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人们禁足宅家,有充足的时间修理房屋和打理花园。刚开始封城时,悉尼Bunnings店顾客骤然增多,不少人前去该店购买各种工具、材料、蔬菜花卉种子、肥料等,一时人满为患。店主急了,赶紧限制进店人数。
我在住地后院也辟有几块菜地,种了一些当季蔬菜,譬如萝卜、大蒜、芥菜、大葱、红菜苔、莴笋、空心菜,还有艾蒿等。没有出门参加社会活动,照顾后院的时间多了,每天都要下地劳动。晒太阳,动筋骨,流汗水,于健康有益。特别是看到撒播的种子出芽、长大,心情非常愉悦。
有一日之内,我突然发现嫩嫩的莴笋叶被啃得只见茎不见叶,烂了不少。查看叶面状况,初步判定是鼻涕虫所为。
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学名叫蛞蝓,它是由蜗牛演变而来,所以外形像没有壳的蜗牛,人称软体蜗牛。它雌雄同体,体表湿润有黏液,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部白色。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触角能自由伸缩,如遇刺激,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昼伏夜出,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鼻涕虫对作物尤其是蔬菜危害较大。
鼻涕虫周身都是软巴巴的,啃食植物靠什么?肯定是嘴和牙齿。我曾经用小木棍夹住一条鼻涕虫,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在它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大概就是它的嘴巴,用针挑开,可隐约看见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动物学家称之为“齿舌”。据说,鼻涕虫的同门兄弟蜗牛是寰球上牙齿最多的动物,一丁点大的口腔里居然可以容纳25600颗牙齿。不知鼻涕虫是否有这么多牙齿?
鼻涕虫生性怕光,白天躲在泥土巢穴或其它阴暗潮湿的地方,夜里爬出来偷吃植物的叶子和果实。除葱蒜韭菜之外,菜园里的蔬菜无论是茎叶还是果实甚至根茎基本都是其采食对象,食量颇高,危害极大。特别是刚发芽的种子或刚出土的幼苗更是潜伏在土壤里的幼虫和成虫的佳肴美味,被吃的一干二净,常常让人气的青筋直爆又无可奈何。
上网查询,消灭鼻涕虫的方法很多,譬如,洒农药(蜗牛敌、蜗克星、灭棱威等杀虫剂)、使用诱饵和陷阱诱杀、人工捕捉,还有利用天敌等等。我不想使用农药,决定用最环保最经济又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动手捕捉。
一日之内傍晚,老天刚下完一场蒙蒙细雨。地面和草地湿漉漉的,空气里也弥漫着湿气。鼻涕虫最喜欢在湿润的天气里爬出来作害。晚上九点多钟,我拿着手电筒、一双竹筷和一根铁丝,来到菜地。
我家地处大悉尼北部,这一带树林密布,花草茂盛。平日里,经常有负鼠、老鼠、野鸡、野兔等动物在房前屋后活动。黢黑的夜晚,周边的林子里阴森森的。一排排高大的桉树像一个个打着伞的巨人,顶天立地。我拿起手电,扫射后院和菜地四周,看看有什么野物没有。突然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从我眼前一跃而起,吓我一跳。我还没看清是什么“怪物”,这家伙蹭地一下就蹿到了与邻居搭界的大树上。我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负鼠一类的小动物。用手电照射,这家伙蜷伏在树杆上,两只贼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盯着我看。可能它从来没见过手电光,那神情表现出几分惊恐,又带着几分好奇。
这只负鼠的体型和猫差不多大,有尖尖的大耳朵、灰皮毛和毛绒绒的黑尾巴。我朝篱笆轻轻挪步,想跟它近距离接触,像我过去近距离接触猫头鹰、蜥蜴等动物一样,去看清楚它的模样,并分辨一下总归是刷尾负鼠还是卷尾负鼠。这家伙的模样还真有几分可爱。我并不想伤害它,也不能伤害它。负鼠在澳洲属于保护动物,只能驱离,不能伤害。我现在要对付的目标是害虫----鼻涕虫。不料,这只负鼠见我走近,害怕了,掉转身子,嗖地一下跳到隔壁院子里落荒而逃。
我想起四十多年前,下乡当知青时,一日之内晚上,我和同伴拎着手电筒出去捉黄鳝,在一条水沟边偶遇一只黄鼠狼。黄鼠狼常常偷吃鸡鸭家禽,是农家最憎恨的动物。这家伙被手电光吸住了眼球,一动不动,盯着我。我轻轻操起路边一根树棍,向前移动脚步,准备给它一闷棍。当距离它约两、三米远时,它正准备掉头逃跑,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举起棍子狠狠扑下,将其打翻在地。当我准备再补它几棒时,谁知那家伙挺机灵,骨碌一滚,掉到水沟里,爬起就跑,眨眼功夫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原来我那一棒并没击中黄鼠狼的要害,让它侥幸脱逃。这一幕,记忆犹新。
回到现实,回到此夜。我用手电照射着菜地,发现莴笋被啃得一塌糊涂,估计是负鼠和鼻涕虫共同所为。
我把手电光集中扫射莴笋根部,发现一株莴笋的根部周围有两条黑色的鼻涕虫正在蠕动,迅即用铁丝将它们就地正法。
然后,仔细扫射每一片莴笋叶子。这虫子有几分狡猾,它不呆在叶子正面,而是在叶子背面潜伏着。拨开几片叶子的背面,发现有体型较小的鼻涕虫贴附着。用筷子轻轻地去夹它,夹不下来,换用铁丝去戳它,可能它也怕痛,缩成一团,一下子掉到泥土里,旋即被处置。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陆续在这块菜地里发现七、八条鼻涕虫。然后,又在另一块菜地发现了五、六条。这天晚上,被消灭的鼻涕虫约有十六、七条。花费时间约30多分钟。
第二天晚上,我继续巡视菜地。看能否再碰上负鼠,未果。在菜地边发现有新打的穴道,孔径不大,估计是老鼠所为。我用土把洞口封实。继续用手电照射莴笋,又消灭十余条鼻涕虫。
第三天晚上,消灭了七、八条。第四个晚上,不足五条。第五天晚上,只发现了一条鼻涕虫。
连续五个晚上的“作战”,共消灭鼻涕虫40余条。
三天后,我再次夜巡菜地,没有发现鼻涕虫了。但在菜地周边的草地上发现几条,将其消灭。
少了鼻涕虫的侵害,莴笋长势越来越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暂时没有发现鼻涕虫,不等于它全军覆没了。有作物,就会有害虫,人与害虫的斗争将是长期的。生物寰球总是相生相克的。
下一步,我打算采用网友介绍的一种清除菜园里鼻涕虫的办法。就是在菜园子的边缘角落地带放置适当大小的木板(石板也可)。木板下面的土弄松一些,留出让虫子爬进去的缝隙。在下面放置一点菜叶,洒些水,保持湿润的环境。然后,有空的时候去翻开木板,可能会发现有不少鼻涕虫,可就地处决。据说,长期坚持此法,鼻涕虫会基本绝迹。
据《中国药典》和《中华草本》等书籍介绍,鼻涕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属于中药材的一种。
但是,鼻涕虫啃食作物,危害劳动成果,人们欲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