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很高兴孩子们都在这边受教育.....
    哈佛大学校园风光1“我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叫醒”------今天要讲两个美国教育的故事,但是,在我讲这两个故事之前,我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们民国时期的一位老教育家的故事。他就是蔡元培的老师,辅仁大学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复旦大学内马相伯先生铜像他在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马先生一生为中国教育奔走,办新学,办大学,也眼看着中国教育的许多毛病,即使过了100年,痼疾犹在。对于教育,马先生早就说过:“现代的中国大学要在哲学、人文以及科学方面齐头并进”。大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在哲学、特别是人文这方面实在是落后太多。“人文学科的学习是训练一个完善的人,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专家而已。”遵循这个原则,马先生当初在创办辅仁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时候,在所有的课程中最看重的除了训练逻辑的数学,就是语言、哲学这些人文学科。他认为,要了解西方的话,必须从拉丁文学起。而哲学思潮,尤其是西方的哲学思潮,除了具有启蒙功能外,还可以帮助“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然而,这一套现在看起来极具价值的课程体系,却并不符合20世纪初国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教育开始变得功利化
    Mr海 3271 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可怜我的花园有太多的松鼠,没能将它整花装,羡慕你哦!
    有个house, 自然是要种树的. 加拿大人对于园艺的热爱和研究让我非常佩服. 我这个曾经种什么都夭折的摧花手, 到了加拿大, 居然成了被朋友称赞的园艺好手, 有小小得意噢.讲园艺就离不开讲房子, 那我就说两句相关的. 在多伦多市内, 房子一般都有几十年之久, 有的甚至有上百年. 一般来讲, 老一点的房子多半都有很大的庭院, 估计是以前的城市人口没那么多, 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许可的时候配备的人均用地面积很大(所以那种房子的占有地是很值钱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外迁, 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新建的房子在庭院面积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 为保证房屋的高大宽阔, 庭院面积自然是要缩小. 但不管怎样, 买个house就会有前后院, 就会有高层公寓不可比拟的优势----种树.所以我很喜欢折腾我那块小地方, 除了不懂种菜, 什么花和树都想种. 在加拿大种树也很方便, 园艺中心有专门的树苗区, 一般都种在很大的陶盆里, 客户看中了买单就搬上车. 买花的车很好是要有天窗的, 要不就是农夫专用的皮卡车. 买的够多的话, 园艺中心可以送货上门, 甚至帮忙挖洞种下, 当然那一切都是需要付费嘀.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跟小孩子们一齐学习进步,做一个又会讲中文和英文的妈妈!
    华人妈妈移民到加拿大后,相当于从一种文化转换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比起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华人下一代,她们少了孩子们的游刃有余,多了一份在新文化里的不断摸索。日常生活中,随着子女的长大,很多华人移民家庭常见的生活状态是,大人对孩子讲中文,孩子以英文回答,双方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中文 他们说他们的英文华人妈妈渐渐发现孩子们口中的英文词汇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词汇还不是你原来学过的那些英文词。有时你听着他们说出一连串英文,却满头雾水,只好要求他们用中文再说一遍,好让你搞明白什么意思。有时你说的稍微复杂的中文词汇他们也听不懂,只好用英文再解释一下。但有时实在没心情解释,比如你心中充满怒火,劈头盖脸指责他们犯的错误时(当然使用的是中文),他们会突然一脸无辜地问,“你说的某某词是什么意思?”有时你满怀信心地给她纠正一个词汇说法、一个短语写法,人家说现在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写。可能是网络时代了,跟中文一样,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有时你对他们谈论男孩女孩的用词感觉很吃惊,不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我们原来都跟闺蜜讨论过这个问题,女儿向好朋友问的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肤色的男朋友?”也难
    风雨大王 2290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现在知道用LLC卖物业是有哪些好处了.....
