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答对了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法制国家靠法制,人治国家靠禁忌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法制国家靠法制,人治国家靠禁忌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11-26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2889 14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6
    呵呵,好久没来这里了,主要是手动发,还要修改格式,挺麻烦的。ANYWAY,谢谢你
    来新西兰久了,常见到这里老人惬意的生活,让人心生感慨。1隔壁是新西兰最古老的高尔夫球场之一,有着100多年历史了。球场依山傍海,风景非常的美丽,属于山地球场。新西兰的高尔夫球场一般不配球童,虽然球场也有电动高尔夫车,但绝大多数打球的人还是选择自己推着简易高尔夫车完成自己的球洞。这里高尔夫价格也很亲民,几十纽币即可,虽然比新西兰有些乡村俱乐部的10块/20块纽币略贵,但也还是完全可负担的水平。风和日丽,甚至小雨绵绵时,我都能见到两三人一组的银发一族,穿着典雅,推着高尔夫车,在球场优雅走过。举手投足之间,那份惬意和精神气,让人不禁感叹他们的活力。他们并没有因为老去而忽视自己的仪容,依然活的精彩,气质依旧。图片来源:http://www.pupukegolf.co.nz2附近的Centennial park 古木参天,早上送完小孩,如果不忙,我偶尔也会在森林里散散步,短则半个小时,长,可以走2个小时。散步时,我常能见到做义工的满头银发的老人,头戴帽子,带着各类工具,三五成群的在森林里忙碌。修补步道上损坏的部分,安装控制老鼠数量的TRAP,登记各类珍惜植物的生长状况等等,他们都在忙碌着。甚至公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11-26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3154 10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11-26
    来新西兰久了,常见到这里老人惬意的生活,让人心生感慨。1隔壁是新西兰最古老的高尔夫球场之一,有着100多年历史了。球场依山傍海,风景非常的美丽,属于山地球场。新西兰的高尔夫球场一般不配球童,虽然球场也有电动高尔夫车,但绝大多数打球的人还是选择自己推着简易高尔夫车完成自己的球洞。这里高尔夫价格也很亲民,几十纽币即可,虽然比新西兰有些乡村俱乐部的10块/20块纽币略贵,但也还是完全可负担的水平。风和日丽,甚至小雨绵绵时,我都能见到两三人一组的银发一族,穿着典雅,推着高尔夫车,在球场优雅走过。举手投足之间,那份惬意和精神气,让人不禁感叹他们的活力。他们并没有因为老去而忽视自己的仪容,依然活的精彩,气质依旧。图片来源:http://www.pupukegolf.co.nz2附近的Centennial park 古木参天,早上送完小孩,如果不忙,我偶尔也会在森林里散散步,短则半个小时,长,可以走2个小时。散步时,我常能见到做义工的满头银发的老人,头戴帽子,带着各类工具,三五成群的在森林里忙碌。修补步道上损坏的部分,安装控制老鼠数量的TRAP,登记各类珍惜植物的生长状况等等,他们都在忙碌着。甚至公
    2711 7
  • Alex三水 回复了帖子 2017-11-20
    龙婆还真是多才多艺!
