理层。其实关于“中国人在美国没有印度人混得好”的传闻,不仅仅是在学生层面。这一点,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印象。2为什么80%的中国学生连印度学生的毛都比不上?------在我们“海那边”的移民群里,一位家长跟我说,她的孩子在美国读了四年书,屁都没学到,在美国
    1824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5
    1为了面子,我们看过多少“新短大”?------这些年看新闻,最喜欢看的还是评论,其中让我感觉最有意思的一句评论就是——“新闻越短,事情越大”。比如网易昨天一大早发的这个,68个汉字加两个阿拉伯数字加6个标点符号,就是这么一篇短新闻,半天之内*有89975条网友评论。奇葩啊!安全起见,不得不打上万恶的马赛克这个新闻其实就是一家企业发了个声明,说自家老板因为个人原因不能来上班了,工作也交接了,我们的业务还是正常的。这个声明,相当于这家企业的“面子”,不管真相如何,“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有了这篇“奇葩”的“新短大”。(新闻越短,事情越大)。来,亲爱的读者,在你的脑海中稍微回想一下,这些年你看了多少为了面子的“新短大”呢?大家在脑海里想一想就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多举例了。我们还是来讲一点能讲的吧,比如什么是面子呢?面子这个东西,好像是咱们中国人独有的。人人都讲面子,聪明人还会非常注重给别人面子,但你若抓住一个人问,面子总归是什么,恐怕他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从我来的那个小城,大家对面子是这样看的:假如一个人开车闯了红灯,被交警逮住了,那人不紧不慢地跟交警说:“我认识你们队长某某某”
    3310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3
    1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民族依然在教孩子读书写字------今天故事的小女孩,如果有幸活到今天,应该刚刚度过她88岁的生日。75年前的6月12日,一位叫安妮的13岁小女孩收到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父母告诉她,可以尝试写作,于是她满心欢喜地拿起笔,记录下了近两年的生活见闻。安妮,生日快乐75年后的今天,翻开安妮的日记,我们看到一个天真乐观的女孩,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她的同学、老师和一场场紧张的考试,还有对一个十六岁男孩的情窦初开,还有忽然那么一日之内,她出门必须带着一颗黄色的大卫星,不能坐电车、不能骑自行车、不能去电影院、八点以后不能出现在户外……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一家是——犹太人。75年前的安妮,处在一个因为犹太人身份就是较大罪过的年代。那个时候的犹太人,被纳粹当成了集权手段的牺牲品,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民众,你们失业、贫穷、娶不到老婆都是因为犹太人,他们狡诈、贪婪、是异教徒,所以剥夺他们的财产、消灭他们的肉体。无数德国人被鼓动起来,他们检举揭发身边的犹太邻居,昨天还是在自家院子里一起吃烧烤喝啤酒的人,今天就将对方送进了集中营。在这样的环境下,躲在荷兰的安妮一家人终日惶恐不安,
    2971 0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2
    1误人子弟要下十八层地狱------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听过一个毛骨悚然的词——十八层地狱。佛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前作孽,死后就要根据作孽的不同程度下到不同层级的地狱,层级越高的越是可怕,越是警醒世人——不要作孽。对于下地狱的罪名,佛教也说得很清楚,从杀人放火到不孝父母,甚至连浪费粮食都是下地狱的罪过,太吓人了。但佛教忘了一个比浪费粮食可恶百倍的罪名,那就是——误人子弟。粮食浪费了,我们可以重新种,孩子被教坏了,青春浪费了,不可以重来。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联系基本靠吼的年代,伟大的孟母居然搬了三次家,为的就是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都是好的教育。人家还是孤儿寡母,也不知请了搬家公司没有?心疼孟母和小孟子一秒钟。在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反面教材是一个杀人犯母亲的故事,这位母亲从小不好好教育儿子,当儿子偷了东西回来时她不仅不教育还表扬,直到有一日之内这个儿子成了杀人犯,要被处死,母亲哭着去送行,儿子的遗愿是再吃母亲一口奶。然后残忍的一幕发生了,儿子将母亲的奶头咬断,对着嗷嗷喊疼的母亲说:“都是你小时候不好好教我,我才有了今天。”可见,孩子没有教好,父母是有最直接
    3077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12
    1哈佛教授重新解读中国神话,中外网友齐呼:“原来是这样”-----最近外国微信“脸书”上面有一个关于中国的神话的讨论很火,几千年前的中国神话让这些老外激动不已,有人甚至说:“高价收购中国神话书,越多越好,我要学习”。把这个话题炒热的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这位“神父”最近在中国某大学做了一次演讲,用一个“局外人”的独特视角,解释了中国远古神话里隐藏着的秘密。比如他说“钻木取火”:“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作斗争!”说“大禹治水”:“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作斗争!”说“愚公移山”:“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很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
