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0年厂妹,打工战神,4000亿身价,让富士康颤抖的人

来自:世界华人周刊 0 0 2021-02-01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出走富士康,到只身撑起2000亿帝国,她的胃口越来越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作者:蛋蛋姐

来源:酷玩实验室

ID:coollabs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6年,网络上出现一篇爆文,叫做《不要让富士康跑了》。

起因是有消息称,富士康要去美国建厂。而作者认为,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当时,富士康的营收是“华为+BAT”总和的两倍,接近万亿。

文中评价富士康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史里集约性最强、链条最长、规模较大的集成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最扎实的成果”。

这位作者也许没有想到,短短四年之后,就有一家大陆企业被称为“郭台铭的最强对手”“下一个富士康”。

这家企业,叫做立讯精密。

2019年以来,立讯精密的股价累计上涨600%,市值从580亿飙升至4000亿。

支撑它股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立讯居然能从富士康手里抢生意。

有意思的是,立讯精密的董事长,之前在富士康工作。

她从富士康的一个最为普通的“厂妹儿”,逆袭成为一家千亿公司的掌门人。

如果说张全蛋是富士康员工里最有名的。

那王来春,一定是最励志的那一个。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初中学历,黝黑的肤色,一口浓重的汕头口音......1989年,21岁的王来春踏进了富士康,成为了流水线上,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工。

开工的首要年,电子厂条件十分艰苦,员工每月只有50块工资,工作压力又大,一个夏天折腾下来,哀声一片。

首批来的100个女孩,回去了70个。

王来春选择留下来,继续闷不吭声地干活。

对于她来说,这点苦不算什么。不打工,就要回老家澄海风吹日晒地干农活。

王来春没得选。

下班后,当大家都回宿舍休息,她还继续留在厂里加班。

领导为此表扬她,她却怕被同事孤立,产生隔阂,就在别人睡觉时,偷偷起床回工厂。

在富士康打工十年,每一日之内,王来春都在“拼命”。

靠着这种肯吃苦、爱钻研的风格,她对每一处生产细节都了如指掌,一路从线长升到组长,收关成为手下管理数千名工人的课长。

这是当时大陆员工在富士康能达到的较高职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9年,十年没请过假的王来春没有按时出现在工厂,而是径直走向郭台铭的办公室,提交了辞职函。

她打算自己创业单干。

她与哥哥王来胜商量了许久,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投资了几十万元,购买了香港立讯公司,干起了富士康的同行——研发、生产连接线、电视机后壳、电线插板等业务。

无论如何,王来春的想法,也算是抢富士康的饭碗,但她的想法,却得到了郭台铭的支持。

他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988年,我国为了促进两岸商业交流与合作,通过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法案,允许台商来内地投资。


郭台铭闻风而动。不到年底,就在深圳宝安的西乡崩山脚下,建立了富士康在大陆的首要家工厂——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厂。

郭台铭站在破旧的五层厂房前,拿着一把橘红色大喇叭对着上百号员工宣誓:“这里将建成寰球上较大的电子工厂!”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说完后,底下鸦雀无声。

当时深圳的电子工业刚刚蹒跚起步,基础设施极差。

连最基本的水和电都供应不上,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

员工们的宿舍更是像一个沙丁鱼罐头,女工们挤在一个潮乎乎的大通铺上,时不时散发着一股鱼腥味和霉味。

就连当地水质也不合格,重金属含量高,甚至焖出的米饭都发红,被大家调侃为“红米饭”。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厂首要批员工有150个,王来春就是其中一个,也是只此坚持下来的那一个。

而吃苦和坚持,同样是郭台铭的标签。

郭台铭对王来春说:“你吃得苦,干事认真细致又坚持,我支持你创业,包括我借钱给你开业,我给你订单,让你有生意做。”

厂妹儿王来春,靠着自己汗水,成为了老板王来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郭台铭的承诺没有食言。

创业前四五年,立讯与富士康没有关系,但到了2002年前后,来自于富士康的订单开始暴增。

从那之后,香港立讯的较大客户,变成了富士康。

别人给富士康的订单,富士康做不完的,都转手交给立讯,几年内分给了王来春超过十亿的单子。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立立讯精密。创业初期,富士康继续为立讯输血,贡献了超过50%的营收。

建厂的布局也形影相随,在深圳、烟台、昆山……哪里有富士康,立讯就跟在哪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仅是订单,资金上也一样。

2009年,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入股立讯精密,投资4000万,成了立讯精密的第三大股东。

立讯像一条䲟鱼,一路依附在富士康这只庞然巨鲸身边,在它的庇护下逐渐成长壮大。

2010年,立讯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每股接近40元,王来春个人财富也窜升至23亿。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昔日爱将,郭台铭赞不绝口。

