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健/图)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呼吸科专家刘清泉最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到雾霾天,就有不少胸闷气喘的患者登门就诊,诉说的症状符合患病特征。然而一做检查,有一些就诊者却并无相关疾病。他判断这和自身情绪紧张有关,就给患者开了一些疏肝理气的药物,往往很快见效。“因为雾霾天气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没有显著增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反而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怀疑自己得了哮喘。”空气已成了全民最为关注的焦点。从2016年12月中旬至今,京津冀区域深陷雾霾频发高发的“魔咒”,久蕴不去。形成了罕见的“跨年霾”。每天早上醒来点开手机App,查看空气质量指数,已经成为了不少北方城市居民的标配。在舆论普遍聚焦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之余,有一个隐秘群体却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他们不关乎咳嗽、气喘、肺癌,关乎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可能自杀。2017年1月6日,经济学家汪丁丁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雾霾抑郁症将成为北京地区最常见且高发的心理障碍。”一位年轻妈妈看到这段话后,深表赞同。她刚带着年幼的女儿从外地度假回来,走出机舱那一刻,闻到扑鼻的煤烟味,让她确信自己得了“雾霾抑郁症”。雾霾抑郁症?汪丁丁教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