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2
    习惯了海这边的生活......返到去海那边,好似慢慢的....有很多的啰嗦....
    踩对时代的步伐有多重要?一位90年代出国拿绿卡,06年回国创业买房的北京大叔告诉你,正因为每一步都跟上了时代,才让他到今天都比身边的年轻人更有冲劲,甚至还可以拥有“豪华”的自由和梦想。----------------------------------------------------------1冰箱里有喝不完的可乐,这就是美国梦-----当我把回北京的经历告诉身边的朋友,大家都拿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来调侃我:“有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幸好,虽然我在美国也攒了一笔钱,但我离开时并没有房子可卖,否则当我看到中介把我的房子以当初几百倍的价格出售,估计我也会崩溃吧。我是1994年去的美国,当时北京和美国的差距特别大,我刚来时,真有一种到了天堂的感觉。首要次见到摩天大楼,首要次有了自己的汽车,超市里各式各样的商品,
    Mr海 5301 7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1
    "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尊严和美好"......认同!
    很多美国人不喜欢和中国人做邻居,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陷入低迷,中美习惯风俗等存在差异,部分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没能入乡随俗,部分移民素质偏低,另外也不排除有对中国人的偏见。一些中国人聚居区,其实原本都是美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现在却由于大量中国人的涌入导致美国人搬走,逐渐形成中国区、中国城,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和中国人做邻居。探客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就是双方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很多移民海外的中国人比较孤僻,可能由于语言问题,也不愿与周围的美国邻居多沟通。美国邻居看到搬来一家外国人,自然而然会有所防备和疏远,在观察到新邻居并不愿融入社区,往往会比较敌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而且,华人的生存能力比较强,抗同化能力也比较强,到了美国后依然顽强地坚持固有的生活习惯,没有顾及邻里的感受。很多华人连英语都不会说,也不参加社区活动,中国人一多,还自己抱团,往往就将美国人形成的社区文化破坏殆尽。还有一个原因是,与中国人做邻居,中国小孩学习太好,会把这个学区的分数线带高,让美国小孩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美国人会有所行动。2015年6月,法拉盛56路夹146街附近的连排屋被《纽约时
    edward 3238 4
  • 唱歌唱的不跑调 发表了帖子 2017-04-01
    最近一段时间,小编被沙特国王在亚洲访问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其恢弘绚丽的“土豪”排场再次惊艳了小伙伴们。“1,500名随行人员中包括25位王子、150名厨师;500吨行李中包括了2部镀金自动舷梯和2辆奔驰S600轿车;乘坐镀金波音747专机,全程入住五星级以上豪华酒店,给酒店服务人员的小费较高达10万元人民币……”一时间引爆了大家对于富豪群体生活方式的大讨论,作为寰球吸引富豪移民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自然有着数不尽的富豪,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和沙特国王一样土豪吗?还是有着土澳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来一探总归。敬告:这是一篇具有刻板印象,平民看了会流泪,富人看了会沉默的文章(这个梗都读不懂,肯定是因为关注的公众账号不够多)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新近的2017福布斯寰球富豪排行榜中有33名澳大利亚人上榜,澳洲矿业巨头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以150亿美元的身价坐拥澳洲首富,在《福布斯》排行榜中位居第69名。排行榜中前十名澳洲富豪的资产均超过了26亿美元。不仅是本国富豪多,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吸引富豪移民方面的表现更是超群。根据“新寰球
    2600 2
  • 唱歌唱的不跑调 发表了帖子 2017-04-01
    孩子从5岁开始,就可以申请新西兰的1年级学校,没有成堆的家庭作业,没有排满的课外辅导。一个问题的百种解答,没有只此的解题思路,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拓展,真正让孩子成长的地方。“寰球上很好的投资就是孩子的教育!”“孩子移民也有黄金时间档”当下,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环境以及问题频出的食品、空气问题,为了孩子的未来,有经济能力的中国父母都在想尽办法移民海外。所以,这意味着孩子的需要往往是决定父母选择移民时间和移民目的地的关键。经常有移民朋友抱怨,说中国的小孩移民之后,总是无法流利地掌握外语。这点让家长们很是苦恼。那么,在孩子几岁时办理移民对孩子、对家庭的发展更有利?孩子移民的黄金时间是几岁?14岁之前:学习第二外语的理想时期据研究显示,英语流利程度很大可能左右着移民未来的工资水平和升职潜力,而英语流利程度和移民时的年龄紧密相关。另外,有研究结果表示,11岁之前就已经移民与相同背景但18岁以后才移民者相比,日后的职场收入要高得多,多达15%。在子女11岁之前出国定居有助于他们流利掌握英语,对孩子以后的教育与就业更有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需要花6-7年时间才能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如果孩子在
    3309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1
    毎个移民都有一个故事……谢谢分享!
