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次,不要投资国内的公寓房!

来自:海房君 0 0 2021-01-13

上个月,许久未见的老同学找到我,说想投资小产权公寓房。家里有点儿闲钱,放在手里总感觉埋没了价值,心里堵得慌,投资两套是否可行。


我给的答案很直接,“强烈不建议”,至于原因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1、持有成本太高

2、增值潜力一般

3、流动性太差


然而收关他和家人一商量,决定把手上能用的钱全部搭上,在新开发的地段盘了3套公寓。我给他的建议,一条也没听进去。


他给我的解释是,“不限购,价格低,装修得好看。而且这个楼盘很多人都在抢,感觉有发展,未来房价一定会涨,最重要的是还认识售楼处的人,给便宜了好多。”


听罢,我整个人陷入了黑暗。


关于是否投资国内公寓这个问题,每天都会有人问我。我的态度一直都很坚定,这不是单纯的个人不喜欢,而是无论从任何角度出发,国内的公寓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品。这也是经过岁月无数数据论证过的。


至于为何,下面我为大家由表及里剖析,一文帮大家看透公寓背后的真相。


一、由来


其实在中国房地产法规里,并没有公寓这种说法,只有住宅和办公楼。所谓公寓就是用本该建写字楼、商铺的40、50年产权的土地,建了用来居住的房子。


但市场上为何还有这么多公寓,每天都有新开公寓盘上市?我称它为市场的“自动矫正机制”。


在城市规划学里,凡是新开发一个地段,一定要讲究“配套齐全”。住宅得有,医院学校得有,商铺和写字楼也要有。尤其是写字楼和商铺,很重要,可以让这个地方有足够大的空间吸纳企业,让当地的居住人群有地方工作,当地政府有税收可取。这才能打通区域发展的整个闭环。


然而想象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


当大批写字楼拔地而起后,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经济却迟迟跟不上。尤其这几年实体经济差,产业太过集中,淘宝网店还取代了线下商铺,导致大量写字楼空置,无人可去。这个现象在以创业闻名寰球的深圳都屡见不见,何况其他二三四线城市。


但开发商得活着,而且从银行借贷出的天量资金得偿还,背后牵扯的经济链条繁冗复杂,再加上外来人口居住困难无地安家,保障房又是中奖问题。


这么一来一去,开发商就想出了妙招,把商铺和写字楼装上卫生间、洗浴等满足日常居住的设施,当住宅卖得了,当然地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种类住宅产品,野蛮生长。


但要注意的是,国内公寓自始自终都是带有居住属性商业房,自打出身就是不被认可的。


二、限制


如果去公寓的售楼处,十有八九的年轻人都会心动。


一来房价便宜,比周边的住宅低一个段位;二来位置好,大部分公寓都位于商圈中心或者地铁旁,生活非常方便;三来不限购,随便买;四来精装修,尤其是loft,“圆你都市贵族梦”……


一二三四五罗列下来,一般人都会乖乖把银行卡掏出来,给置业经纪人冲了业绩。


但有句话说得好:“话说一半尽扯淡。


公寓的好处说了,但缺陷呢?恐怕只有被套牢入坑收关才明白。


首先就是流动性的问题。


买新房公寓,需要缴纳3%的契税,100万也就是3万,比住宅的1%高2个点。但买二手公寓,过户税费就很过分了。


分别有个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及教育附加费、印花税等等,几乎把能叫上的名字的房产交易税都囊括了,算法极其复杂,整体下来大概有全额的30%或者差额的55%。


例如100万买的公寓,过了很多年后涨价涨到200万,在这上涨的100万中,需要缴纳大概60多万的税,再加上杂七杂八,整体下来几乎把涨起来的房价吃没了。


那么这部分税费该谁去承担呢?还得协商,大概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买方承受,卖方适当让些利益出来。这样一来二去,买方承担的税费就高了,整体下来还不如买套新房,况且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公寓库存都是严重过剩的,随便买。


房子能流通叫资产,无法流通只能是钢筋水泥壳子,你在这里赚再多钱,无法兑现,一切就都是“纸面富贵”,这点大家要清楚。


三、缺陷


除了流动性问题,还有公寓的居住属性“缺陷”和政策限制。


40、50年小产权的公寓房,本质是商业用房。那么水电费都是根据商业走的,一般会比住宅用水电贵2倍左右。这个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公寓无法通煤气天燃气,所有生活设备都是走电的。长此以往,成本很高。


其次在公寓住着,很不方便。公寓是商业用房,一般都以高密度写字楼或商住两用房著称。在建筑设计时,基本都是小面积和一梯N户。对于正常的高层来讲,1梯4户已经是极限,而公寓1梯10户,甚至20户,很难想象。


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几乎一锅粥都堵在了“家门口”。要是楼层低还好,楼层高了,等也等不到,爬也爬不上去。


而且一梯N户高密度,走廊里随便个动静就会被封闭走廊回音场放大,如果房间隔音层做的不好,可想而知。再加上现在绝大多数美甲、美容、瑜伽房、小酒吧等商业开在公寓楼里,基本没“安静”什么事儿了。试想每天各种外来人在你家门口掠过,是不是感觉住在了菜市场?


当然居住属性缺陷,咬咬牙是可以接受的,到底便宜嘛。但是政策限制,却是实打实的危及了根本。


公寓因为商住属性,是无法落户的,那么孩子上学和买车等城市配套资源,均无法享受。其次,在贷款上,严格限制公寓购入门槛,一直以来多地都施行“50%首付+较高10年”的商贷政策,购房者撬动杠杆的的空间非常小,在某种意义上,也失去了投资价值。


之前有人抬杠,说公寓变得如此鸡肋,都是受政策打压所致,未来有一日之内,公寓一定会放开,成为很好的投资品。


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四、冷宫


翻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格局,目前俨然形成了住宅公寓,“二足鼎立”的局势。当然住宅的体量还是公寓不能相比的,但是公寓的确提供了巨量的住房需求。


上面我们提到,公寓税费如此之高,而且不能落户,显然是市场在限制其流动性。为何限制?这涉及到”存量搏杀“。


因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即使有人口迭代或者人口净流入因素,但在短期内,居住需求是一定的,那么需求涌进公寓,住宅自然就难卖,反之,大家都买了住宅,公寓的去化就很难。


OK,当我们知道这个前提条件后,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新房(住宅)库存是过剩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在2015启动新一轮去库存周期的原因。


但公寓必须得限制住,才能把源源不断的需求引进住宅。于是在2017年,北京下发了“327严政”,彻底封杀了公寓,“名下无房,5年社保,全款购买”,对个人购买公寓的条件进行史前无例的限制,而后上海等多个城市跟进。


..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同时为了防止公寓对楼市房价产生负面影响,一直以高税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全球置业交流群

移民交流

移民课堂

专家答疑

微信扫一扫

加入全球置业交流群

房产工具箱

海外房产优选

甄选高收益房产投资项目,房产投资指南

微信 扫一扫

海外房产小程序

扫一扫收藏小程序,手机收藏房源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