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擦鞋到竞选美国总统,这位华人告诉你,拿起选票才是美国梦

来自:Mr海 0 0 2020-11-12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从街头擦鞋到竞选美国总统

 

按照美国的法律,只要是年满35周岁,在美国出生并居住14年以上的人,就可以竞选美国总统。在美国不算长的历史里,诞生过爱尔兰裔、德裔、荷兰裔和非洲裔的总统,很可惜目前还没有华裔总统。

 

但是华裔已经在竞选总统这条路上努力了,2020年那位要给“每个18岁美国公民每个月发1000美元”的杨安泽,就是历史上第二位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华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杨安泽之前,还有一位华人参与了总统竞选,并且比起毫无政治经验的杨安泽,这位华人担任了17年的美国国会议员,堪称华人参政的先锋和典范,他就是邝友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邝友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不仅仅是参与竞选了美国总统,或者是担任了17年的国会议员,而是他从底层一路奋斗的经历。

 

1906年,邝友良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一个贫民窟里。邝友良的父亲是清末从广东中山被“卖猪仔”到美国的契约工,在夏威夷的种植园里做甘蔗工人,母亲则是女仆。

 

因为家庭贫困,从4岁开始,邝友良就要跟随着哥哥姐姐去干活赚钱。从小学到中学,邝友良都是一边读书,一边送外卖、送报纸、在街头擦皮鞋来赚取自己的学费,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没能进入大学。

 

辍学之后,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做过搬运工、汽车售票员、导游、杂志编辑、小商贩……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有25种收入,在赚够了学费之后,他考入了夏威夷大学,还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小有盈余,给自己买了一辆二手的福特汽车。

 

大学毕业后的邝友良,在当地一家水务公司工作,但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律师。美国是法治社会,律师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很高,不仅赚钱多,许多政治人物甚至总统都是律师出身。

 

但当时的邝友良或许没有想到那么远,想成为律师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完成阶级的跨越。

 

在准备了几年之后,邝友良如愿以偿考入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在29岁的时候,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但是,就当他拿着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这块“金字招牌”,想要在美国的法律界一展拳脚的时候,他发现:种族歧视还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因为他亚裔的身份,当地的律师事务所都不愿意聘用他,难道辛辛苦苦拿到的博士学位,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吗?难道就因为亚裔身份,他的美国梦就要破碎了吗?

 

 

 

2、

面对歧视迎难而上,

为亚裔争取权利


 

邝友良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年代,正处于美国对亚裔、华裔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年代。

 

那时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还在运行当中,拒绝了所有阶层的华人移民入境,并且将限制扩展到了其他亚洲的种族团体。“黄祸论”在美国这些西方国家盛行,这个时候华人较具代表的形象,是“傅满洲”,一个精明能干又阴险狡诈的邪恶天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生不逢时的邝友良,并没有因为处于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的时代而气馁。既然其他律所不愿意聘用自己,那他就自己开办一家律所。

 

1938年,他和自己的朋友,一位同样因为亚裔身份不被美国律所接受的日本人三浦胜朗合伙,开办了自己的律所,进军美国法律届。

 

尽管困难重重,这家律所创办之后员工从来没有超过10个人,但却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两个州议员、一个检察官、三个法官,还有一个国会参议员,就是邝友良自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通过开办律所,邝友良赚到了首要桶金,有了本钱之后,他开始在商海展现自己的才华。

 

从1946年开始,邝友良开始投资,与人合伙买下大块土地,建立了一个“城市市场购物中心”,进军商业用地领域。此后十几年时间,他又投资了贷款、建筑、保险、农场、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最多时一共担任了九家公司的总裁,不仅成为夏威夷华人首富,也跻身了当地有名富豪行列。

 

在美国,一向是商而优则仕。邝友良不仅仅是个成功的商人,他还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还有着多年的律师从业经验,这样的条件进入美国政坛,易如反掌。

 

邝友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参议员,后来又成为了首位国会议员。并且在1964年和1968年两次参选美国总统选举。在1964年他成为首要位在共和党党内初选中获得选票的亚裔候选人,并获得了夏威夷州及阿拉斯加州代表团的选票。尽管因为票数原因最终没有竞选成功,但邝友良的这些壮举还是被记录在美国国会,成为华人参政历史的见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40年代开始,《排华法案》被废止,华人在美国的权益开始逐渐恢复,作为华人参政的代表,邝友良也为争取华裔乃至亚裔团体的权益奔走呼号。

 

1962年,他针对美国境内许多少数族裔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在国会郑重提出了民权法案,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当年就有20万美国群众聚集在华盛顿,举行集会游行来支持这个民权法案。

 

1965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这个法案,并立法规定,取消对亚太地区国家设置歧视性的移民配额,首次允许成年美国公民的父母、子女和兄妹来美实现家庭团聚,还明确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作种族或肤色上的歧视。

 

在《排华法案》之后,华人能够将中国的亲人接到美国来,并给自己的亲人申请美国绿卡,就从此开始,邝友良在其中可谓功不可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拿起选票,

才是真正的融入美国


 

作为“华裔参政首要人”,邝友良的贡献不仅仅是他的政绩,还有榜样的影响力。在他之后,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进入美国政坛。

 

后起之秀比如曾任美国劳工部部长,现任运输部长的赵小兰;曾任商务部长、华盛顿州州长、驻华大使的骆家辉;曾获诺贝尔奖,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还有更多的华人市长、议员不胜枚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人参政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在美国华人的历史上,总有榜样站出来为华人群体争取权益,推动着华人在美国政治地位的上升。

 

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例子,除了邝友良推动了“亲属团聚”,在1987年,由陈香梅、吴先标、李政道等1000多位盛名华人联合推动的争取华人权益的活动,更是美国华人全面参与政治的高峰。

 

他们在全美10个大城市同时发表了《华裔公民关于1988大选政治宣言》,指出:“每次选举, 华裔出钱出力, 为两党候选人助选, 捐助的竞选经费远超其人数的比例。然而华裔至今未能在美国政治体系中享有充分参与的机会。比如在联邦政府的决策阶层, 至今未有华裔任职; 华人虽然在科学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 曾经有四人获得诺贝尔奖, 但在国家科学委员会中, 至今未有华人担任委员; 很明显, 现行的政治资源分配对华人存在着歧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