    今天下班回家,去华人超市莫名其妙的买了一条黄鱼,$11.5,买完之后直至吃进肚子后,还是深深的悔意和自责,因为我只有在柠檬和她妈妈在的时候才会买鱼,她们现在已经回国了,我居然一个人吃起了鱼~哈哈,听起来特别抠吧,至于嘛…23/07(新西兰就是这种时间格式,而且是12小时制),正好在新西兰3个月了,还没有放弃什么都要换算成人民币的习惯,估计这个“好习惯”还得有阵子。有朋友问我,你来新西兰后能不能攒更多的钱?其实,最近汇率低的情况下,一个月攒的钱跟跟国内时候差不多,但是这边的消费比国内大得多得多,大家没忘了柠檬妈妈在上一篇中提到的$8.99的番茄,还有$16的干煸四季豆吧。那你总归折腾来新西兰做啥呢?这个问题不知道萦绕耳边多久了,我也经常,不停的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虽然我认为自己很明确。如今一个人呆在异国他乡,语言沟通存在问题,交往很少的朋友,而且时至今日,家人朋友仍不太理解我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容易冒出来。即使我在出国前,心理上已经做好的相当的准备,但有时还是难挡寂寞。这种寂寞,充气娃娃是解决不了的,更何况我连娃娃都没有。晚上吃饭的时候,在手机上看到两则新闻,让我对于出国决定又略感心安。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01
    那里都是有正面的和负面的.....
    最近,一位留学生的微博,成了网红语录。她说,“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白天走在上学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低血糖),昏迷前的收关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可能许多在中国的小伙伴们会甩出黑人问号脸:海外的你们怎么了?为啥宁愿病倒遭罪,也不到医院看医生?另一位留学生回答说,唉,你不知道,生病了顶多痛死难受一阵子,叫了救护车那才叫作死,因为天价账单足以让你倾家荡产。那些年狠虐留学生的医疗账单短短一句话,道尽无数留学生心酸经历,于是,在海外的小伙伴也晒出了,那些年,虐过他们的医疗账单。Crispy_Kzxxi:我天!握手!!我低血糖了两次 两次人家扶我问我要不要帮我叫个救护车 我使出全身收关力气大声叫他们前往别叫,我没钱了,好心疼自己temafancccccc:那年出车祸 消防救护车都来了 救护人员把我弄到救护车上 问我去不去医院 我说不去坚决不去 然后签了字就颤颤巍巍的下车了… 心想确实不能进医院 这要是保险不管 我就可以回国了(图片来自@temafancccccc新浪微博,版权属原作者)尝青疼:坐标枫叶国 这里拔一颗智齿三百刀,还不
    momori 3487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应该多看看走走……肯定不一样.....
    有条件的中国人有必要到国外去见识一下现代社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很好也最快的办法,就是在真正的现代社会生活一两年。吴军博士是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他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大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一书,就是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盛名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教育的系统研究而写就。关于留学选择,关于低龄留学,关于虎妈教育等现象。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本文根据专访节选整理而成。01出国留学,能更好地成为现代人只要是有条件的人,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应该出国读两年书。虽然大部分留学生收关还是要回到中国的,但留学的经历非常重要,这跟你在国外出差或旅游不同。哪怕你去美国出差或旅游十次,甚至每次都在一个地方待一个月,那也没法深入美国社会,远远不如在美国读两年书有收获,要扎扎实实在那生活一段时间才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出国留学的必要性非常大。严格来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从1979年才开始的,这些年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很快,但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滞后的。从十七世纪的启蒙时代开始,西方国家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演变,才慢慢发展为现代社会。中国要想只通过短短30多年就变成现代社会,这是不可能
    影月春花 6468 6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很赞同!早早就让儿子们独立.....每次看到和听到在国内的朋友退休后还要带孙子……很替她们无奈.....