    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婆厨】It’s avocado season in NZ. Chef Cathay’s guacamole dip is sooooooo.......good!!!又到了牛油果的季节。婆自制的Guacamole 鳄梨色拉酱(一种含鳄梨泥的墨西哥凉拌酱)配wasabi 味的Rice Crackers ,好食到冇得顶!嘻嘻
    龍婆活著 1731 10
  • Ivy缘游 回复了帖子 2017-10-25
    客气啦,希望在这里帮到大家
    不知道有多少新移民妈妈像我一样——将这一次“隆重”的跨国迁徙,当做自己职业的转折。可能,我们厌倦了国内节奏过于紧张的工作,也可能我们自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真爱。于是,寄希望于生活地点的改变,会将我们带入新的职业跑道,甚至是开启一番新事业的可能。至少,我是这样的。临出发前,我信誓旦旦,说什么也不再从事原来的专业,为了兼顾照顾孩子和养家糊口,做点简单劳动才是完美的余生。一年的路走过来,自我认知、自我否定、自我突破轮番来袭。在陌生环境下的摸索是孤独和无助的,却也是新鲜又有趣的。不可否认,中间很长一段时间,我是迷茫的,找不到出口的。与其说移民是人生的转折,不如说是放弃了曾经套在自己身上的厚重的壳。移民让我得以看清自己,迫不得已为了生存摸索着前进。试想,一个已经逼近40岁的中年女性,不想完全复制前面十几年的工作痕迹,却没有像烹饪裁缝理发这样的过硬手艺,还要照顾到生存和家庭,未来的日子该怎样安排?时间总会给我们答案,果不其然,一年多以后,未来的样子渐渐清晰,心越来越踏实,我觉得有必要在此时把过程写下来,给自己,也给和一年前的我一样的新移民妈妈。所以,这篇不是鸡汤,也不是单纯的故事,是在
    Ivy缘游 3483 8
  • Ivy缘游 回复了帖子 2017-10-25
    客气啦,希望在这里帮到大家
    不知道有多少新移民妈妈像我一样——将这一次“隆重”的跨国迁徙,当做自己职业的转折。可能,我们厌倦了国内节奏过于紧张的工作,也可能我们自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真爱。于是,寄希望于生活地点的改变,会将我们带入新的职业跑道,甚至是开启一番新事业的可能。至少,我是这样的。临出发前,我信誓旦旦,说什么也不再从事原来的专业,为了兼顾照顾孩子和养家糊口,做点简单劳动才是完美的余生。一年的路走过来,自我认知、自我否定、自我突破轮番来袭。在陌生环境下的摸索是孤独和无助的,却也是新鲜又有趣的。不可否认,中间很长一段时间,我是迷茫的,找不到出口的。与其说移民是人生的转折,不如说是放弃了曾经套在自己身上的厚重的壳。移民让我得以看清自己,迫不得已为了生存摸索着前进。试想,一个已经逼近40岁的中年女性,不想完全复制前面十几年的工作痕迹,却没有像烹饪裁缝理发这样的过硬手艺,还要照顾到生存和家庭,未来的日子该怎样安排?时间总会给我们答案,果不其然,一年多以后,未来的样子渐渐清晰,心越来越踏实,我觉得有必要在此时把过程写下来,给自己,也给和一年前的我一样的新移民妈妈。所以,这篇不是鸡汤,也不是单纯的故事,是在
    Ivy缘游 3483 8
  • Ivy缘游 回复了帖子 2017-10-25
    希望详细的信息能帮到大家
    最近有不少新移民朋友,问我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我仿佛看到了半年前正在为YY找幼儿园的自己——有点焦虑,因为不知道孩子是否能适应完全有别于国内的学龄前教育;有点无从下手,到底在一个陌生城市,我们失去了所有的人脉,没有了能打探消息的渠道;甚至有时还有点“揪心”,因为变化带来的不安,因为语言这个“生猛”的障碍;当然,更多的是好奇和兴奋,在这个据说是对孩子特别有爱的国家里,老师会怎样对待这群小家伙们呢?在刚来到这个城市的首要个月,我们本来并不着急找幼儿园,但YY一直和我们说,“我感到孤独”,或是“我的朋友们都在北京呢”,这样的话,我听了有点吃惊,一个刚刚三岁半的孩子,怎么如此多愁善感起来。于是在YY给我们的“压力”下,我们开始为他找幼儿园,很幸运我们抵达奥克兰一个月,YY就顺利进入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就读。而最近,虽然我们一家都对这家幼儿园恋恋不舍,却也不得不给YY转到一家私立幼儿园,以满足我有更多自由时间的期待。也正因此,我在一段时间里,参观了家周围三公里以内大概20几个私立幼儿园,获得了很多非常一手的信息。幼儿园的种类和国内一样,幼儿园有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之分,而我探访的幼儿园,也只限于这两
    Ivy缘游 2.1w 6
  • Ivy缘游 回复了帖子 2017-10-25
