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1年3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农民在为种植的马铃薯覆盖地膜。武纪全/人民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了解,中国粮食已经保持“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参与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基本面持续向好。只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一定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2020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迈上60%的新台阶。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我们在实践中尝到了科技甜头,现代化的育种、栽种技术,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效提升了质量。”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代表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1年1月6日,在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遂昌分公司里,工人们忙着将筛选完成的新种子归仓。章建辉/人民图片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湖北潜江市市长龚定荣代表表示,“我们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1年2月28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碧溪镇曲斗村,高标准农田油菜花竞相开放。邓和平/人民图片
据悉,2021年,中国要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当前,中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龚定荣代表建议,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以农业服务组织为依托,解决好小农户粮食生产中的耕、种、防、收难题,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人民日报记者朱隽、王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