    外国人在美国持有物业怎样更合理呢?是用自己名义、公司名义、还是用小孩名义持有呢?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很多在移民的、刚移民过来的、以及在中国打算要移民的人他们在美国购置物业前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房产应该放在谁名下?这个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其实在中国跟美国有一个大的国情差别,中国人喜欢把房产放在孩子名下,但是美国大家不愿意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是没有任何法律执行效力的。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把房子放在孩子名下呢?首先,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法律执行力,可是孩子大了以后过了十八岁他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大人行使各种签字法律权利。在这个时候,如果房产是在孩子的名下的话,会牵涉到一个问题:在美国任何持有房产名字的人如果本人不签字,那这个房产是卖不掉的,父母不能做任何处理。所以你失去了控制权。有些人会认为:我的房子反正是要给孩子的,所以也就不讲什么控制权了。但是大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年轻人的各方面风险比成年人要高。首要,他们可能会败掉。年轻人如果名下很多资产,喜欢乱花钱,就容易犯罪或者是走向不好的方面,这个概率很高。。做为父母辈辛苦积累下来的资
    影月春花 2012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服务生的基本薪水那么低,他们每天就是靠这些小费作收入,加上他们的服务态度相应好的,我很乐意付多些小费给他们!
    2月份我去美国玩,作为土鳖我被小费文化搞晕了。酒店空调有问题,电工师傅来帮忙修理,修理完之后站在那里跟我侃大山,之后默默离开,傻乎乎的我才想起来,是不是应该给小费啊,让大叔浪费那么多感情,最重要的是也许还丢了人。那么“小费”到底给多少?怎么给?我请小小专门来一期介绍小费文化,心中有数,不再尴尬。美帝的小费系统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们从欧洲大陆移民美国的时候带过来的习俗,从17世纪以来发展到现在规则已经很明确了。拿着寰球地图放眼望去,没有小费文化的国家其实是少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历史上就没有小费文化,而丹麦、比利时、瑞士这样的国家在服务行业工作的人有着高薪高福利的待遇也不依靠小费。来美国以后不知有多少小伙伴和小伙伴的妈妈们问过我,“为什么在美国吃饭要给小费”这件事。去餐厅吃饭不是也付了钱的吗?干嘛还要额外再给钱。所以,就从tipping给小费的原因说起吧。类似餐馆、酒吧、咖啡厅等服务行业的终点目标是给顾客营造一个exceptional customer experience很棒的顾客体验,这样才能发展return customers回头客、loyal custo
    半个女神 1.2w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很"疯狂"的画风.....但很特别!love it!!
    Loui Morrell是婆最近聊天最多最投缘的新西兰本地艺术家。他是一位自学画画的天才。很内向,很腼腆,对金钱和数字没什么概念,作品的推荐和出售全由他的经纪人掌控。哈哈~他的画很有特色,但并不是婆的那碟菜。我俩聊到不愿停口的居然是汉字。他那股自学汉字的热情,让婆已暗自纳他为学生了。
    龍婆活著 1935 6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2
    到了能跟小孩子们讲道理的时候,才知道以前的烽烽火火只会烧掉你去了觧他们的时间....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5-02
    似曾相识的感觉……"家婆"曾有类似的经历,93岁的她,现每周各种不同的医生到家中为她理疗,美国的医疗福利也很到位!为我俩的"家婆"身体健康加油!
    年初家婆Jean在一个月内两次在夜半时分,被救护车送往惠灵顿总医院急救中心,让我对纽村医院有些感性的认识。 刚出院一周,家婆Jean又感觉呼吸不畅……“不会吧?”老公还调侃“你叫救护车上瘾啊”我们也觉得虽然是free免费也不好意思过多占用公共资源吧。观察一下、安慰一下再说吧,Jean见我们迟迟未打电话,越发显得紧张、嘴唇有点紫(缺氧)。救护车来了。全是大高个儿,男女全是1.85米以上。到了医院医生、护士也都很高哦!我还跟老公开玩笑:你妈历害了,全是“高人”来关爱她呀!你还别说,第二次住院又对Jean格外照顾,当天下午接到护士的电话,Jean要跟我们通话,不明白为什么要她搬房。原来中午有人出院,护士想把她搬到独立病房。哈哈,好心被误解呀。独立病房像国内的高级干部的待遇~设施齐全。老太太任性到不穿病号服,美美滴穿着自己的真丝花睡服,桌上有食谱单子呢(包括点心、饮品)。探视时正赶上是下午茶时间,给她咖啡、小点心、还有奶昔(香蕉口味)。“请把奶昔换成巧克力口味行吗?”老太太不喜欢香蕉。“好的”护士又折腾回去取了送来。 住院一周,老太太又任性地要出院回家,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很好的文章!