    今天早上,一个朋友问我关于父母团聚移民的事情。于是我决定今晚翘了英语课来写下这个主题。(听出来了吗?这是借口)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着手移民的时候都会考虑,甚至优先级跟自己移民相当,特别是独生子女,比如我。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我知道有些朋友,在考虑到年迈的父母后最终决定放弃移民了,哪怕机会就在跟前,这个我都理解。其实,这句老话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我没有仔细查证过这个“方”字总归何解。想来是说,如果你能安顿好父母,那“游”也是可行可理解的。当时,我也查过新西兰的父母团聚移民,查过条件之后,发现只要我PR满3年后就可以帮父母申请移民了,这应该能算作我的“方”吧。另外一个幸运的地方在于,现在父母还没有年迈到完全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所以这段时间还是有理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在说到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政策前,先聊下我自己关于父母与孩子的观念。其实在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太过于紧密了,或许可以说,父母从来没有将成年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成家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家庭,而孩子从来都是认为父母永远是可依赖的。当然,我不是批判这种现象,因为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传统观念之外,也包含了很多无
  • 唱歌唱的不跑调 发表了帖子 2017-03-31
    最近一位移民到澳洲的朋友回国了,和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些移民之后的切身体会,他说了许多我整理了一部分,大家也可以一起了解下他眼中的澳大利亚是什么样子的。移民来到澳洲差不多三年,慢慢感觉到这里的政府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而且服务到了奢贵!说句实话,三年了,我没赚什么钱,但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件让我窝心的事,也没遇到过一个让我难堪过的人,更别说骂人、打架、偷盗等犯罪了(我不是说澳洲没有犯罪)。咱们在国内拼命赚钱为了什么?老婆,孩子,父母,大家的健康。真正为了满足自己私有欲望的人很少。但到了澳洲,我发现这些东西政府都已经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就行了。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没有动力了。医疗全部免费,孩子上学全部免费,上大学可以贷款,找到工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工作以后才用还贷款。生孩子国家奖励3000元,孩子每月的补贴够付我的600平米房子的租金,或少加一点就可以付购房贷款了。老婆每月领到的养育孩子的补贴和孩子拿到的差不多,而我因为有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政府给我很大的税收补助,将近五分之四不用交纳。我家的后门从来不锁,任何人都可以从后门进到我家里,当然就可以拿走任何东西,但从来没有。你的钱包
    2795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无语.....
    这几年,留学生圈里蔓延着一种很可怕的不良风气。代写作业,代考考试,代写论文愈发猖獗,价格也水涨船高有的同学一年代写作业的费用就能花掉几十万元。难道父母花上百万送你出国留学,就是为了你在外面继续花掉百万找人代写作业?可悲,可怕,可耻!身边有个同学,叫二胖。二胖是学建筑的,他本科学校不是什么牛校,每天累成狗,读满五年才毕业;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好不容易考上了美国建筑研究生;现在天天不但要画图画图画图,还要上那种四五个小时的大课。这都够拼了吧!就这样二胖还说,他没有太强的竞争力,他还要考美国NAAB认证,回国还要同“新八校”、“老八校”的毕业生竞争吧啦吧啦之类的。和二胖同专业有个富二代“老王”,老王呢,跟二胖完全相反,整天就是666要不就是哟哟哟,反正收关毕业文凭照拿不误。你说这个贼老天,人生怎么就这么不公平呢?代写作弊猖獗的留学圈201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被爆出中国留学生代写作弊,当时校方出于保护学生隐私,没有透露具体涉及人数。有说涉案人数高达上百人,也有说是几十个人。事情闹得挺大,当年都上了央视新闻。(图片来源:温哥华天空)同一年,澳大利亚爆的一个的代写网站,主要为新南威尔士州的
    Ferrari 2310 7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谢谢分享......长知识