    3273 5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9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没有幸存下来的和没有忘却的人。1四十九年前,不忍重读的记忆------四十九年前的今天,对于她来说,是此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她的丈夫,怀着拳拳赤子报国心从德国回来,为新中国的火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在家中被人殴打致死。她就是姚桐斌的夫人,和丈夫一起从海外归来的彭洁清。彭洁清与姚桐斌1930年,彭洁清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小商贩家庭。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受到父母格外的宠爱,从小就像培养男孩子一样让她去读书上学。17岁那年,彭洁清获得了美国圣弗朗西斯学院的录取和奖学金,成为该校有史以来首要位中国学生。后来,又在纽约大学攻读了社会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了当时已经发展得很不错的IBM工作。但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彭洁清也像当时很多海外学子那样,放弃了海外的优越条件,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到祖国。姚桐斌在海外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回国后的彭洁清,遇到了相爱一生的恋人。用姚桐斌的话来说,他对彭洁清是一见钟情。彭洁清首要次见到姚桐斌,是在一次留学生的舞会上,当时的姚桐斌,是一位高高瘦瘦,气度儒雅的男生,用西方特有的礼仪邀请她跳舞,整场舞会下来,两颗年轻的心灵已经慢慢
    3.3w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9
    本文来源网友推荐,原作者不详有个朋友跟我说: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很没有礼貌,把转盘转得忽悠忽悠的。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熟悉也没有阻止。但是在家长带孩子去上厕所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孩子真没礼貌!”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
    2206 0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8
    家长们,你们知道吗?在加拿大魁省有一种一边留学一边移民的项目,叫做PEQ,这两年可火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留学移民项目的具体操作。2010年2月14日,加拿大魁省通过了《魁北克省经验类移民》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允许拥有魁北克省留学经验的申请人,毕业后即可快速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该法案简称PEQ移民。PEQ移民目前有两个主要方向,是中国家长门选择较多的:1、大专方向:适合高中毕业的适龄学生,完成大专课程后可申请移民,当学生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后,不但可以享受加拿大完善的福利制度,亦能以当地学生的低廉学费,继续晋升学业。申请条件:年龄:高中二年级在读或以上适龄学生;英语:无硬性要求,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可以申请双录取(达到雅思 A 类 6.5 分可豁免);保证金:家长有一定的担保能力,60 万元人民币以上存款,一年以上银行流水。2、职业培训方向:适合职高/高中毕业以上毕业生,职业培训课程有多种专业可选,符合当地就业市场的迫切需求,毕业后易于就业。申请条件:年龄:18 周岁以上,职高/高中或以上毕业生;英语:无硬性要求,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需参加英语短期培训(达到雅思 A 类 6 分有机会
    2148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7
    1坏人变老了,还出国了……------这几天,关于“坏人变老”的消息猛然间多了起来。先是北京地铁传出老人性骚扰女孩,被女孩制止后,居然扇了女孩几个耳光。然后是洛阳的“广场舞与篮球之战”。因为争夺球场,跳广场舞的老人与打篮球的小伙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发展成围攻。岁月轮回,光阴流转,当初被欺负的小孩子,依然是今天被围攻的小伙子。还有一位老人,因为不满高铁保洁员劝阻他嗑瓜子,激动地把一把瓜子洒满车厢,还用脚踢得到处都是。以上这些老人的行为,我们只是感到气愤,但下面这位老人的做法,却足以让我们感到羞耻。因为他打人打到国外去了。近日在美国南卡州,一位叫做杨吉光餐厅的华人老板因为看不惯女雇员做焦了鸡翅,居然冲到厨房,一把拽住她的头发将其摔倒在地。这件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美国引起来广泛关注,当然,打人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位杨吉光被指控为三级人身攻击并且面临被遣返的命运。这个例子是比较特别的,更多的是下面这样,没诚信,钻空子,占小便宜的。旧金山KRON4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这样“坏人变老”的一幕:一批华人大妈拿着几个空袋子,去在教堂门口领取免费的食物,教堂发放食物很慷慨,占便宜的大妈们也“不客