    加州尔湾、麻省波士顿寻房记2013年的时候,我和我先生就有了在美国购房的想法,但由于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在美国生活,所以,我们的理想选择地当然就是国人购房热门国家、热门城市中的热门地区,我们选择了美国加州尔湾(Irvine)。(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通过朋友介绍,我们认识了尔湾的一位房产经纪,特别幸运首要次认识的房产经纪就是一位超级实在的北大毕业后来美生活的兄长。这位房产经纪不仅带我们看了很多小区及房产,还带我们观光了尔湾市的风景。不得不说,到了尔湾才知道为什么众多国人来到美国后选择去加州尔湾定居。那里的气候自然不用多说,城市、小区规划都是当先。但当时的尔湾房价已经不低了,一套地理位置偏远、且刚刚开发的小区里200平米左右的condo都要大概70万美金。想一想,每年不菲的房产税,加之我们当时并没有确定要不要来美国,或者来美国后在哪座城市居住,收关尔湾买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而如今,仅仅两年过后,据说尔湾买房已经需要排队了!你说,我有没有后悔当初没有买下那个房子呢?如今,我们已经在波士顿附近的郊区生活了快两年的时间。几个月前,买房再次提上了家庭议程,一方面为了自住,另一方面也想当做投
    Ferrari 3813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讲得真对!
    我来加拿大8年了。从Concordia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工作大量外包到印度、中国、墨西哥的时候,我们全班大约12位中国同学没有一位找到与电子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后来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去麦大又有读了个研究生,虽说又赶上金融危机,我还是在找到了一份高薪、稳定、在医院的工作,每个月落入口袋的钱都有5k刀。这两天终于抽出时间把我来加拿大8年所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想读书的人),希望更多的华人早日立稳足根。好了,不嫌我罗嗦的话,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逐一解释上面所列的"游戏规则"。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像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确实比有学历没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又过分相信熟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乐观上进的妈妈样板!
    这名叫Summer的单亲妈妈,如果不是那么逗逼,那就完美了。Summer女29岁登陆新西兰一年专业:电子商务(e-commerce)(Level8 课程)院校:怀卡托大学学习周期:一年看在她独自一人带着女儿不远千里从中国来到新西兰,仅仅是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月野兔又忍住了损她的冲动。对的,我为什么要损她呢?这名逗逼单亲妈妈的只此择偶条件是——帅!只要是帅哥,不论是洋人抑或华人她都可以接受:“我只此担心的是华人不大接受我带着女儿啊。”“我在国内是公务员,每天在办公室无所事事,我真怕我的青春就这么耗没了!”确实,这位年轻的妈妈还粉嫩嫩呢,她4岁半的女儿就更加稚嫩了,需要以母亲为榜样。“我和老公都分居三年了,但是父母还是不同意我们离婚,我老公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却也不求上进,没什么文化,英语水平也不行,更不愿意离开舒适区,所以我就自己带着孩子出来啦!”“我吃过高林带回家来的你的手工饼干,嘿嘿!”“对,我以前走的是贤妻良母型路线,哈哈哈哈。”那你现在怎么就自暴自弃走起逗逼路线呢?——这话我必须是在心里说的。“独自一人带孩子出来,又学习,又照顾女儿,压力山大吗?”“我女儿从出生开始就是我一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坚持最重要!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当你做不到的时候不要轻易的说不可能,当你想不到以及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也不要轻易的说不可能,这个寰球上很多的不可能都会诞生,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特定的条件下就有可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大家现在好!
    329****3702 2250 7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人生如何走!
