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餐饮行业真是让人“惊”“喜”不断。
“喜”的是瑞幸咖啡重新放开加盟,带来了本土咖啡神话东山再起的希望;“惊”的是,曾经的“果汁大王”——汇源,如今已黯然退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曾几何时,“无汇源,不过年”!在其高光时刻,市值一度飙到230亿,曾创下港交所较大的IPO纪录。
然而现在,汇源终于撑不下去,背着这些年欠下的百亿负债,宣布退市。
即将“三十而立”的国民果汁巨头,总归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01
从负债累累的罐头小厂到果汁大王
40年前,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还是山东沂源东里东村的村委会主任。
那时候的朱新礼,心里怀着对土地的眷恋,他发现村里苹果卖不掉,很多都烂在地里,便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1992朱新礼接手了一个负债累累、停产三年的罐头厂,并将主营业务转为生产浓缩果汁,目的就是为了将卖不掉的水果消化掉。
就这样,汇源果汁成立了。
当时浓缩果汁在国内还属于高端货,市场接受度不高,为了卖出这瓶果汁,朱礼新经常只身一人,背着山东煎饼去寻找客户。凭借优质的产品、山东人朴实的态度,朱新礼带回来了一笔3000吨浓缩葡萄汁的订单。
这是汇源的首要单生意,而当时汇源年设计产量不过4000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知广告重要性的朱新礼,在1997年以7000万元的巨资拍下了央视新闻联播5秒的广告权。不敢想象,汇源当年一年的销售额都没有7000万。
但是,就是这5秒,奠定了汇源风靡全国的地位。
那时候,华夏土地上到处充斥着“有汇源,才叫过年呐”的认同感!
随后几年,汇源就像是开了挂一样。2000年,汇源果汁牢牢占据市场高达23%的份额,稳坐国民饮料首要的宝座。
2001年、2002年,汇源果汁营收分别为15.4亿元、22.3亿元,利润分别达到2.5亿元和2.7亿元,市场份额跃至近30%。
02
上市即极峰,与可口可乐联姻失败
2007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敲钟,筹集资金24亿港币,创造了当时港交所较大规模的IPO。彼时的汇源占领中国果汁市场半壁江山,中高浓度果汁占了45%的市场份额,一时风光无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2007年对于汇源果汁来讲,可以说是上市即极峰日。
2008年,国际饮品巨头可口可乐向汇源伸出橄榄枝,想要收购汇源果汁。
但是天公不作美。时逢《反垄断法》刚刚颁布,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成为商务部做出的首要个否决案例。
并且当年因为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的历史大事,民间爱国热情高涨,当收购消息传出,立刻引来一片骂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项由7万网民参与的民意调查显示,有高达82%的网民持反对态度:“民族品牌怎能卖身求荣呢?”
大家忘不了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被冷藏、逐渐消失的痛楚感。
当年,汇源股价应声下跌40%。这场跨国婚姻最终夭折,也成为汇源果汁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2009年,中国果汁销量增长了9.5%,汇源果汁仅增长了0.9%,大众也不再“相信”汇源果汁,竞争对手见状纷纷抢占市场。
2014年,汇源首次出现负增长,亏损1.27亿元,2015年亏损数额达到2.28亿元。2017年,公司负债高达114.02亿元,利息支出5.04亿元。更有消息称,2013年至今,汇源出售的子公司已经多达12家,交易额达到28亿。
一代果汁大王就此跌落神坛!
03
汇源的困局
汇源退市,抛开市场竞争问题,作为果汁行业的龙头,汇源本身其实也在困局之中。
盲目扩张的上游产业
可口可乐收购案失败带来的一地鸡毛,对于汇源来说确实是个槛,但并非无法迈过。但是当时的汇源一边在急于重建销售网络,一边是创始人仍在追逐梦想。
2007年汇源果汁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前后搭建了很多工厂,并深入上下游展开并购。
大规模的扩张虽然增加了产能,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较大化利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原因,不断的吞噬着企业的利润。不得已,汇源开始出售原材料并涉足饮料代工,这也变相削弱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资本市场的赌局
对于汇源集团来说,不论是布局上游还是维持上市公司业绩,都至关重要,但是朱新礼却没把资金放在果汁这个主业上,而是对并不熟悉的资本市场有了跟建设上游果园一般的执念。
2014年,朱新礼斥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本来计划靠中石化销售回购股份赚一笔钱,但2014年11月,德源资本便将持有的2.4万中石化销售公司股份质押给了招商银行。这也就导致了2019年9月,招商银行曾申请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的财产,限额高达41.03亿元。
2019年,汇源更是牵扯进“爆雷”的先锋系中。不仅曝出欠网贷平台400万未还以果汁抵债的丑闻,更是曝出汇源集团以及旗下公司和朱新礼本人是先锋系多家公司的股东或投资者。更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汇源从先锋系的平台借款超20亿元。
家族管理沉疴难起
汇源果汁的“家族式管理”一直被外界所诟病。
朱新礼在企业管理上喜欢任人唯亲。长期以来,朱新礼的儿子、女儿、胞兄、胞弟、女婿等诸多亲属均曾在汇源出任要职。
这样的管理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朱家人”在薅自家羊毛的事上,可谓干到了奢贵。
朱新礼的女婿高勇,担任汇源副总裁期间,被曝涉嫌利用汇源的广告业务牟取巨额利润。
朱新礼的侄子朱胜彪,担任汇源旗下饮用水公司总经理期间,被曝私自把汇源商标卖了,卖给了卡瓦格博公司。
商标被大侄子卖了这事,朱新礼自己都不知道,直到官司打起来了,丑闻才公之于众。
后来,朱新礼先后请来李锦记酱料集团前CEO苏盈福、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前副总裁梁家祥等5人,担任汇源果汁CEO。
然而在家族“统治”下,职业经理人压根施展不开拳脚,但几乎没有一位任职时间超过两年。
由于高层不稳定,导致汇源果汁的公司政策持续性非常差。每次换帅,都有一批经销商成为炮灰,企业也白白耗费了精力和资金。
在各种内外因的影响下,汇源的退市可以说是必然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朱新礼农民的出身,让他在创业前期充满韧性,也让他在创业后期因循守旧。“成功”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灭一个人。
汇源果汁,这个本来承载民族期望的果汁品牌,就这样走向了没落,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了我们的回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