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56年:那些衰老的元勋,那个少年的中国

来自:世界华人周刊 0 0 2021-01-09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用白发苍苍,换来一个顶立天地的盛世中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寰球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郭永怀

如果有一日之内,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电影《钱学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不是一位德国女教授的偏执,中国人将在80多年前找到核弹大门的锁匙,并斩获首要个诺贝尔奖。

1930年,担任助教的王淦(gàn)昌离开了清华,前往寰球学术中心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盛名的核物理学家迈特纳。

迈特纳是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柏林大学首要位女教授。爱因斯坦对她推崇备至,称赞为“我们的居里夫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王淦昌

当时科学巨擘玻特和学生使用探测器,发现了一种能穿透10厘米厚铅的强力辐射,认为是γ辐射。这个现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在重复实验后都表示认可。

但王淦昌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他觉得γ辐射没有这么强的贯穿力。如果改用更先进的仪器——云雾室——来做实验,兴许会有不同的结果。

灵光乍现后,他匆忙跑到导师家里阐述自己的见解。导师迈特纳漫不经心地听着,觉得这种想法太天真,而且重复性的实验毫无意义。

她最终没有答应,微笑着送走了学生。

王淦昌在微微寒风中独行,思绪像风一样无法停息。

直到半夜的时候,他仍然浮想联翩。思前想后,再次叩开了导师的家门,恳请给他一次使用云雾室的机会。

迈特纳同样很坚持,她笑着鼓励学生:“你很聪明,何必重复他人的实验呢?自己开辟新路吧,那样,你会到达另一座山峰。”

王淦昌黯然离开,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查德威克

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和王淦昌想到了一起。他通过云雾室重复了玻特的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震惊寰球的新粒子——中子,因此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子有多厉害呢?可以把铀的原子核轰击成两半,也就是传说中的裂变,相当于找到了核弹大门的钥匙。

对于普通的天才而言,失去诺贝尔奖是人生较大的遗憾。但王淦昌不是普通的天才,在他的余生中,还将与诺贝尔奖两次擦肩而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王淦昌留学第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占领了东北三省。

24岁的他恨得咬牙切齿、夜不能寐,脑海中反复回荡着一句话:何以雪耻,在我学子。

那一年,22岁的郭永怀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10岁才开始上学。


也是在那一年,16岁的彭桓武考入了清华大学,年龄虽小却跻身物理系四杰。

当时还没有交集的三人,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物理系。他们将在后来苏联专家撤走后,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刚刚18岁,在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未来的他,将像复仇者联盟中的局长一样,将诸多才能逆天的英雄组合起来。

大名鼎鼎的核司令程开甲,当时13岁,刚刚从家乡的小学毕业。未来的他,不仅是中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还成为了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有着“龙头三次方”之称的邓稼先,尚是一个7岁的顽童,抖空竹、放风筝、弹玻璃球样样精通。他还有一个“二百五”的外号,因为他虽然顽皮,但从不弄奸耍滑,诚恳本分得近乎傻。

这些少年郎,将把最美的青春典当,为中国铸起最硬的铠甲。

七年后的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王淦昌的导师迈特纳身为犹太人,被迫断掉了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研究,辗转流亡到瑞典。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迈特纳

她的搭档哈恩继续实验,首次发现了核破裂。但他吃不准,写信向迈特纳请教。

作为实验的前灵魂人物,迈特纳想通了前因后果,用理论首次解释证实了“核裂变”。她还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算出了每个裂变原子核释放的能量:2亿电子伏特。

有了理论根基,怀疑论者也转变为信徒,原子能时代呼啸而来。由于她的突出贡献,美国将她誉为“原子弹之母”。

各大国都开始了核研究,但中国却没有跟上脚步。因为我们,已经烽火连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40年,夜,北平,邓稼先,骑自行车,带弟弟游玩。

他突然发现,在月光的照耀下,故宫的气势居然如此雄伟。

游玩实际上是在向北平告别。可惜10岁的弟弟懵懂无知,完全不理解大哥的心情,数次在车上呼呼睡着。

三年前,北平沦陷。按照日本规定,凡是路见日本哨兵,中国的百姓都要鞠躬行礼。13岁的邓稼先受不了这种侮辱,每次都绕道前行。

两年前,湖北汉口沦陷。每占领中国的一个城市,日军就逼市民和学生举日本国旗游行庆祝。邓稼先被逼上街头后,把手中的日本国旗扯得粉碎,又扔到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脚。

踩旗事件后,立即有狗腿子上报,万幸当时没有看清。但危险并没有解除,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邓父听从了校长的建议,安排大女儿带邓稼先离开北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邓稼先


行期将近,桌子惊讶于饭菜的丰盛,饭菜惊讶于大家吃得太慢。邓父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欲说还休,眼神关切,他终于开口道:

“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他把父亲的话印在了脑子里,牢记终生。当家人流泪时,他的眼中却无泪水,只有愤恨。

当邓稼先跟随姐姐辗转到大后方昆明的时候,郭永怀也从上海返回了昆明。北平无法容身,上海也充满落寞。

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历经艰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招生名额,获得了宝贵的出国深造机会。1940年1月的时候,英国人安排这批学生到加拿大学习。

一群踌躇满志的青年齐聚上海,登上了即将远航的轮船。结果一件事情打翻了情绪,让他们气得胸口欲裂,恨得嚼穿龈血。

总归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愤怒呢?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