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被印度关进集中营的华人女孩
在印度加尔各答唐人街,一位叫做莫妮卡刘的知名华人餐饮企业家,坐在自己的“北京”餐厅里,依然对多年前印度政府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62年,还是小女孩的莫妮卡刘,和家人一起,被印度政府送进了集中营。她和所有被送进来的华人一样,像对待罪犯那样被编了号,她的编号是880。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共有3000多名华侨被抓进了集中营,其中三分之一是妇女,三分之一是12岁以下的儿童,年纪最小的是出生仅4个月的婴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华侨并没有犯罪,他们只此的错,是华人的身份。当印度在战场上失败之后,他们成为了恼羞成怒的印度政府的出气筒。
莫妮卡刘进集中营的时候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在这里她和家人一待就是5年,在该入学的年纪,错过了5年受教育的机会。不过和另一些华人相比,她和家人的遭遇还算是幸运的。
运送华人到集中营的火车在路上开了七天七夜,不允许下车,也没有食物和水,许多人就这样死在了路上。而到了集中营之后,艰苦的环境和印度守卫不时的殴打,又让一部分华人命丧他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莫妮卡刘至今依然记得,那五年酷热、饥饿、恐惧的日子,以及每日里母亲的哭泣和父亲的叹息。
面对国际舆论的压力,印度政府也不得不出来做点秀,拍一些集中营一片和谐的照片。莫妮卡刘就被喊去欢迎前来”探望“的印度高官,几天后,一张印度高官与华人孩子亲切交谈的照片登在了报纸的头条,人群中就有莫妮卡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任人宰割的华人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在集中营里度日如年。
而等他们终于又毫无交待的获释之后,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绝望。他们的房屋、工厂、店铺和财产全部被没收了,那是他们十几年打拼甚至几代人的积攒。从清朝末年开始,大批中国人就前往印度谋生。其中,有英国殖民者重金招募来的中国茶农,在阿萨姆地区种植茶叶,盛名的阿萨姆红茶就是因此而来。
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光是加尔各答这座城市的华人就达到了2万多。
华人们大多从事皮革、餐饮、零售、牙医等行业,其中皮革业的从业率更是达到了25%。那是因为在印度皮革业被视为低种姓的职业,大多数的印度人都不愿意从事,华人进入这个行业非常容易,大批广东梅县人通过亲戚乡邻的携带,来印度做皮革,从给人打工,到开设小作坊,再到开设工厂。
较高峰时期,加尔各答有70多家较有规模的皮革厂,几乎全部都是华人开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人皮革厂
当时加尔各答的唐人街,逢年过节舞龙舞狮,鞭炮齐鸣,相比起国内的战火纷飞,这里华人的生活要惬意很多。
昔日的繁华如梦。
当莫妮卡刘一家人重获自由走出集中营时,全家人的财产只剩下父亲兜里的24卢比,父亲说:“这点钱还不够一家七口人吃一顿午餐”。
2、
印度唐人街“扛把子”
集中营事件过后,许多华人选择离开了印度,他们有的回到中国,有的去了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也有的还是选择留了下来,莫妮卡刘一家便是。
尽管日子非常艰难,除了面对谋生的压力,还有印度政府依然存在了十余年限制华人的政策,一直到80年代,印度华人每年都还要交钱来换取居留许可。
但莫妮卡刘的父母还是在千难万难中想尽一切办法,撑起了这个家。
一开始,一家人租住在破旧的房子里,靠母亲每天做“馍馍”,也就是印度的饺子谋生。每天清晨母亲做好“馍馍”后,一家人都出去吆喝叫卖,每日盈余也只够糊口而已。那段辛苦的日子,也让莫妮卡刘从小就学会了做餐饮生意。
也许有人会奇怪,既然印度这样对待华人,生活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回中国呢?这可能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印度华人的苦衷。
60、70年代的中国,也处在动乱和贫穷之中,再加上一些印度华人已经在当地生活多年,有的华人家庭,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代人,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是遥远陌生的故乡。
就像是莫妮卡刘一家人维持生计的“馍馍”一样,这东西至今在印度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华人小吃,可当中国人看到它们的时候,都会说这东西明明就是蒸饺啊,可是自从中国人把蒸饺带到了印度,多年之后就叫做馍馍,连华人都叫它馍馍。
而且吃馍馍还有一套标准,就是必须搭配“中国酱料”。一种在中国找不到只有印度的中餐馆才有的酱料,有酸甜,有酸辣,有甜辣,为了符合印度人的口味,还有一种加入了咖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入乡随俗,而时间久了,他乡也就成了故乡。
多年之后,莫妮卡刘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她选择的首要份事业,依然是自己开餐馆。90年代开始,中印关系开始好转,加尔各答的唐人街也开始重新有了中国味,莫妮卡刘又来到这里,开始了自己的中餐馆事业。
她说,之所以选择加尔各答,是因为这里的人有吃中餐的传统,都懂得品尝中餐。
1991年,在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她开了自己的首要家餐厅,取名“金陵”。
一开始她就表现出了毫无畏惧的勇气。刚开业的时候,许多人冲进来只想白拿东西,她抄起锅勺堵在门口,对那些人说:“这里是生意,你们不可以白拿,如果再这样无赖,就不要怪我不客气”。
她的气势吓退了人群,餐厅算是正式开了起来。从小餐馆,到大排档,再到连锁餐厅,30多年的打拼,她现在在唐人街有5家餐厅,雇佣了上百名员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曾经开玩笑,说自己是唐人街最有势力的人。“我现在可是唐人街的扛把子,你们不要有眼不识泰山”。
或许女人创业,总需要把强势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人们都害怕她,但其实她虽然外表强悍,却从来没有伤害过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无法消散的愤怒,
尚未愈合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