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印钞机!最让国人疯狂的暴利生意,连华为都眼红!

来自:Mr海 0 0 2021-03-12

上周,华为高管回应涉足养猪传闻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曾公开表示,华为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这也是继网易、京东、阿里后,又一家科技巨头宣布进军“养猪业”。

针对外界议论的“华为入局养猪行业一事”,段爱国在采访中回应称,华为不会亲自去“养猪”,而是赋能企业养好猪。

近几年,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京东等都想在养猪行业分一杯羹,而科技巨头们纷纷投身“养猪大业”,其中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养猪的高利润。


01

暴赚270亿,移动的印钞机

自从数千年前首要批家猪被驯化出来后,猪肉就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挚爱。到如今,猪肉已经成为日常消费必备品。

中国人有多爱吃猪肉?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达1.13亿吨,中国猪肉产量达5415万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但仍然供不应求,当年猪肉进口量120万吨。也就是说,中国吃掉了寰球上一半的猪!同年非洲猪瘟爆发,使猪肉供需缺口进一步增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月25日,养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暴赚270亿元~290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达300亿元~320亿元。照此计算,作为一家养猪企业,牧原股份日赚接近1亿元。

那么,为何业绩如此之猛?对此,牧原股份做了解释:

2020年公司销售生猪1811.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76.67%。也就是说,牧原股份在2020年平均每天大概能卖5万头猪,销售一头猪的净利润超过1600元,堪称移动的印钞机。

当然,牧原股份的暴赚并非孤例,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养猪企业的业绩预告,2020年业绩普遍翻倍。普遍表现为出栏量大增,有的猪企利润增长1000倍。

养猪企业个个都是盆满钵满,各行业大佬们都开始眼红,纷纷杀入养猪行业。


02

猪圈变战场

互联网巨头布局智能养猪

不过,养猪虽然暴利,门槛却不低。

对于养猪的难度,行业老大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也早有表示:

“很多人觉得养猪很简单,是技术低下、产业落后的代名词,其实并不是这样,养殖业其实门槛很高。”

特别是随着规模增大,养猪难度也越大。一个养猪大厂,管理成本极高,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种难度早在万科入局时候已有显露。

2014年,王健林宣布在贵州投资10亿元,目标是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

然而刚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万达就放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彼时给出的解释是:“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并非是王健林不贪恋养猪的暴利,而是踏出了半只脚便感知到了养猪的水有多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因此,除了网易,善于捕捉受众痛点的互联网巨头们,都没有动过自己养猪的念头,而是选择做投入较少、风险较小的To B生意,通过运用大数据、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物流算法、怀孕诊断等科学技术,布局自己的养猪版图。

网易、阿里、京东、华为等科技大厂先后推出的“养猪计划”,出发点或许是为了解决牧原们的切肤之痛。


03

互联网巨头的花式养猪

互联网与养猪,当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组成CP,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大厂出手,养猪的精细化程度可谓是花样百出。

网易:精心度令人羡慕

互联网养猪,由“养猪大户丁磊”首开先河。

网易味央自2009年宣布投入养猪事业起,陆续投入上亿元。网易味央采用自营农场采用人性化养殖渗透模式,致力让猪生活在一个较舒适的环境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睡公寓、听音乐、蹲马桶、喝深层地下水,喂食采用全自动液态粮饲喂系统,猪食据说人也能直接食用,让不少人感叹“人不如猪”。

阿里: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猪场母猪的年平均产崽约为15头,而美国为25头。这说明中国每头猪比美国每年少生10头,而且养一头猪的成本是美国的两倍。

因而阿里养猪,把目光主要放在了母猪身上,致力于让母猪多产仔。

阿里云研发出“怀孕诊断算法”来判断母猪是否怀孕。养猪场内的多个会自动巡逻摄像头会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AI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对未能受孕者,系统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授精,从而提高母猪产仔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语音识别技术和红外线测温技术来监测猪崽的健康状况,通过分析猪的咳嗽、叫声、体温等数据,发现异常能够首要时间发出预警。

据数据统计,这套系统成功让养殖场母猪产仔量平均多产了3头,猪仔的死淘率降低3%。

京东:猪也能刷脸

京东养猪把精力主要花在了差异化饲养上。

京东的“神农大脑”可实现“养猪智能化”,其中“猪脸识别”最受关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养殖场可通过“刷脸”识别,确认每头猪的身份,把给料数据和体重数据对准到每一头猪。

也就是说,落到京东手里的猪,少吃或多吃一口都不行,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据京东测算,这套系统养殖人工成本减少了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出栏时间平均缩短5~8天。如果全中国所有猪场都用上这套系统,每年可降低500亿元的成本。

巨头养猪,恐怖如斯。


04

巨头养猪,不务正业?

巨头斥巨资进军养猪行业,可能又会被诟病不务正业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资本的进入,能促使养猪向产业链时代前进,生猪行业的竞争重心转向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智慧养猪”的想象空间在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人解放出来,不仅减小了疫情等不确定风险,也将加速猪场向标准化、无人化过渡。

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慧养猪”注定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