    最近,“阶层固化”一词特别火。很多人都在感叹: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其实,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01我家楼上一哥们特别好玩,他最近读了热门文章《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后,便经常开长辈们玩笑。爷爷来玩,他就怼爷爷:“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参加红军?要是你当年参军,我家至于这样吗?”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要是当年你下海,我家至于这样吗?”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感叹:“现在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寒门难以出贵子,这倒是事实。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统计: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证实了这一现象,他们用49年跟踪了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收关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02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贫穷呢?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都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直到十年前,美
    呆呆bella 5198 6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哗....很长的见解……
    都说,一旦留学,你就到了另一个寰球,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想把自己封锁到另一个空间,而是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留学之后才会知道。下面这些事情,是不是留学之后才深有体会呢?1.中餐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菜系,没有之一。2. 我们真不是高考考不好才出国的,大部分出国党进高中的时候就没打算高考。3.男/女朋友在国内的,默认单身;谈恋爱默认住一起。4. 国内读书是从地狱到天堂,国外读书是从天堂到地狱,留学是从地狱到地狱。图片来源:Quora5. 很多你们听说的所谓“豪车”都是二手的,至少在美国,买新车的人不多,大部分地区没车=残废。图片来源:Autotrader6. 同时,很多豪车你们都没听说过。图片来源:Autoblog7. 所谓“网红”都是素颜T恤来上课的,尤其是final week。8.金融其实很难找工作,好找工作的是金融工程,这俩不是一个专业,不在一个学院。图片来源:Columbia University9.很好找工作的是CS。图片来源:Twitter10.4.0之路只是传说,没人真的见过。图片来源:Reddit11.结婚拿
    半塘东哥 2084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30
    原来是这样....阅读了....谢谢!
    现如今,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已经走不出名校怪圈,仿佛申请到了美帝名校就是一切。为了上名校,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而孩子们也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努力...但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上名校?我们真正对待名校的态度应该是什么?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又到了一年一度美本申请发榜的季节,各个留学生家长群里出现了诡异的局面,忽然一位妈妈用非常低调的言语发出一条信息:“我儿子拿到了康奈尔和普渡大学的offer,康奈尔没有奖学金,普渡大学有一年几万美金奖学金,诸位群友,我们不知道怎么选择了。”这时,群里立马热闹了,清一色刷屏恭喜候后,家长们开始三言两语的说开了。“这下难办了拿到普渡这么多钱!康奈尔商学院挺好的,酒店管理是首屈一指的,最近好像也刚跟商学院合并了。不过这是甜蜜的困境 恭喜!”“有一种说法: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没有必要为了名校。哪个学校毕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学到东西 。有能力过人生的每一道坎,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加油!”“既然常春藤大学的机会属于极少数人,那么对于大部分留学家庭而言,要做的事情并非挤破头争取5星级的入场券,而是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消化和吸收
    喵喵咪喵 2659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28
    Term 的人寿保险很好....等于在帮你存钱!
    对于长期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买房成为人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以为买好房子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拥有房产的人拥有的风险更多,他们或是面临贷款无法偿还,或是面临缴纳巨额遗产税的问题。今天我们聊聊在美国投资房产和人寿保险的关系。首要类是有房贷的普通家庭。这些人一般都是比较早来美工作的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做小本生意的,也有的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他们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凑够了房子的首付,每个月用薪水的一部分来还贷。如果家里只此供房子的顶梁柱发生了意外无法如期还贷,那这个家庭不止面临房屋被银行没收,日常生活都会更艰辛。第二类是有一定积蓄和资产的新/老移民。这些老移民可能是80-90年代来到美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投资房产,像是居住在法拉盛、布鲁克林八大道的老移民,他们早期投资美国房产,日积月累随着纽约房市的增值早就握有多套上百万价值的房产了。那他们会有什么风险呢?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三个孩子,在美拥有三套房产,总资产达1000万。那这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相信你们也猜到了,就是遗产税的问题。2017年个人遗产税免税额为549 万,所以像这位老太太有451万的资产需要缴纳遗产
    大大baby 2323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28
    对我们做生意的有很大影响……好的影响!
