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139****1870

139****1870

广交天下人,闲谈天下事。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7-01-21
    到哪里去看医生--三涵妈妈的凡人小事儿我写过到哪里去买肉和哪里去吃饭?今天根据我在这边住了十几年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周围的诊所。“看医生”比“看病”用词准确。因为很多时候,是去做常规体检。这里我们不说医疗保险的事情,只说在我们Montgomery周围到哪里去看医生。美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是私有的。我们平时看医生都去私人诊所,很少去医院,除非是急诊和做手术才去大医院。美国的医生大多都是生意人,他们是诊所的主人,当然也有医生用诊所做平台,诊所主人要抽成的。我认识一个中国医生,她那时在一个诊所上班,经常被拖延发工资,她觉得自己像个农民工一样被拖欠薪水,自己一气之下就另起炉灶开了诊所,结果没有很多病人,根本不能维持诊所的开销,不得不再找地方打工。我们看的最多的是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医生的种类多达44种,还没有包括那些牙医,正骨师和针灸师。如果在一个领域里再划分成人与儿科就更多了。比如消化道诊所里就有更多的分支,有小儿消化科医生(三儿看过一两次,非常的难约)。在美国看病,那些生涩的英文名称就够我们头疼的,遇到不懂的要大胆的问医生,让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不过现在有很多印度医生,碰上了,越解
    3736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呵呵,其他的也美啊【图片】
    呵呵, 上周的华语新闻, 作为开年之礼, 送给每个生活在加拿大或想来加拿大的人.注: 文章不是我写的, 图片也来自网络. 小编报道此文的语调很有趣, 特此转贴共享.-----------------------------------------------------------------------连拿几个寰球第 一 2017加拿大又傲娇了!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常年在寰球各种荣誉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国家,2017新年伊始,加拿大又要傲娇了......根据美国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公布的年度全球声誉理想城市报告(City RepTrak),加拿大有三大城市挤进了全球声誉理想城市前十名的榜单:分别是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其中多伦多排名第四,蒙特利尔排名第七,温哥华则排名第九。声誉研究所 (Reputation Institute) 是一家专门从事声誉调查的咨询和顾问公司。该公司的年度全球声誉理想城市报告,以经济、环境及政府效率等三个项目,调查分析全球一百个城市的表现。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悉尼、维也纳和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20
    Yes, 小菜一碟【图片】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7-01-19
    太密了,还是打珠算太难了
    一月十六日是美国的节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学校放假。三儿和我早就计划着要到我们镇新开张的餐馆去体验一下。这个坐落在我们镇206国道上的餐馆已经倒闭过一次了。这次又换了老板,仍然经营亚洲混合风味的食物。我和三儿都爱美食以及做饭,我们每次到餐馆吃饭都要做一些功课。镇里的餐馆我们都已经吃过了,这次出了个新餐馆不会放过。三儿已经可以单独开车了,他现在是我的司机。餐馆装修的很精致,大多是中国的文化元素。进门左侧是大毛笔墙面上的酒窖餐馆右侧的珠算座位上的凤凰图案三十年代的美人照所有的厨师都是中国人头台Beef Negimaki,看着挺好看,吃起来没味,牛肉卷大葱。不过我和三儿说我们做的一定会比这个好吃。这个和主餐一起的酸辣汤,酸辣调的不太合适。这个Ocean King 很不错。感觉日本风味的食物好!这个Rack of Lamb, 因为我和三儿经常做,就想尝试一下这里的,结果很失望。这个Yuzu Sesame Tuna 味道很好,甜甜酸酸,吐纳鱼片下有一片梨。收关是甜点:Mille Feuille Crepes. 味道好极了!当然价钱不菲。不过单独和三儿吃中饭真的很享受!
