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囡是上海人,以前住静安区修德新邨。新邨以成都路为界往东黄浦区,向南是南京西路而背靠的是凤阳路。记得以前南京西路和成都北路口有栋大洋房,那是由新成中学改为时代中学,文革后又改名为成都二中,现在全都消失了。胖囡最近才知道这是盛宣怀造的收关一所洋房,后面五排整整齐齐的连棟新式里弄房子加上围住弄堂的沿街一排共六条也曾是他出资建造然后准备出租或出售的。胖囡又读到“...上海的民宅,从经济文化的落差上,可以分为弄,里,坊,邨,楼五大民宅的类型称谓,档次和身份尽在其中...。”据说当年盛家请个本家当造房监理,用的建材和做工均优质。“...以'邨'冠名的房子,也可能是在弄堂里,较具有标志意义的是蜡地钢窗——长条柳桉打蜡地板和钢窗,有独用的卫生设备,弄堂口有铁栅栏门,或许在大跃进时拆去炼了钢铁,但是铁门痕迹还在..” 按这说法修德新邨也就名副其实这标准了。每条弄堂十二棟楼以偶 数为门牌号,三楼前有小凉台后有晒台,底楼还有一方小花园。新邨收关一排沿街楼把修德新邨面临着成都路和凤阳路转角围住,成为一个完整的“邨”部落。修德新邨建成后据说当时的售价为二十根金条一栋楼,当年多数为有文化有经济能力的人租或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