    当地时间周三下午1点3分,特朗普政府正式公布了此前宣扬的税改法案,一如此前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证实的那样特朗普的税收计划将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至15%,建议将个人所得税的返税额度翻倍,把个人所得税税率从当前的七档缩编为三档:10%、25%和35%。不过这指数特朗普税改方案的梗概,收关方案仍需经国会审议才能最终实行。经济顾问科恩(左)和财政部长努钦(右)在公布特朗普税改方案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科恩(Gary D. Cohn)表示,总统特朗普计划实行自1986年来较大幅度的税改。本次税改有几大看点:税改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简化冗繁的税法;给美国家庭尤其是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提供税收减免;降低企业税率,使美国从全球税赋较高的国家之一变成税率较低的国家之一。企业税收科恩表示,特朗普税改计划将收入税的较高税率从39.6%下调至35%,将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至15%。美国财长努钦称,美国将实施领土税收制度,其中企业税税率较高15%,美国将进入企业税较高税率为15%的税收体系时代。努钦还指出,中小企业也将适用于15%税率。
    Sabrina 2234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27
    感觉温哥华有很多雨季来临的日子
    温哥华,加拿大西部首要大城市,以其温润宜人的气候,节奏缓慢的生活闻名于世,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移民生活在这里;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和真正意义上的温哥华人谈恋爱,而是和久居于此的你我谈恋爱。1.性格温和温哥华的雨季漫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身体力行地感受着什么是“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但可能永远都有一个住在这座城市里的好脾气先生伸出手来给你怀抱。(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温哥华人民性格之温和,是温和到奢贵里对人的忍让与谦和,在这个城市里,总有人在马路边停下油门,礼貌目送行人过完马路再驶离;也总有人在你数十次倒车失败后从你身边开过给你一个无奈的笑脸。在这里呆久了,慢慢浸染了温哥华人的温和脾气,谈恋爱的时候都更愿意在有矛盾的时候坐下来慢慢说,好好聊;一个脾气温和的对象简直就是谈不分手的恋爱里必备款啊~2.生活节奏慢,懂得享受生活前段时间关于温哥华当选北美地区最宜居城市的新闻报道刷遍微信,再也没有比温哥华更适合度假休闲养老的地方了吧。大自然赋予这个城市大量充满生机的公园,与温哥华人谈恋爱,他们会带你春天逛一逛樱花满山的Elizabeth Park,夏天去Stanley Park骑车吹海风,秋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27
    以前俈着30岁很近,现在感觉却很远,哈哈哈......还是喜欢现在的我!
    去年末露营时突然接到编辑电话,通知我去北京领亚马逊的作家奖。这个消息让远在一万多公里外正要打盹的我打了个激灵,半年内我带着房车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心已经在新西兰的海岸线上浪到懒散,正迫不及待找个机会,刺激刺激苟且残喘的上进心。颁奖典礼定在两周后,常年和时尚无缘的我赶在起飞前收关两个小时扫荡般地买好了衣服,我在商场的镜子前自恋地转了一圈,庆幸自己还没和社会脱轨太多。可是在接下来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再加上转机时十几个小时的延误后,当我最终从机场走出来,我发现自己简直像是陈奂生进城,北京已经不再是我12岁时见到的那个北京了,四处霓虹,人潮拥挤,我如一只掉队的大雁,迷失在它白昼一般的夜里。在去北京之前,浩哥给我安排好了住处,他那与我同龄的表妹冉冉在北京工作,租了一处民居,恰好能给我腾出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与冉妹首要次见面,就在抵达北京的那个晚上,我与她约定好在她的公司楼下碰头。我裹紧羽绒服,这在机场还觉得时髦的款式,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已变成了落伍的符号,我仔细搜寻着一个年轻姑娘,直到一个戴眼镜的姑娘向我走来,确定彼此的身份后,她说,“嘿嘿,我今天下班
    杨熹文 2402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4-27
    父母要有这种的观念,小孩才会珍惜他们自己赚来的的钱!赞
    壹我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哭穷中长大的。不过,也怨不得他们。家里确实穷,他们即使不说,我也能感觉到那种贫瘠与辛酸。物质的极度匮乏导致我长大之后,在花钱这件事上,出现了三种规律:1,热衷于便宜货。2,热衷于购买物质,而非购买体验。3,不敢进行风险投资。经济能力逐渐好转+心智逐渐成熟后,这种症状已经有很大好转。但依然会感觉到贫穷是较大的恐惧。这也是许多在贫穷中长大的企业家的一个通病。钱,他们有。但是,他们依然穷。那种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会让他们把赚钱当成头等大事,其他的一概置后,甚至忽略与无视。只有金钱的丰盛,才能让他们忘记灵魂的缺失,避免看到自己的黑洞。这种葛朗台式的贪婪,并非源于创造的快乐,而是来自匮乏的恐惧。一切都是被动的。被控制的。缺乏自由根基的。贰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贫穷感。贫穷可以改变,贫穷感却会一生跟随。今天的你我,已经走过了赤贫时代,本该令孩子免于匮乏感。但神奇的是,许多父母会人为制造匮乏的假象,让孩子也呆在恐惧之中
    Chriswang 3085 5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