    幼儿园还是建议在家附近找,使用我在文中提到的方法,会很方便的找到附近的幼儿园,逐一去探访就好,每个家长和孩子需求不同,适合自己就是最好哒
    最近有不少新移民朋友,问我关于幼儿园的问题,我仿佛看到了半年前正在为YY找幼儿园的自己——有点焦虑,因为不知道孩子是否能适应完全有别于国内的学龄前教育;有点无从下手,到底在一个陌生城市,我们失去了所有的人脉,没有了能打探消息的渠道;甚至有时还有点“揪心”,因为变化带来的不安,因为语言这个“生猛”的障碍;当然,更多的是好奇和兴奋,在这个据说是对孩子特别有爱的国家里,老师会怎样对待这群小家伙们呢?在刚来到这个城市的首要个月,我们本来并不着急找幼儿园,但YY一直和我们说,“我感到孤独”,或是“我的朋友们都在北京呢”,这样的话,我听了有点吃惊,一个刚刚三岁半的孩子,怎么如此多愁善感起来。于是在YY给我们的“压力”下,我们开始为他找幼儿园,很幸运我们抵达奥克兰一个月,YY就顺利进入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就读。而最近,虽然我们一家都对这家幼儿园恋恋不舍,却也不得不给YY转到一家私立幼儿园,以满足我有更多自由时间的期待。也正因此,我在一段时间里,参观了家周围三公里以内大概20几个私立幼儿园,获得了很多非常一手的信息。幼儿园的种类和国内一样,幼儿园有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之分,而我探访的幼儿园,也只限于这两
    Ivy缘游 2.1w 6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20
    想见识下三涵爸爸
    本期人物介绍三涵妈妈:1992年出国,在北欧瑞典拿到硕士学位,2001年来到美国至今,曾经在药物公司做研究员十几年,后改行做地产经纪。现在居住在美国的新泽西州。三个儿子,老大康奈尔计算机专业和语言学双学士,老二2013年进入哈佛二年级休学创业至今,现在两个大的都在自己的公司里上班,老三在上12年级,正在报考大学。---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能说说一下他们教育情况吗?老大在北京出生,出国的时候是四岁。80年代末,人们对孩子的早教没有现在这么闹腾,上单位幼儿园就是了。在瑞典读博士硕士学生一点都不穷,我们都有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可观的奖学金,数目和实验室的技术员不相上下。只是我们那时候的消费观念跟不上,所以感觉过的苦哈哈的,不过住房比国内要好很多。我们那时候在北京高校的筒子楼里住。到了瑞典我们就有自己的公寓,尽管小点,但是条件非常的好!到了欧洲首先是我们自己求学的事情大,孩子只要有人看就好了,从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正常的养孩子。可悲的是现在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养孩子了。作为正常的家庭生活,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业,孩子健康,每天日常生活三餐妈妈打理,下班回家大家聊天说话吃饭,看
    小边 8522 18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20
    很有风情
    今天是印度族的屠妖节(Deepavali Day),也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期,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每个种族的大节庆都是全国公共假期,所以新加坡的一些公共假期是国内闻所未闻的,主要有华族的春节,马来族的开斋节、哈芝节,佛教的卫塞节,印度族的屠妖节,基督教的圣诞节、耶稣受难日,这些节日都是公共假期,一个种族的人民过节,其他各种族的人民也跟着沾光放假,确实的种族和谐!俺在新加坡也过了十几个屠妖节了,但却从没认真地好好地走一走小印度,可今年我好像对印度文化突然有了兴趣,屠妖节前去了两次小印度,重新见识了小印度之五彩缤纷、原汁原味的印度市井风情,每次去都逛到腿脚酸痛,可离开时却都觉得意犹未尽还没逛够,呵呵!2017年9月19日,首要拨小印度观光团出发,我和项姐、闵小妹三位姐妹相约在小印度地铁站不见不散,闵小妹是学导游的,对印度文化有一种狂热的热爱,她自告奋勇来给我们讲解,因为还有年幼的儿子,她领着女佣、抱着儿子来给我们义务讲解,好有爱!我们首要站来到小印度最漂亮的房子——陈东龄故居,这里是小印度收关的华人住宅,这座房子感觉把世间所有的色彩都用上了,陈东龄是一位当年在小印度开糖
    Prisca1966 3617 8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7
    想起今年英国那场爆炸,几个流浪汉冲进去救人,
