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虎妈年龄大多是60中期到70后这一群体, 80后是新生代虎妈。这三个时期的人,共同经历了中国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民风最风云激荡的将近40年岁月。她们从不同阶段不同切口进入这股社会的潮流中,不管是浪尖弄潮也罢还是随波逐流也罢,经历过这40年中或多或少的段落,或高或低的起伏,对于历史的反思,对于当下的困惑,对于未来的迷茫收关合成了有着强烈时代印记的焦虑,自觉不自觉地将急功近利渗透在所有行为中,在对孩子的教养上尤其不能摆脱这一魔咒。加之成功学在中国的昌盛,让虎妈们更多时候被急功近利所蛊惑,她们比不经世事的孩子更热衷于“10句话揭秘哈佛高材生成功之路”、“一个月SAT高分班保过班”、“无需从头来过,三个月一步跨越乐理高级考试”这样的江湖骗术。
60中、70后、80后这三个阶段的人都经历了十年或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求学历程。经历了一个国家教育被毁灭性破坏之后的强烈反弹,一朝之间高考成了鲤鱼越过龙门的千载良机,知识改变命运不只是口号而一度就是现实版的神话。不论是条件优渥的工作还是户籍上农转非的命运扭转,对这批人来说,高考就是只此的路径。教育所承载的内容远远超越了其最基本的使命,而切切实实成了这批人搏个前程的仅有出路。
但凡这代人在求学中,没有不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萤囊映雪”这样的励志故事鼓舞过,没有人不是念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金句而奋发努力的。历史与现实给他们的教诲就是“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被这一代人视为换取幸福的筹码,他们既对自己下得了决心,也下得了狠心。这股子狠劲儿里也充斥着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戾气。他们的人生更多是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疯狂的奔跑里忽略了生命本该珍视的风景和体验。他们那时候上的大学被誉为“象牙塔”,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不仅如此,又是这批人为主力,靠着背英汉字典、背牛津字典的勤奋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去闯出一片天地。或者,他们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拼着透支生命、忽略身体、淡泊亲情甚至孤注一掷的辛苦赚取一桶又一桶金,然后移民到海外。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限的资源,积贫积弱的历史欠账,万马千军过独木桥搏出位,走出校门后搏地位、搏金钱,没完没了,人生对他们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役。虎爸们一般都被绑在那驾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战的战车上,从战车上走下来的虎妈们带着满身硝烟味儿开始养儿育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历史传统再混合着“虎父无犬子”的心高气傲和“出人头地”的人生价值取向,虎妈们从此开始了人生另一个战场的又一场硬仗。
虎妈们都是拼出来的,她们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她们自己看来就是长大成人的基础素质。虎妈们的同龄人在国内教书育人的,高考前夕能喊出“如果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惊悚的励志口号;虎妈的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主导下的教育在今天的高考前搞出愈演愈烈的所谓“誓师大会”。一场不拼尽人生就没有人生的考试在中国成了安身立命的只此出路。虎妈们即便躲过了国内你死我活的惨烈竞争,即便漂洋过海来到另一片新大陆仍然难以独善其身。