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疫情下,有一批小企业主,过得很艰难。
2018年,Queen’s Rise美食广场在昆街125号大张旗鼓地开张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个新区对标Ponsonby, Viaduct和Britomart,要打造成奥克兰新的时尚美食中心。
然而,在开业3年后,这里已经命悬一线。
疫情的冲击,是餐厅倒闭的主要因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去年8月奥克兰第二次封城后,Sally Chen的水果沙拉店就被迫关了。
Chen说:“我们只是想离开这个地方,重新开始。”
这个生意,让她亏了至少20万纽币。对于她这样的小企业主来说,日子确实很艰难。
Queen’s Rise最初的11家餐厅,现在几乎全倒了。只有1家名叫Panda Town的仍在坚持,这是一家以饺子为主的中餐厅。
而像Chen一样倒闭的企业主,几万纽币的押金还迟迟没有要回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一年多,我们看到了太多倒闭的故事,有人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还有人关掉了陪伴自己走过几十年的老店。
然而,也不总是只有坏消息。
也有人在疫情下,终于实现了自己开店的梦想,比如Margaret Richardson。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04年,Margaret从南非移民到新西兰,定居在南岛。2012年,她又搬到奥克兰生活。
开一家自己的手工染织店,是她这辈子较大的梦想。但奥克兰天价的租金,一直让她止步不前。
最近,她的小店终于在Albany开张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说店不在市中心,但有自己的门廊和花园,符合她的一切想象。
店里的大多数衣服都是用马海毛做的,她亲手染色、烘干、重绕、编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中编织是最重要的一环,钩针、缝纫、打结、熨烫,都是纯手工制作。
“我从不遵循某种模式,所以我的每件衣服是少有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还成立了一个编织小组,大家一起编织、聊天、喝茶,互帮互助。
Margaret今年已经86岁了,但她不希望人们把这个当成故事的重点。
“只强调年龄是粗鲁的,和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一样令人讨厌,它不仅仅是一种贬低。”
“我不在乎我的年龄。相反,我对这一年纪感到十分开心,但不想它被强调。”
“我做着自己的生意,开着自己的车,所以我不明白86岁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主导着自己的生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Margaret还打算做手工童装和新娘礼服。
她说,她比大多数人都知道,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可能需要些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