    周末逛画廊,基本是我们家周末生活的一项固定内容。平时我们与自己喜爱的画廊都有电邮往来,一旦有新画展,我们都会首要时间收到通知。昨日,Gow Langsford Gallery 自豪地展出John Crawford 花了三年时间,记录25位街头流浪汉的生活,用iPhone手机拍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黑白肖像摄影作品。每一幅肖像傍边都附有肖像主人翁的真实故事!读来让人感慨万千!他们大都是社会底层人士,因着各种原因而自己选择留宿街头,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我并感觉不到他们对生活的悲观!有些甚至在留宿街头期间,完成大学学习,取得文凭。很多人将留宿街头作为人生阶段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过了某个阶段,又会选择定居于家中。这也反映出新西兰这个社会高度的自由和包容度。当然,露宿街头大多还是无奈的选择!而且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Gow Langsford画廊自豪地主办了OnThe Street肖像画展,其中筹集到的捐款将100%的交给Auckland City Misson 慈善机构,以改善这些街头流浪汉的住宿和餐饮问题。图片来自海那边APP图片来自海那边APP
    云乡漫游 2252 2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7
    理念也许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能不能贯彻落实
    槭树街艾林(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潜在的天才)不久前,2017寰球物联网博览会上,马云说未来最担心中国的教育,说教育应该“让孩子做很好的自己,只有让他们成为很好的自己。” 这也是他开办的云谷学校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很好的自己”。这个理念既有人性又有格局。让孩子考高分,上名校,进大公司,挣大钱,是“抻"着孩子养育;而从孩子自己的特点出发,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他成为很好的自己,是“顺”着孩子养育。显然,后者更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喜欢自己、相信自己有价值的幸福的人。其实,这个理念跟新西兰幼教一直奉行的教育目标,非常接近。新西兰的幼教大纲 《Te Whariki》(2017),前言里写道:“All children are born with immense potential. Quality early learning helps our children begin to realise that potential and build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later learning and for life. ”“所有的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巨大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7
    哈哈哈 果然是每个人眼里有个不同的新西兰
    相信选择移民新西兰的朋友原因各不相同,有因为空气,教育,福利,甚至为了LGBT能够合法结婚。而我嘛,除了冲着自由意志,男女更加平等以外,在新西兰生活了2年多以后,我决定在我的清单上加上1条:这里的人好纯朴,真正让我感觉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相信大家都对在新西兰搭公车,上车对司机说你好,下车说谢谢这事儿已经耳熟能详了。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后导致我回国搭公车的时候,上车对司机微笑致意的时候,司机一脸懵逼,他的内心os一定是:这人我认识吗?为啥朝我笑? 走在路上,只要你左顾右盼,脸上露出迷惘的表情,就会有好心的路人上前来问你需不需要帮助。话说,来新西兰这么久,我感觉得我把对陌生人的戒心弄丢了,在电梯里对视的时候也习惯性地相视而笑,有的时候也会拉拉家常。就算住在公寓里,隔壁邻居也都相互认识。我邻居养的喵可以算是整层住户的宠物,每家都认识它,楼道里见到都会陪它玩一会儿。所以喵去世的时候,主人特意贴了一张讣告在楼道,通知这层楼的邻居。在这两年多期间,我也经历了一些所谓的“奇遇”,让我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人情味的社会啊!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小片段,特别想分享给大家。01记得有一次去一个不太熟的地方,全
