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我品尝了神秘的“中国味道”,也见证了华人的身份困惑

来自:Mr海 0 0 2020-06-24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在印度,我品尝了神秘的“中国味道”
 
 
我去过许多国家的唐人街,见证了美国旧金山的历史沧桑,穿梭于温哥华唐人街的热闹繁华,流连在曼谷唐人街的美食和喧嚣,但最令我百感交集的,还是在印度唐人街品尝的那一口中国酱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是一种经过200年时光不断进化的酱料,有酸甜,有酸辣,有甜辣,为了符合印度人的口味,还有一种加入了咖喱。印度几乎所有的中餐馆都会用这种中国酱料,其中最盛名的搭配,是馍馍蘸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印度人的馍馍,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蒸饺。你如果要跟印度人争辩,说这东西明明是蒸饺啊,那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自从200多年前中国人把这种美食带来之后,它的名字就叫馍馍。同样是白面皮包着拌着葱蒜、蔬菜的猪肉,一定要蘸着中国酱料来吃,简直就是印度人的较爱。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蒸饺变成了馍馍,印度中餐的招牌菜“满洲鸡”也是一种奇怪的组合。印度的华人几乎全部都是客家人,而来自广东的客家餐厅招牌菜确是有着东北气息的“满洲鸡”。除了名字上和东北的满洲带上的关系,其实这道菜完全是印度华人为了适应当地的口味自创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75年,印度华裔厨师黄玉堂将裹着玉米粉的鸡肉油炸,再浇上由姜蒜、绿辣椒熬制而成的酱汁,做成了这道“满洲鸡”,直到现在都是印度中餐比较受欢迎的单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正是这些中国人看起来熟悉的食材和中餐,到了印度之后被重新组合,令初来乍到的中国人感到亲切又陌生。
 
这就像当地的印度华裔,尽管他们也长着中国人的脸,说着地道的中国话,可是当你跟他们相处之后会感觉,他们更像印度人,而不是中国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印度唐人街,曾是两万华人的“乌托邦”

 
印度这个国家,对我们来说似乎很熟悉。它是与我们接壤的国家,它的佛教传入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想起印度,多少会有一些印象,不如说唐僧取经、蒙着面纱的美女、神秘的恒河、仿制药、泰姬陵等等。而很少有人知道,印度也曾是中国人海外淘金的胜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移民。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印度的“南京”。在英国殖民时期,这里曾经是前朝首都,后来才迁都到新德里。
 
对于印度人民来说,加尔各答是“前朝梦忆”,见证了印度从殖民到独立的伟大历史,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加尔各答曾是他们印度的首要站,也是两万多名华人的“乌托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谁是有史可考来到印度的首要位中国人呢?其实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他,便是唐朝时期前往印度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而谁是首要个移民到印度,在这里开枝散叶的中国人呢?估计很少人知道了。
 
此人名叫杨大钊,1778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广东梅州人士杨大钊,带领着一群水手出海,途中遇到风暴,在海上漂了七天七夜,漂到了加尔各答。杨大钊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了后世印度华人集体供奉的“开印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杨大钊墓

自从杨大钊“开印”200多年来,不断有从梅州、温州等地区的人跑到印度,大多聚集在加尔各答这座城市。由于当时这里是英属殖民印度的首都,贸易非常发达,许多在中国生计无着的穷人,在这里找到了谋生的手段和致富的机会。
 
华人在印度创办的首要个像模像样的事业,是一家糖厂。一位梅州来的华人,在加尔各答租下一块地,又从家乡招募了100多名乡亲,兴办起了中国糖厂。印度人对于中国移民最早的印象,是甜蜜的,以至于现在印地语里中国和糖都是同一个词:cīnī。
 
再后来,英国人吞并了缅甸阿萨姆地区并入印度殖民,开始经营大批的红茶园。当时中国是英国红茶的较大出口国,而阿萨姆茶园的出现,让英国人觉得摆脱对中国的红茶依赖有了希望。于是他们不仅引进中国的茶树种子,还大批招募中国茶农,这些茶农们来到印度后,大部分都定居下来,成为了中国移民的另一个高潮。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一个华人从事最多的行业就是皮革制造。中国人在加尔各答开了上百家皮鞋铺,制造销售一体。除此之外,牙医、木匠、餐厅、杂货铺也是华人们在印度立足的行业。
 
久而久之,这里形成而来一条唐人街,较高峰时期,定居的华人有两万多,建立起了专门的中学、戏院、茶馆、酒楼、商铺,每到中国新年,这里舞龙舞狮,敲锣鸣炮,一派歌舞升平。而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战乱和贫穷,这里宛如一座“乌托邦”。
 
可是如今的加尔各答,唐人街早就没有了中国元素,从曾经的高档社区变成了贫民窟,华人的数量也从两万多人减少到不足1000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
我总归是印度人,
还是中国人?

 
这样巨大的衰落转变,都源于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冲突。
 
在冲突开始不久,印度政府开始大规模抓捕加尔各答的华人,2000多名华人被送上火车,运送到拉贾斯坦州的一座集中营。
 
失去自由的华人们在集中营遭受了殴打和洗劫,而更大的折磨是心理上的,因为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自己还要在这里关多久,苦难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

华人们在晚间会围在一起唱歌,大多是客家山歌,来自遥远故乡的歌曲,是他们苦难日子里只此的慰藉。有时候,他们也会对着守卫们唱印度歌曲:“如果我在中国,我是中国人,如果我在印度,我是印度人……”可惜这样歌词打动不了任何人。
 
几年之后,当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们回到当初的家乡,发现他们的房子、店铺、工厂都已经被印度人占据,社会上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挤情绪也非常严重。心灰意冷之下,这些华人纷纷返回中国,或者远走加拿大、美国,尽管去哪里都需要重新开始,但印度已经让他们惊魂一场,毫无眷恋了。
 
这段华人被迫害的历史,曾经长期被刻意抹去。十几年前,当时有一位幸存者给时任印度总理的辛格写了好几封信,希望可以在集中营的旧址为那些被迫害的华人立一块纪念碑,也是没有回音,石沉大海。50多年过去,至今印度官方没有对这起事件进行过任何的道歉,只有一些民间团体在呼吁,有印度的媒体就说: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