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新冠研究: 13%银行门把手核酸阳性 最危险的传播方式*是这个!

来自:加西周末 0 0 2021-02-0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出人意料


新冠大流行一年多,人们对它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最近,有科学家发现,通过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加油站的油泵、人行横道按钮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其实没那么高,相反,早前一直被忽视的空气(气溶胶飞沫)传播才是真正的新冠主要传播方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科学家们在去年4月到6月期间,擦拭了数百家超市的门把手、邮箱、垃圾箱等,以检测新冠。

 

结果,他们仅仅检测到29个阳性取样,占全部样本数的8%。而且,阳性样本上病毒的数量很少。

 

科学家们认为,结果显示,人们从这些物体表面感染新冠的风险“很低”,只有2000分之一的感染几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是,该研究的另一个发现就比较令人吃惊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气溶胶飞沫(空气传播)才是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散发出的新冠病毒飞沫,是新冠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认为受污染的表面传播风险小,但专家表示,人们还是应该消毒双手以保持安全。因为被感染的手触到鼻子和嘴巴时,病毒仍然可以进入人体。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因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依然是预防新冠的有效方法。

 

此外,研究者还指出,病毒可以在室内环境中生存超过24小时,不过在户外空间阳光下,病毒则不能长期生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项在人口达70万的波士顿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在4月到6月期间,不定期对城市的多个物体表面进行了350次取样。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每周都要对每个表面进行一次测试。

 

研究数据如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总体来说,物品表面的阳性比率达8.3%。


其中“含毒率”较高的是垃圾桶,有25%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银行门把手或ATM13.3%(30拭子中有4个阳性)

 

地铁门:2.5% (16拭子中有2个阳性)

 

超市门或购物篮:11.1% (36拭子中有4个阳性)

 

人行横道按钮:10.4%(48拭子中有4个阳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加油站泵或门把手:6.9% (29拭子中有4个阳性)

 

餐厅门把手:3.3% (30拭子中有1个阳性)

 

邮局信箱:0% (7拭子无阳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一研究再次打破人们的认知。早在新冠大流行前期,有实验显示,新冠病毒可以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停留数天时间。而且,世卫也宣布了病毒会通过物体表面传播。

 

于是,游乐场关闭了,怕设施表面的病毒传播;人们去超市买菜,会戴上手套,怕购物车的手柄上的病毒传播;坐电梯的人更是瑟瑟发抖,绝不敢用手直接触碰按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警惕是好事,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重视了物体表面,却忽视了空气传播

 

在疫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很多国家和地区,忙着给物品消毒,却一直不能证实口罩的有效性,使防疫走了长长的一段弯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这个研究告诉我们,新冠病毒的确能在门把手和物体表面停留,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感染源


在家收包裹的我们大可不必紧张兮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物品表面上的那些病毒,通过消毒双手就可以有效预防新冠入侵,但是,如果你不戴口罩或不戴防护效果达标的口罩,其实才更危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难怪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也说:“戴两层口罩的防护效果更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更多精彩文章



恐怖! 35岁二孩爸爸惨遭新毒株夺命 英国高官: 全球约有4000新冠变种! 可怕的还在后头…

恐怖! 本拿比素里居民区12小时内连爆枪击 2人惨死 大温太乱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