    三涵妈妈 2820 7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7-01-19
    可能开不长,有点可惜
    一月十六日是美国的节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学校放假。三儿和我早就计划着要到我们镇新开张的餐馆去体验一下。这个坐落在我们镇206国道上的餐馆已经倒闭过一次了。这次又换了老板,仍然经营亚洲混合风味的食物。我和三儿都爱美食以及做饭,我们每次到餐馆吃饭都要做一些功课。镇里的餐馆我们都已经吃过了,这次出了个新餐馆不会放过。三儿已经可以单独开车了,他现在是我的司机。餐馆装修的很精致,大多是中国的文化元素。进门左侧是大毛笔墙面上的酒窖餐馆右侧的珠算座位上的凤凰图案三十年代的美人照所有的厨师都是中国人头台Beef Negimaki,看着挺好看,吃起来没味,牛肉卷大葱。不过我和三儿说我们做的一定会比这个好吃。这个和主餐一起的酸辣汤,酸辣调的不太合适。这个Ocean King 很不错。感觉日本风味的食物好!这个Rack of Lamb, 因为我和三儿经常做,就想尝试一下这里的,结果很失望。这个Yuzu Sesame Tuna 味道很好,甜甜酸酸,吐纳鱼片下有一片梨。收关是甜点:Mille Feuille Crepes. 味道好极了!当然价钱不菲。不过单独和三儿吃中饭真的很享受!
    三涵妈妈 2820 7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7-01-19
    是的,和儿子单独一起吃饭的机会不多
    一月十六日是美国的节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学校放假。三儿和我早就计划着要到我们镇新开张的餐馆去体验一下。这个坐落在我们镇206国道上的餐馆已经倒闭过一次了。这次又换了老板,仍然经营亚洲混合风味的食物。我和三儿都爱美食以及做饭,我们每次到餐馆吃饭都要做一些功课。镇里的餐馆我们都已经吃过了,这次出了个新餐馆不会放过。三儿已经可以单独开车了,他现在是我的司机。餐馆装修的很精致,大多是中国的文化元素。进门左侧是大毛笔墙面上的酒窖餐馆右侧的珠算座位上的凤凰图案三十年代的美人照所有的厨师都是中国人头台Beef Negimaki,看着挺好看,吃起来没味,牛肉卷大葱。不过我和三儿说我们做的一定会比这个好吃。这个和主餐一起的酸辣汤,酸辣调的不太合适。这个Ocean King 很不错。感觉日本风味的食物好!这个Rack of Lamb, 因为我和三儿经常做,就想尝试一下这里的,结果很失望。这个Yuzu Sesame Tuna 味道很好,甜甜酸酸,吐纳鱼片下有一片梨。收关是甜点:Mille Feuille Crepes. 味道好极了!当然价钱不菲。不过单独和三儿吃中饭真的很享受!
    三涵妈妈 2820 7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7-01-19
    一月十六日是美国的节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学校放假。三儿和我早就计划着要到我们镇新开张的餐馆去体验一下。这个坐落在我们镇206国道上的餐馆已经倒闭过一次了。这次又换了老板,仍然经营亚洲混合风味的食物。我和三儿都爱美食以及做饭,我们每次到餐馆吃饭都要做一些功课。镇里的餐馆我们都已经吃过了,这次出了个新餐馆不会放过。三儿已经可以单独开车了,他现在是我的司机。餐馆装修的很精致,大多是中国的文化元素。进门左侧是大毛笔墙面上的酒窖餐馆右侧的珠算座位上的凤凰图案三十年代的美人照所有的厨师都是中国人头台Beef Negimaki,看着挺好看,吃起来没味,牛肉卷大葱。不过我和三儿说我们做的一定会比这个好吃。这个和主餐一起的酸辣汤,酸辣调的不太合适。这个Ocean King 很不错。感觉日本风味的食物好!这个Rack of Lamb, 因为我和三儿经常做,就想尝试一下这里的,结果很失望。这个Yuzu Sesame Tuna 味道很好,甜甜酸酸,吐纳鱼片下有一片梨。收关是甜点:Mille Feuille Crepes. 味道好极了!当然价钱不菲。不过单独和三儿吃中饭真的很享受!
