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管部门对阿里巴巴开出180多亿的天价罚单。
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中国反垄断部门有史以来做出的较大罚款,也是反垄断执法的标志性事件。
去年12月24日,四部门就已经入驻阿里进行调查,不过一日之内就结束了,加上之前象征性的罚了50万,大家当觉得这是对平台经济的爱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没想到,处罚还是来了,而且是较大额处罚,看来国家反平台经济垄断的决心很大。
对此,阿里也迅速给出了回应。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天价罚单,因何而来
这次被罚还要追溯至去年。
去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当时受阿里被调查影响,阿里巴巴股价当天大跌13.37%,市值一夜蒸发超900亿美元。
随后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最终核定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02
“二选一”风云
所谓“二选一”指的是为了追逐商业利益、打击竞争对手,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平台、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的行为。
“二选一”的本质是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他性交易”,是大平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强行让商家“站队”的竞争方式。
中国互联网界最早的“二选一”是360和腾讯的“3Q”大战,发生于2010年,那一年腾讯给了它10亿用户两个选择:
要么装载360软件的,而QQ会停止运行,要么卸载360软件,QQ才能登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首要个二选一公案。几年后,“二选一”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开始被大规模滥用,特别是电商领域,尤为泛滥。
2013年,京东在家电行业发起价格战,要求商家“二选一”选边站。当时主营电器的苏宁指责京东不应该“强行锁定商家后台、强行拉商家参与促销”,并称这种霸权行为——
“过去30年闻所未闻”。
风水轮流转。两年后的11月,京东称阿里巴巴胁迫商家“二选一”,并实名向原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2017年7月,京东与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将联手抵制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
随后天猫发表声明,嘲讽对手是 “碰瓷式竞争”, 一遇到竞争就拿 “二选一” 来误导公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8年10月,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称,已入驻拼多多平台的部分品牌商家在天猫的要求下被迫提前退出拼多多3年庆活动主会场活动、下架商品甚至关闭旗舰店。
2019年,“二选一”继续上演,因天猫要求格兰仕“二选一”,格兰仕将天猫告上了法庭。
五年时间,淘宝面临后旗之秀,特别是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祭出了“二选一”的大棒,没想到这根棒子最终打在了自己身上。
03
天价罚单,对阿里影响大吗?
182.28亿元罚款,数额之大,中国商业史上罕见,但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大吗?
客观来讲,鲸爷觉得影响不大。
182.28亿元当然是一笔巨款,罚款力度不可谓不高。但阿里巴巴2020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就高达1143亿元,这次处罚的182亿元,也就只有一个季度收入的不到1/9,所以这次罚款也只是皮肉之苦,远谈不上伤筋动骨。当然,威慑力是足够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总而言之,这反垄断是来真的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这其实是个利好。
因为处罚的靴子终于落地,这也意味着蚂蚁的整改完成可能也快了,这对于之前资本市场的无边际的担忧反而是好事,看起来,利空出得差不多了。市值近5个月跌去2000亿美金,这可能也是阿里股票长期回暖的开始。只要未来阿里合规经营,这一关基本上就过去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04
反垄断,是为了打倒巨头?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发现,从去年开始,互联网监管一改审慎包容的态度,突然收紧。
早在2020年初,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因实施垄断行为被罚3.255亿元。
随后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均受到定格处罚,这其中敲山震虎的意味愈来愈明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实,不仅我国在反互联网垄断,全寰球都在反。
12月15日,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就是为了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欧盟自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今年11月,印度也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土耳其直接向谷歌开出了2560万美元反垄断罚单。
全球都在反垄断,那么反垄断的目的是什么?是打倒这些互联网巨头吗?
不是的。
反垄断的首要个目的是让互联网巨头们守规矩。
几年前,大家都沉浸在互联网+的狂热之中,凡是互联网,都会被贴上了创新标签,是创新就要被保护,所以监管部门一直对互联网企业保持审慎包容的态度。
但一些所谓的互联网创新公司,却慢慢不把监管当一回事了,比如最近阿里巴巴下架的存款产品,根本就没有牌照,它是“无证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互联网金融看重盈利,却无视风险,暴雷的P2P和蛋壳公寓,都是创始人自作聪明,大玩金融杠杆游戏。
鼓励创新的大环境没有变化,但创新也要守规则,不能为所欲为,自作聪明。
反垄断另一个目的是为“下一个阿里巴巴”开路。
欧美国家正是通过反垄断制约了微软、IBM等传统科技巨头,才促使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互联网新锐崛起。
这样来看,现在对阿里巴巴进行反垄断,其实是为了给“下一个阿里巴巴”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到底,垄断会导致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头部效应就越来越强,一些新兴的电商公司很难存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死掉了无数的电商公司,当然这些电商公司的倒闭,并不完全是因为行业垄断造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垄断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会压制行业创新,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并且互联网的垄断,可能扼杀未来创新。
每一家能拥有创新能力和超越他们潜力的公司,都会在萌芽阶段被贴上这些旧巨头的标签。这不是创新,这是创新杀手。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一些业务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那么整个经济的活力也必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现在的反垄断,其实就是为了给有潜力的小企业开路,源源不断激发社会的创新力,如此,我们才不会赢在了互联网时代,却输给了下一个时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更多精彩内容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