经历了求学、职场、商场、官场各种激烈的竞争和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之后,虎妈们的基因已经彻底变异,思维已经成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模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虎妈眼里的儿女永远都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不够坚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志向。北美的教育主张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人生,寻找方向,主张让孩子通过走弯路、通过试错寻找最适合他的道路。主张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接受并正视他的逆反,给他张扬生命与个性的空间。但一路乘着战车所向披靡的中国虎妈们怎能容忍孩子浪费时间在迷茫和寻找上?自己走过的弯路又如何能坐视孩子重复?虎妈高瞻远瞩,不是遍访名士就是邀请专家,立刻帮孩子确立出清晰的人生坐标,什么时候考什么级、什么时候学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专项突破、什么时候热心公益……精准的人生坐标需要精准的步伐,虎妈为孩子扫除一切路障,哪门功课出现问题立刻补哪门,请名师、找补习班,温哥华不缺的就是这个;虎妈为孩子排除一切险情,朋友要筛选、圈子要慎入、爱情更是要严密关注。孩子的人生被虎妈预设地完美无比,基本模式就是好好学习、出人头地、男婚女嫁、生养孝悌。所以,一旦挫折意外来临时,孩子们往往措手不及,遭受的经常是毁灭性打击。
温哥华山明水秀,温哥华的人踩着不变的步伐过着慢节奏的生活,可是中国的虎妈们,为什么她们还如此的焦虑?家国万里的距离、太平洋的海风都阻隔不了那份生生不息的进取之心?因为在虎妈们成长的年代,金钱是时间的尺度,生命是效率的标杆;在虎妈们的人生字典里“安逸”已被一个时代轰然前行的节奏屏蔽,没有人告诉她们灵魂该何处安放。她们还没有真正懂得如何面对生命的时候,她们开始养育孩子;她们还没有学会呵护灵魂的时候,她们已经开始驱赶孩子的人生。生活中,几例虎妈养儿育女之道被渲染成标杆人生,让更多妈妈争相效仿,更多妈妈的效仿形成效应产生peer pressure,然后虎妈便成了阵营。
纵观今日虎妈,不只是一个个体的虚荣与浅薄,虎妈更是一个时代的怪胎和产物。生于这个时代,你我身上都流淌着虎妈特质的血液,涌动着虎妈风格的激情。
但凡当成事业来做的,除了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外,还要有非同一般的热情。眼下,虎妈已然不只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更是一事业,是一项人人都想成就却未必能够人人成就的风投事业。
为什么说虎妈做的是风投事业呢?
首先,虎妈和金融资本家们一样,选择了一个新兴的、迅速成长的、有巨大潜力的未上市公司进行中长期投资,但追求高额回报。在虎妈眼里,自家孩子哪个不是迅速成长并有着巨大潜力的天才?虎妈一般从孩子在娘胎里就开始早教了,之后更是长线投入,争取到时能成功包装上市,进入名校。别说虎妈养儿育女是不求回报的,还有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高额的回报诉求吗?
以温哥华为例,看看虎妈都做了哪些中、长期投资?
在虎妈对孩子的规划中,音乐至少要学一种乐器,目标是要能达到表演级;体育至少要有一项健身强体很好再能出点成绩的项目;美术是加拿大每个孩子的看家本领,当然不能让孩子落于人后;至于文化课,那就见招拆招,需要什么补什么。随着所学项目级别的升高意味着投入更大。要知道钢琴的入门级和演奏级请老师的费用是有很大差距的;数学的普通补习和AP课程辅导也不是等量的费用。一个月下来,没有至少千金(1000刀)投入,培养孩子根本无从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任何项目,要想学出点名堂来,弄几个有分量的奖项就要参加比赛。一项钢琴比赛,如果不在本地,在北美的其它城市,陪着飞来飞去不只是虎妈,还有陪着孩子练习并准备四手联弹的老师,再加上比赛期间住宿的费用,一场比赛下来,两万块钱的预算不算宽松。如果说钢琴太高端,那么就是吹个萨克斯,过级考试还得有钢琴伴奏呢,你没有前期四、五次的合奏练习,又如何能在考试时“琴瑟和谐”?等考过十级时白花花的银子早已水一样流出去。
如此下来,培养一个孩子只到上大学,花出去的钱已与他等身了。没有响当当的财务支撑,这个虎妈你敢当吗?