    2820 7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9
    呵呵, 上周的华语新闻, 作为开年之礼, 送给每个生活在加拿大或想来加拿大的人.注: 文章不是我写的, 图片也来自网络. 小编报道此文的语调很有趣, 特此转贴共享.-----------------------------------------------------------------------连拿几个寰球第 一 2017加拿大又傲娇了!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常年在寰球各种荣誉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国家,2017新年伊始,加拿大又要傲娇了......根据美国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公布的年度全球声誉理想城市报告(City RepTrak),加拿大有三大城市挤进了全球声誉理想城市前十名的榜单:分别是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其中多伦多排名第四,蒙特利尔排名第七,温哥华则排名第九。声誉研究所 (Reputation Institute) 是一家专门从事声誉调查的咨询和顾问公司。该公司的年度全球声誉理想城市报告,以经济、环境及政府效率等三个项目,调查分析全球一百个城市的表现。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悉尼、维也纳和
    3037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很有趣的【图片】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哈哈, 这一招也能教给老外! 【图片】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呵呵, 对呀, 越是历史的传统的东西, 老外们越崇拜! 【图片】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嗯, 这确实是考虑因素之一, 当然父母首先需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 因为没钱也不行啊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7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4461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嗯, 这是肯定的【图片】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哦, 没有, 和所有家庭一样啦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嘻嘻, 我觉得跟国内相比不算贵也【图片】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下一代教成什么样, 关键还是看家庭教育, 看父母
    新年来了,节庆之余,生活仍要继续。我们还是谈移民,谈教育,谈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吧。记得北美文学城上有篇署名廖女士的文章引来热烈讨论. 文章大意是, 跟母亲关系一向很好的乖乖女某一日之内突然大骂母亲"You are a bitch!(母狗, 婊子)", 还是在母亲为女儿及其男友新买的晚礼服买单之后的几分钟, 于是母亲痛感失爱, 决定离开美国回归中国, 可收关又柔肠寸段地打回原形, 因为她离不开女儿这个一生的寄托. 那句震惊四座的骂语确实是让所有读者愤然, 大家在为廖女士不怕家丑外扬的诚恳倾诉唏嘘之余, 也几乎一致认为那个女儿确实没教好, 那位母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是几近失败.我首先认为女儿生长的那个家庭环境近乎于畸形----很多读者都问到"她爸爸在哪里?" "那是单亲家庭吗?" 可不是, 父亲居然会因小小事情而掌掴三岁的幼女! 不是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吗? 那种"情人"关系所包含的是多么深厚的父爱! 只可惜那一巴掌不仅打掉了父亲的爱, 还播下了女儿仇恨的种子----十五年间从不喊"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4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4217 8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3
    此言极是啊【图片】
    如果不是移民加拿大, 我们不可能接触到这种家庭. 但现在, 既来之则安之, 关键是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就好. 三年前, 女儿音音交了个新朋友KATIE, 是放学后跟她同去一个HOME DAYCARE(家庭托儿所)的白人小女孩. KATIE比音音大一岁, 上一年级, 而KATIE的弟弟跟音音同年, 是她在幼儿园大班的同学, 也就是说, 音音夹在两兄妹之间, 跟他俩都是好朋友. 老太太MYRNA开的家庭托儿所里就这三个孩子, 关系自然是亲密无间, 尤其是两个小女孩, 几天下来就结成了很铁的玩伴, 还相约周末到彼此的家里玩.有一日之内音音告诉我:"妈妈, KATIE说她有两个妈妈. 她还说两个妈妈比一个妈妈好!" 我听了本能地意识到什么, 但不好对音音说, 后来有个机会证实了我的想法: KATIE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家庭.学校开放日那天, 我见过KATIE的两个妈妈. 因为孩子的关系, 我们自然成了朋友. 老实讲, 她们两个都是典型的白人美女, 还是"含金量"颇高的优质美女----两人都在IB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3
    如果不是移民加拿大, 我们不可能接触到这种家庭. 但现在, 既来之则安之, 关键是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就好. 三年前, 女儿音音交了个新朋友KATIE, 是放学后跟她同去一个HOME DAYCARE(家庭托儿所)的白人小女孩. KATIE比音音大一岁, 上一年级, 而KATIE的弟弟跟音音同年, 是她在幼儿园大班的同学, 也就是说, 音音夹在两兄妹之间, 跟他俩都是好朋友. 老太太MYRNA开的家庭托儿所里就这三个孩子, 关系自然是亲密无间, 尤其是两个小女孩, 几天下来就结成了很铁的玩伴, 还相约周末到彼此的家里玩.有一日之内音音告诉我:"妈妈, KATIE说她有两个妈妈. 她还说两个妈妈比一个妈妈好!" 我听了本能地意识到什么, 但不好对音音说, 后来有个机会证实了我的想法: KATIE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家庭.学校开放日那天, 我见过KATIE的两个妈妈. 因为孩子的关系, 我们自然成了朋友. 老实讲, 她们两个都是典型的白人美女, 还是"含金量"颇高的优质美女----两人都在IB
    2832 2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