    大家都知道EB-5的门槛很低,对申请人没什么太多要求,甚至连语言都没有要求,那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人,不能移民美国呢?今天,来说一说哪些人不可以移民美国!到底哪些情况的人,不能移民美国?一不欢迎健康问题1. 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的传染病这里的传染病是指:肺结核,麻风病以及淋病、梅毒、肉芽肿等重大影响公共卫生的(强传染性)疾病。其中不包括乙肝,也不包括艾滋病(原先是,后被移除,这既反映了美国的文明开放,同时也说明美国比较强调“政治正确”)。在此情况下,有下面一种豁免:亲情豁免:如果是移民申请的受益人是美国公民或者绿卡持有人的父母、配偶、未成年或未婚子女,或者未成年且未婚的经合法收养的小孩的,可以被豁免。精神异常1.现在不正常申请人行为或精神异常可能对他人或其自身的财产、安全和安宁造成威胁。2.过去不正常申请人曾有过可能对他人或其自身的财产、安全和安宁造成威胁的行为或精神异常,并且这种异常可能重犯或者导致其他的有害行为。未达到疫苗接种要求疫苗都可以补打,体检时都可以一并处理。所以这
    莫大爷 3271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当时学区曾考虑过.....但好的住区,学校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无太大压力……多谢分享
    学区房,中国这一代父母的噩梦伴随着前段时间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多地城市房价一猛蹿,买房这个沉重的话题再次冒尖。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知乎...最近都淹没在房价这个话题里。房就像压在中国人心头上的一座大山,这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滋味一点也不酸爽。说起来大家都不陌生,推高房价的一个特别房种叫学区房,这三个字对于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年轻的父母们来说犹如噩梦一般。为了下一代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爸妈们都拼了!这两天和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聊天,她家本来住在北京东面的管庄,她在北京东北部的顺义区首都机场附近上班,平时搭公司班车上班小睡一下就摇到了公司,不太能从她那里听到北京上下班路程多么遥远、多么痛苦的抱怨。这次她告诉我她搬家了,为了以后孩子上学(搬家时她家儿子才2岁),他们赶在一次北京房价大涨前换了一套北京城西南边的学区房。现在这位妈妈每天要比搬家前早起很多,天不亮赶班车穿越整个北京城,听说她在班车上放了一个小被子,因为自打搬家后基本只能靠在班车上补觉了...好学历不等于能买来学区房大家在追捧学区房时产生了一种怪相:买学区房孩子可以上好学校可以取得好学历,可取得了好学历之后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以前爸妈没给我压力而是我给自己压力(狮子座的要面子
    文:蒋佩蓉心理学研究中曾发现一个现象:酗酒者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和酗酒者结婚;父母离异的孩子,成人后的婚姻也容易破裂;受父母虐待的孩子,日后也会有虐待行为。表面看来,谁不想培养出一个14岁就能实现母亲的梦想——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孩子?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这是谁的梦想?这又是谁的人生?我们做父母的都曾有过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结果如何,机会只有一次,而我们已经用掉了那次机会。而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他们是如此弱小,又是如此地信任我们,需要我们用极大的爱意和耐心教会他们了解自己的梦想何在。心理学家认为,感觉自己可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对于毫无经验的儿童而言,那种看重表现的、有条件的爱,不但毒害他们的心灵,还不断吸吮他们生命的活力。那些个性强的孩子会极力反抗,而那些天性顺从的孩子只得按下心中的不快,去满足父母和他人的期望,实现他人代为设计的人生。于是,他们变得郁郁寡欢或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他们永远都会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完美。这种失落感或空虚感在梅德林·莱文博士(MadelineLevine)的作品《特权的代价》中有细致描绘。作者是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1
    我觉的有困惑的是我们这一代"老移民"......现在新一代的移民如果来到异国他乡的大城市又能接触到很多中国人的话,我相信小孩子的困扰不会太严重吧?~个人的想法~
