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史丹福大学工程学院以手机定位数据,研究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场所,发现药房、杂货店、购物商场和加油站染病风险较低,反倒是在咖啡厅、健身房和餐厅有较高的染疫风险。
这项研究查看三个主要因素,包括民众去哪里、停留多少时间,以及同时有多少人在同一场所中;
数据收集的范围包括纽约市、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全美十大城市,研究自3月8日至5月9日之间进行,追踪了9800万人的手机数据,定位多达55万3000个公共场所,包括餐厅、健身房和宗教场所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研究发现,在药房、杂货店、加油站和百货公司染病的风险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若全美主要城市的咖啡厅、餐厅和健身房全面开放,恐怕再造成数百万人染病。
专家研判,民众在咖啡厅、餐厅和健身房不仅与他人的距离较近,待得时间也较长,因此有更高的染疫风险;但若是能有效限制此类场所的堂食或入场人数,有机会让感染人数下降多达75%。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餐厅等高风险场所设下较严格的人数限制;在杂货店等低风险场所,仍保持较低限度的规定,将能在不封城的情状下,将疫情局限在可控制的范围。
史丹佛大学表示其研究和模型,将能帮助政府在重启商业活动和防疫的决策上取得平衡。史丹佛计算机科学副教授莱斯科韦茨(Jure Leskovec)说:按照统计,我们认为民众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有可能染病。
研究团队使用此模型计算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感染率,同时交叉比对各城市每日确诊人数,使预测更加精准。
目前研究预测,若纽约市全面重启,一个月后,将再导致600万人感染;但若仅开放20%的容纳人数,染病人数将减少80%。
目前团队正在研发对一般用户较容易操作的模型,提供政府和公卫官员使用;莱斯科韦茨说:任何人能用这套模型,了解不同程度的居家避疫和商家停止营业政策带来的结果。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公布更新的防疫指南,进一步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环境卫生研究专家艾伦(Joseph Gardner Allen)指出: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证据已经愈来愈多,一般人可选择最少有双层或是三层防护的口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CDC新指南表示必须戴口罩,不仅可防止别人的口沫传播,更保护自己。图为一位犹他州新冠受检者。(美联社)
艾伦建议,由于研究都显示,方巾(Bandannas)或颈部护套(Neck Gaiter)这两种材质的布料过滤性能是最差的,民众应尽量避免使用,艾伦说:除了无法有效过滤,这种布料贴合脸部的效果也非常差。
CDC也提醒,N95口罩对医护人员及首要线的防疫人员来说是最重要的防护工具,请民众不要滥用;另外,装设呼吸阀、看似N95的口罩也应避免使用。
乔治亚州爱默蕾大学(Emory University)传染病医学系助理教授玛莉贝丝‧赛克斯顿(Marybeth Sexton)说:虽然他们戴起来比较舒适,但对周遭的人却造成相当大的风险。
CDC建议,纱织数密度愈高的口罩愈能有助于防止病毒传播,而根据研究显示,很高纯棉编织的口罩防护效果是很好的;若口罩放在灯光下可以清楚看见所有的织线,防护成效恐怕相当有限。
据CDC研究,多层布料组成使纱织密度提高的口罩,防护效果比单层或纱织密度低的口罩高出许多,可隔绝掉50%小于一微米的颗粒,而新冠病毒在气体中的分子大小介于一至四微米。
当然,即使在选择口罩时应挑选织线密度愈高、或布料层愈多的选项,但仍以不阻碍呼吸为主,否则口罩也戴不久;在这样的条件下,双层或三层布的口罩对大多数人是很好的选择。
CDC表示,制造热塑性塑料原料的聚丙烯可靠着摩擦电荷,也就是俗称的静电,增强口罩的过滤效果。
尽管经过洗涤后电荷会消失,但只要与双手或肌肤摩擦,就能再次产生电荷。
收关CDC提醒民众,戴口罩时一定要遮住鼻子,否则就没有防护的效果;但人们还是可能在一些状况下需要拿掉口罩,除了记得随时调整,也要保持使用干洗手的习惯再触摸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