他在媒体上大肆夸赞:“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创造了很多亿万富翁,王来春是较具代表性的一位。”

反过来,王来春也是郭台铭的忠实门徒。

她曾向媒体表示:“我自己的公司从刚建厂的1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人,虽然期间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我坚持用在富士康学到的一套管理模式来经营,事实证明它是正确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立讯的车间和办公楼里,也随处可见郭台铭的影子。

比如在墙上贴满了郭台铭的“名言”:「不懂就要问,想要保住面子的人,收关连里子都会输掉」、「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等。

她本人也对郭台铭的管理风格一以贯之,不能来的比员工晚,不能走的比员工早,除了生病和出差,每天雷打不动出现在车间巡线。

有一次生产线一个员工晕倒了,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位女工打扮的“大姐”迅速冲上来,背着员工就往楼下飞奔,安全送到医院后,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是王来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靠着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老板王来春,变成了亿万富豪王来春。

紧跟着富士康,王来春的身家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作为全球较大的代工帝国,富士康吃肉,立讯喝口汤,也能吃饱。

但在富士康呆了10年的王来春明白,富士康身上,除了“管理模式”“加班”等标签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

首先,富士康非常重视技术。

虽然只是一家代工厂,但郭台铭要求富士康代工所需要的所有零件、材料,甚至是软件,必须全部都能自己造。
 
比如在2000年,富士康为索尼的PS2游戏机代工的时候,自己的技术尚不成熟,还是由日本工厂协助建立的生产线。
 
后来郭台铭一声令下,富士康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并斥重金从日本请来机器制造业的高端技术人才。

仅仅一年,等到了索尼推出下一代游戏机PS3的时候,日本人惊讶的发现,富士康已经有能力自行建构游戏机生产线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再比如,富士康自主开发的FRT软件,可以让模具研发与生产同时进行,并24小时不间断。

原本10天能交货,改良后3天就行,极大提升了交货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镜头等光学仪器的制造技术、汽车零件的制造技术、生产线的无人化技术,等等等等.....
 
只要能自己研制的,全部自己做。外表看它是一家代工厂,其实是一家实力深厚的科技公司。

而富士康自己研发不了的,就花钱并购已成熟的技术公司。
 
2003年,富士康收购芬兰艺模,成功切入诺基亚生产线;同年,它收购摩托罗拉奇瓦瓦厂,成功获得摩托罗拉订单;

2008年,富士康收购Sanmina-SCI代工厂,获得IBM、惠普、联想的订单;2009年,收购索尼代工厂,成功进入电视代工市场。
 
可以说,富士康对技术的执着,和精准且不惜重金的并购,让其成为了代工界长达10年的首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立讯上市后,王来春也开始走富士康当年的路。

她先是砸大量资金搞研发,目标只对准连接线、连接器这两个零件,力争在这两项做到业界很好。

很快,立讯形成了技术优势,并通过并购江西博硕,完成对连接器、线缆制造上游产业链的整合,在这一领域成为了难以撼动的龙头。

单点爆破后,接着开始横向扩展。

从连接器到马达、无线充电、 FPC 、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只要富士康能做的,立讯都开始学着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08年,立讯收到一个噩耗。

受金融危机影响,富士康突然告知王来春,因经济环境恶化,未来可能没有太多代工订单能够交给他们了。

富士康这头奶牛,以后就要断奶了。

这时候王来春意识到,总做别人的Plan B,总有一日之内要被卡脖子的,立讯要想要生存下去,只能走自主品牌的道路。

2007年,立讯精密研发出了台式机连接线的自主品牌,成为联想、华硕的供应商。

2010年,立讯精密总营收中,富士康的占比已经从早几年年的45%以上,降低到16%。

到2011年,立讯继续着更加有野心的“去富士康化”:

2011年4月,立讯收购了昆山联滔电子60%的股权,后者是苹果公司连接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2011年8月收购了科尔通讯,则帮助立讯精密拿下了华为和爱默生这两大通讯巨头,切入了更稳定的华为产业链之中。

这几项操作,让立讯成功挤进了苹果、华为的产业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苹果是富士康最为重要的客户,一个苹果,曾占到富士康所有营收的六成以上。

王来春和她的立讯,变成了“搅局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立讯在不断在扩张、研发的同时,一些东西也在悄然改变。

2011年一场美国政商晚宴上,奥巴马问了坐在一旁的乔布斯个问题:

“苹果的商品几乎都在海外生产,这些工作机会难道不能回到国内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面对众人,乔布斯并没有给奥巴马面子,他说:“这些工作机会不会回来了。”

当场回绝了奥巴马。

过了一段时间,两人再次相遇,奥巴马忍不住重提此事,他问:“你既然说很爱国,为什么不把生产线搬回美国?”