    在亚裔移民越来越多的新西兰生活,黑头发黄皮肤的我们到底会有怎样的体验呢?一位10岁起就跟随父母移民新西兰的华人男孩讲了他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想移民国外?面对这个问题,我猜想很多人的答案是:为了孩子,为了后代。多年来,很多中国父母穷极一生做着一场移民国外的梦。“国外空气好”“国外压力小”“国外更自由”“国外更体面”……因为这些种种“优点”,他们认为孩子在国外能获得比中国更好的未来。为了这个梦,很多父母不惜一切把孩子送出国,梦想着他们在异乡能出人头地。和去年爆红的电视剧《小别离》里一样,无数父母觉得出国要趁早,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但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大部分中国父母决定把年幼的子女带到国外或者在国外生孩子的时候,根本没弄清楚在他国文化中长大总归对华裔孩子到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搭建人脉圈子的能力,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多大的打击。“后来,我再也没有带过饺子去学校。”10岁那年,我跟着爸妈首要次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在那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毫无了解。从小我就随父母在国内辗转生活过几个城市,那时候的我还以为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比较远的地方,然而,到了这里,我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岑寂 3875 3
  • 唱歌唱的不跑调 发表了帖子 2017-03-30
    今天早上,一个朋友问我关于父母团聚移民的事情。于是我决定今晚翘了英语课来写下这个主题。(听出来了吗?这是借口)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着手移民的时候都会考虑,甚至优先级跟自己移民相当,特别是独生子女,比如我。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我知道有些朋友,在考虑到年迈的父母后最终决定放弃移民了,哪怕机会就在跟前,这个我都理解。其实,这句老话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我没有仔细查证过这个“方”字总归何解。想来是说,如果你能安顿好父母,那“游”也是可行可理解的。当时,我也查过新西兰的父母团聚移民,查过条件之后,发现只要我PR满3年后就可以帮父母申请移民了,这应该能算作我的“方”吧。另外一个幸运的地方在于,现在父母还没有年迈到完全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所以这段时间还是有理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在说到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政策前,先聊下我自己关于父母与孩子的观念。其实在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太过于紧密了,或许可以说,父母从来没有将成年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成家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家庭,而孩子从来都是认为父母永远是可依赖的。当然,我不是批判这种现象,因为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传统观念之外,也包含了很多无
    4952 4
  • 唱歌唱的不跑调 发表了帖子 2017-03-30
    本人即将短登墨尔本,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短登之前的一些准备,希望对移友们有一定的帮助。1机票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没有买澳航直飞的机票,买了新航去程墨尔本返程悉尼,价格大概在3700左右,含税,可能是淡季(3月)所以便宜。这次去主要是考察墨尔本和悉尼,各呆五天,因此中间买了JETSTAR的机票,可以时时关注下有折扣下手,两个人大概500人民币。JETSTAR有个低价保证,主要是怎么买到便宜机票,详细可以网上搜,我就不解释了。2住宿宾馆贵,而且没有厨房,因此选择了bnb,便宜也可以和当地人交流一下。外面吃太贵,而且很多东西吃不惯,自己去超市买回来烧健康又经济,所以一定要有厨房,前提是你会烧哈哈。悉尼的住宿查了很多网上的信息,西面比较乱,kingcross也乱,靠近岩石区和海德公园比较好,但是贵。悉尼YHA也不错,特别是岩石区那个,一个人去比较便宜,夫妻那个大床房或双人房带卫生间的也要700多人民币。3银行卡因为年假有限,这次短登只去十天,查阅了大家对于短登的看法都是旅游就行了。税号因为时间长没有朋友代收,因此不办。Medicare对于年满31岁的人,短登办不划算,也不办。好了,银行卡肯定
    4493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0
    哈哈哈.......其它动物ok.....就是松鼠令人头痛......