    简洛梓 2532 4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7
    感觉这些课程都很是实用啊。看标题还以为是返回母校参观
    我们高中的返校夜是10月12日周四。这是我为自己的孩子收关一次的返校夜。三个孩子我应该是返校36次,加上为两个小留学生在私立高中返校两次,总共参加38次返校夜。尽管身经百战,但还是不能适应快速的节奏,找不到教室。居然在收关一次也是头一次走错教室,听错课。好在没听到的是音乐课,这个课我已经听了7次了,大同小异。好像是潜意识的不想参加。三儿在学校的乐队从高二年级开始一直都在较高乐队,这两年还是首席小号手。明年开春又要到西班牙去旅游演奏,因为老二去过了,我觉得三儿不能错过。弄得他明年开春两次大的旅游,西班牙的乐队游和毕业生的迪斯尼乐园游。加上夏天我给他的高中毕业的奖励游,花我不少的银子。老小在家就是吃香啊。三儿选了4门AP课,AP经济,统计,法语和英语文学课。这些课听上去都很难的,而且共同特点就是所有的老师都为AP考试做准备。每门考试都要考很长的时间。老师还一再强调,孩子们上大学了,这些AP课可以算学分。三儿因为嫌AP物理太难,选了荣誉课ISTEM,这门课我看最实用,最有意思。三儿也很喜欢这门课还有任教老师。这门课是新设立的,老二那时候就没有。老师演示了历届学生所做的课题,真的令人惊艳,好学
    三涵妈妈 2398 4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3
    照片很生动
    BONJOUR! 欢迎参加两年一度的阿卡罗阿法国节!班克斯半岛(Banks Peninsula)位于新西兰南岛东海岸坎特伯雷地区,和南岛的较大城市基督城临接。在半岛国道75号的尽处,有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小镇:阿卡罗阿(Akaroa),此镇平时的常住人口只有几百人,而每隔两年的十月,却会有近万人来到这个小镇,庆祝两年一次的法国节。阿卡罗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法国风情,从街道的命名和建筑风格就可见一斑,同时这也体现在传统美食上,早期法国殖民者也将葡萄带到新西兰种植。此外小镇还有小型博物馆,向您讲述这片土地的传奇故事。处处可见的法兰西国旗元素。今年的法国文化节在10月7日,和往年一样,安排有重现历史的表演和游街活动,另外有法国风情的集市。早早来到现场,已经有几千人聚集在海滩,等待八点三刻开始的“登陆”表演。八点三刻,演员们身穿19世纪服装,开始重现了法国人登陆新西兰的过程,这段历史要从1838年开始:1838年,法国船长让朗格卢瓦(Jean Langlois)来到阿卡罗阿,与当地的毛利洽谈后买下了阿卡罗阿半岛。1840年,在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支持下,一艘法国军舰开赴新西兰,同行的还有80位法国移
    高乐高峰 2780 2
  • 洛菲克 回复了帖子 2017-10-13
    品相还不错
    海那边给这个月获奖的写手们出了个题目:你在海外吃过的最不可思议的食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在瑞典吃过的一种叫酸鲱鱼。我生长在渤海边,从小就能忍受臭鱼烂虾的味道。我们村里家家都存有咸鱼,虾酱和螃蟹酱。那年月没冰箱,只能用盐来腌制海鲜,放到冬天去吃,弄的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腥味,害得从天津市里来的老师家访都头疼。到现在我都看着这些东西很心动,有一年,大姨送给我妈一罐用虾酱腌制的咸菜,家里没人吃,我从美国回去探亲,一周就给吃完了。那叫一个咸,就是因为有腥味才与别的咸菜不一样。在瑞典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我的导师聊天,说起吃咸鱼的事情,他给我推荐了酸鲱鱼(SURSTROMMING)正确的写法O上有两个点。这种鱼在五六月份被捕捞上来以后,就腌制发酵,大概到8月中就可以吃了。味道闻起来又酸又臭,不过吃起来还是不错的,起码是我喜欢。但是就像对待臭豆腐一样,再喜欢吃的人,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我只吃过一次。如果这个罐头放在温度高一点的地方,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从网上下载三张照片
    三涵妈妈 1875 2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