乔布斯这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iPhone 4临近上线前,做过一次重大修改,当时中国已经凌晨,但中国工厂一声号令,12000人同时起床,8小时后产能已经规模化。如果在美国,别说8小时,8个星期也做不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段话,是富士康多年奋勉的缩影。

在过去的十年,靠着这种近乎奢贵的效率和技术,尽管中国的劳动成本已大幅上升,甚至已远远甩开印度、越南等国家,但富士康仍然将苹果近一半的订单牢牢攥在手里。

乔布斯和郭台铭两人也惺惺相惜,因相似追求奢贵的风格经常在一起彻夜长谈。

在这段蜜月期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撼动富士康牢不可破的地位。

直到2011年,乔布斯去世,库克上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供应链出身的库克,深知无论再信任一家公司,也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单一地依赖某一家工厂,会产生极大的风险,于是他从上任起,便开始寻找替代富士康的方案。

同年,来自大陆的立讯精密收购了昆山联滔电子一半以上的股权;2016年,立讯并购苏州美特。

苏州美特是一家专攻声学技术的公司,立讯精密靠着并购它,精准切入了苹果的声学供应链,抓住了近几年来较大的机会——为苹果AirPods代工。

转头看回来,这一步走得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寰球代工厂的未来分布局势。

因为当年谁也没想到,AirPods会成为一个历史级大爆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开始,立讯并不是AirPods的首要选择,拥有45年历史的老牌台湾代工巨头——英业达才是。

但Airpods的制造难度前所未有,这个小拇指指节大小的容器,需要同时塞进W1芯片、麦克风、光学传感器等十几个及其复杂的精密配件,一时间让英业达傻眼了。

英业达不仅生产得慢,质量也参差不齐,经常一批货有三成都是不达标的残次品。

而此时,立讯在不断地做实验。

通过反复的研究测试,发现了内部连接线产品的关键瓶颈,用自动化的方式将其解决,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

在经历初期的产能爬坡之后,到2017年底,AirPods的用户发货周期缩短到三天,产品良率接近很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种效率,让苹果十分惊喜。

之后,苹果踏实放心的将更多订单交给了立讯精密。

2017年12月4日,库克在来到上海后,还专门来到昆山立讯精密的工厂。

看到秩序井然,科技感十足的车间和流水线,他在社交媒体上对立讯连连夸赞:

“他们超当先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在这条消息发送的同时,立讯精密刚刚将11条AirPods生产线拓展为15条,超越英业达,成为AirPods系列的较大代工厂。

2019年,AirPods产品迎来爆发,销量超过5000万副。

之后,苹果推出高价AirPods Pro,由立讯精密很高代工。

几年里,立讯不断加深与苹果的合作,不但成为其核心供应商之一,更成为苹果转移部分富士康产能的首要选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立讯精密业务发展路径

立讯的成功,看似是赌来的。

但其实,它已经陪着苹果赌了好几轮了。

从6年前起,立讯就一点点从数据线开始,步步为营,一点点渗透进入苹果产业链,逐渐向更深复杂的零件探索——

2014年,拿下苹果Lightning数据线业务;
2015年,攻克Apple Watch无线充电模组,成为核心供应商;
2016年,代工首要代Watch组件;
2017年,为iPhone8提供连接器、AirPods供应微型扬声器,成为AirPower无线充电Tx线圈的专属供应商;
2018年,开始为苹果供应线性马达。

多年来一点点的渗透,让苹果越来越信任它,把更多的产能交付在立讯手里。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9年,立讯精密全年营收上升至623亿,净利润47亿元。

更可怕的是,自2010年上市以来,立讯的股价涨了30倍,较高时,总市值高达4000亿,已经把富士康远远甩于身后。

郭台铭没想到,仅过了9年时间,自己内地首要制造巨头的宝座已经摇摇欲坠。

而冲在最前面的挑战者,居然是曾经最崇拜自己的女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立讯的逆袭,背后是王来春精准的孤注一掷和对细节奢贵的追求,甚至比郭台铭要更胜一筹。

比如,苹果充电器上的圆形贴膜,就要求附着在产品上没有气泡。为此,立讯精密做了23次试验,最终做到了完全没有任何气泡空隙。

在豪强林立的代工厂行业,想要做到崭露头角,哪怕再不起眼的细节,都要发挥到奢贵,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这一点,立讯是做得最出色的企业之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立讯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有人说,精密立讯只有一家代工厂,又不是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