    来纽村较大的平民愿望可以实现~脚踏实地、接地气儿,可以光脚走来走去,可以养花种菜、可以院里喝茶喝酒、树下读书…记得早些年在香港时,夏天的傍晚朋友Gigi 常常约我出来接地气儿,沿着弥敦道从油麻地、佐敦,走到维多利亚港,一路逛吃逛吃各种甜品……回来说纽村吧。夏季较爱美食沙拉,几乎每日餐桌必备,或中午(蔬菜水果沙拉配上几片鸡肉或午肉、一片烤面包片)或晚餐(沙拉+牛排,沙拉+薯条炸鱼等)。喜欢制作沙拉的过程,是创作、创新的过程呢;喜欢把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进行搭配可荤可素,根据冰箱的食材和饥饿的程度制作。再摆上不同口味的沙拉酱,自选享用。真是光长漂亮不长肉。因为,很多的菜不是都可以生吃吗?干嘛还要费时又费力还费钱(用电或煤气)还破坏了营养。在钮村食材这么新鲜实在太心情放松了。当地洋人甚至不洗直接吃呢,比如水果、小竹笋、花椰菜等。话说钮村蔬菜也不便宜,有些菜比如辣椒啊你不是土豪还真吃不起。很多家庭都会在花园一角开出一片“自留地”小菜园自家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花园劳动又是接地气儿的锻炼,摘些果蔬送人又令人欢喜,一举多得呀。沙拉为餐桌上的美味又添美丽的心情,吃了一定会健康的。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0
    努力工作也要努力享受生活乐趣……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准备或者已经移民新西兰的国人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在新西兰生活会无聊吗?我的中国胃该怎么办?在新西兰生活会无聊吗?跟一些新移民聊天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但求尽快拿到PR(永久居留权)就回国去。对的,选择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深究目的却不尽相同。有的为了一口干净空气一顿安全饭菜、有的为了这里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有的为了这里完善的福利制度、有的为了转移国内资产、也有过来学习或者经商的、甚至有人仅仅是为了盲目跟风。我和高林则是最幸运的一类——我们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诚然,国内排名前三的娱乐项目在这里是没有的,唱K、打麻将、压马路在这里很式微。满大街悠然自得的新西兰人有着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孩子抑或成人,他们光着脚满大街跑,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会问好,或者至少展露微笑;上下公交巴士向司机道谢,甚至我还见过有人与司机击掌道别。有一次我赶时间飞快的在路上奔跑,一位小青年跑着追了上来,拍我的肩说:“这是你的笔吗?从你背包里掉出来的。”,我刚要道谢,他紧接着轻轻的推了我一把说:“继续跑啊,不要停。”,然后,他就循原路往回跑着离开了,只给我留下一个风一般的背影。还有一次是我从超市回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30
    一定会!
    我们新泽西是花园洲,相对于纽约来说就是乡下。从我住的小镇到纽约的43街地下停车场,1小时10分钟。在网上订一个停车位,10小时21刀。天气好,有心情,有时间到纽约去逛一圈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中午带客户看完房子,一点出门,2点多一点就在纽约的大街上了。走到时代广场的百老汇演出售票亭,正好2点半,买票的人已经开始排队了,3点开门,但是怎么着也得等上一个小时。很多票价都是50%打折。我们这次买的是很经典的歌舞剧“芝加哥”,已经有2千9百万的观众了。买好了票,就找吃的,这次我们决定专攻日本餐,因为我看到微信里有介绍那一碗鳗鱼饭,看着很好吃。结果赶到小店,人家5点才开门。看到边上的日餐店有卖拉面的,就要了一碗尝一尝,这个店的规定,每人必须消费9元以上,可是我们想吃边上那个店的鳗鱼饭。只好喝酒,吃小菜。闲逛了一会儿,看到川普大厦,平时也不进去,这次去凑个热闹,到底是总统的大楼。绕了一大圈,5点到了这个SAKE Bar,这个小馆开在地下室,地方不大,食客一会儿就满了,必须整点去,否则得等半小时。看着周围食客点的菜,各个好吃的样子,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胃口。时代广场又有了新玩意儿,这种座位要求每人不得坐多于
    三涵妈妈 3586 15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3-29
    Salad......yummm........我的至爱.....可惜我后花园种吴到...."松鼠"存在!
    来纽村较大的平民愿望可以实现~脚踏实地、接地气儿,可以光脚走来走去,可以养花种菜、可以院里喝茶喝酒、树下读书…记得早些年在香港时,夏天的傍晚朋友Gigi 常常约我出来接地气儿,沿着弥敦道从油麻地、佐敦,走到维多利亚港,一路逛吃逛吃各种甜品……回来说纽村吧。夏季较爱美食沙拉,几乎每日餐桌必备,或中午(蔬菜水果沙拉配上几片鸡肉或午肉、一片烤面包片)或晚餐(沙拉+牛排,沙拉+薯条炸鱼等)。喜欢制作沙拉的过程,是创作、创新的过程呢;喜欢把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进行搭配可荤可素,根据冰箱的食材和饥饿的程度制作。再摆上不同口味的沙拉酱,自选享用。真是光长漂亮不长肉。因为,很多的菜不是都可以生吃吗?干嘛还要费时又费力还费钱(用电或煤气)还破坏了营养。在钮村食材这么新鲜实在太心情放松了。当地洋人甚至不洗直接吃呢,比如水果、小竹笋、花椰菜等。话说钮村蔬菜也不便宜,有些菜比如辣椒啊你不是土豪还真吃不起。很多家庭都会在花园一角开出一片“自留地”小菜园自家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花园劳动又是接地气儿的锻炼,摘些果蔬送人又令人欢喜,一举多得呀。沙拉为餐桌上的美味又添美丽的心情,吃了一定会健康的。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