其次,虎妈在孩子的风投事业上与所有风投资本家一样,既要在投资项目选择上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还要要精心组织、安排和挑选。作为投资人还要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虎妈也一样必须介入孩子的学习过程、兴趣发展、未来方向的把握,做到控股孩子的大半人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虎妈扬名天下
以孩子要进入北美名校这项风险投资为例,看看虎妈们是怎么完成对一个孩子的包装上市的。
虎妈们基本做到了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孩子在小学阶段,虎妈们认为加拿大的小学太过宽松,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抓紧时间在音体美等特长发展上取得成就,把该过的级都过了。音乐不拘哪种乐器基本要过完10级。现在温哥华有孩子8岁就已经通过钢琴8级,包括乐理的高级考试,所以这个规划真不是纸上谈兵。游泳也不是傻乐,最基本的10级一口气打完通关,很好再把Bronze Cross和Bronze Madallion等救生系列也拿到手。其次把第二语言不论中文、法语都打好坚实的基础,该报班报班,该请老师请老师。廓清道路之后,一进入中学,那就要全力以赴拼学业,最起码要进入学校的top10行列,然后在各种学术大赛中斩获大奖,同时在社会活动中崭露头角。这个阶段如果你还在和孩子纠缠各种过级考试就慢了不知道几拍了。
进入9年级,就要开始为申请美国名校做准备了,SAT考试早动手才能确保拿高分。AP课程最少5门,很好是多多益善,门门拿满分才是正道,否则就别拿出来说事儿。各门AP课程,怎样合理布局,才能既不和学校课业冲突还能在12年级提交大学申请前全部拿到成绩,这些基本要在11年级第三个学期就全部搞定了。进入12年级,就是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申请大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义工和课外活动,虎妈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的,可不是凑够义工时间就了事。比如到省议员办公室实习和做义工的含金量如何能与在Community Center里搬桌子、扫地相提并论?虎妈帮孩子组建乐队,遍请名师指导,四处巡回演出。这个时候把孩子推到乐队的主创人的位置,那种分量又如何能和里面跟着到处吹拉弹唱的小伙伴儿在leadership的地位上平起平坐?一场个人慈善或任何名义的专场表演、个人画展等等都是孩子申请名校非比寻常的砝码,虎妈能不忙前跑后张罗?更有虎妈拼着人脉和财大气粗请来国内大腕儿搞慈善演出,孩子们顶着筹办人的名儿就等着往大学申请里写就光辉灿烂的一笔。
落脚到申请美国名校,每篇申请Essay都需要不同凡响的立意、需要文采斐然的遣词造句来让孩子的履历大放异彩。名校申请既拼实力,也拼包装。即便孩子真的都优秀到“笔落惊风雨”的程度,没有每天就琢磨这件事儿的“专家”的指导,孩子还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履历写得先声夺人,一眼让招生官相中。但美国名校申请的指导费用绝不是一个小数字,不论按申请学校收费还是按文章篇数收费都是大投入,这里我就不替中介打广告了。
收关,还是要奉劝有意风投事业的虎妈,看看是否拼得起。且不说孩子花钱了,这每个花钱的事情,哪样不需要虎妈迎来送往,陪弹陪读陪练陪笑脸,笑脸不济立刻翻脸也是虎妈的杀手锏之一。一个孩子培养出来,虎妈基本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任何一项学习和技能,但凡学有所成的都是虎妈坚持得好,虎妈后方的银子补给得好,指望孩子自己坚持到底基本没有可能。种瓜得瓜,虎妈还倍受鼓舞,有无限的战斗力。如果事与愿违,种瓜得豆呢?或者种瓜连个苗都长不出来呢?虎妈的风投岂不是打了水漂?同样的耕耘,你不要超脱到说你不问收获。但“一将功成万骨枯”,杀出重围的永远都是少数。当个别虎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前方摇旗呐喊的时候,又有多少虎妈带着孩子成片倒下当了分母。现成的例子:弹钢琴的孩子千千万,朗朗只有一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温哥华这个名利场,没有钱、没有闲、没有风投的胆识,想当虎妈都没资本。虎妈这项事业,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这行的风险,不比股市投资小,拼着身家性命投进去,可能颗粒无收。到那个时候,你面对不了的不是孩子的平凡,而是自己的巨大投入,从精力到金钱的投入,还有一路路演过来瞅着你的观众。
做不了虎妈,就调整好心态,做个老祖母一样的妈妈,永远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孩子的成长,即便是牵着一只蜗牛也和他一起期待远方。这样,或许能收获另一种人生和快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