    1328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7
    140年前的那一届高考,特异------今年正好是恢复高考40周年。翻看那个时候的知青回忆录,你会有恍如隔世般的感触。“那时候我还在伙房帮忙,忽然间听到广播里一个哭泣的声音,紧接着,电台里的哭泣如同巨大的潮水,将天地淹没——毛主席去世了……没过多久,城里传来消息——恢复高考了……”1977年,刚刚粉碎了“四人帮”,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头等大事就是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十年来,学生们只能去农村大学、社会大学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年来,学校的老师们被学生们围起来批斗,知识分子下放劳改,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臭老九”。十年来,除了样板戏和红宝书,人们以读书为耻,以野蛮粗暴为荣。一夜之间,读书又可以改变命运了,有知识又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了,那一届的高考,特异,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高考,570万考生参加,仅仅录取27.3万人。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首要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不管录取与否,几百万年轻人又重新有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新生开学典礼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要批新生入学四十年来,高考依然作为中国最公平的“游戏”之一
    5009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7
    140年前的那一届高考,特异------今年正好是恢复高考40周年。翻看那个时候的知青回忆录,你会有恍如隔世般的感触。“那时候我还在伙房帮忙,忽然间听到广播里一个哭泣的声音,紧接着,电台里的哭泣如同巨大的潮水,将天地淹没——毛主席去世了……没过多久,城里传来消息——恢复高考了……”1977年,刚刚粉碎了“四人帮”,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头等大事就是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十年来,学生们只能去农村大学、社会大学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年来,学校的老师们被学生们围起来批斗,知识分子下放劳改,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臭老九”。十年来,除了样板戏和红宝书,人们以读书为耻,以野蛮粗暴为荣。一夜之间,读书又可以改变命运了,有知识又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了,那一届的高考,特异,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高考,570万考生参加,仅仅录取27.3万人。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首要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不管录取与否,几百万年轻人又重新有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新生开学典礼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要批新生入学四十年来,高考依然作为中国最公平的“游戏”之一
    2151 0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6-07
    140年前的那一届高考,特异------今年正好是恢复高考40周年。翻看那个时候的知青回忆录,你会有恍如隔世般的感触。“那时候我还在伙房帮忙,忽然间听到广播里一个哭泣的声音,紧接着,电台里的哭泣如同巨大的潮水,将天地淹没——毛主席去世了……没过多久,城里传来消息——恢复高考了……”1977年,刚刚粉碎了“四人帮”,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头等大事就是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十年来,学生们只能去农村大学、社会大学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十年来,学校的老师们被学生们围起来批斗,知识分子下放劳改,被人指着脊梁骨骂:“臭老九”。十年来,除了样板戏和红宝书,人们以读书为耻,以野蛮粗暴为荣。一夜之间,读书又可以改变命运了,有知识又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了,那一届的高考,特异,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高考,570万考生参加,仅仅录取27.3万人。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首要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不管录取与否,几百万年轻人又重新有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新生开学典礼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要批新生入学四十年来,高考依然作为中国最公平的“游戏”之一
    1681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