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夫妇12日在柏林中国大使馆举行到任招待会,德国联邦农业部国务秘书弗赫特尔等政府官员、联邦议员、各界友好人士和驻德使团代表以及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共约400人参加。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总领事张越、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孙从彬、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冯海阳以及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总领事杜晓晖等4位总领事全部出席。
当晚6时许,吴恳夫妇在招待会大厅门口热情迎接到会来宾。会场内,新老朋友欢聚一堂,气氛热烈。吴恳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发表致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发表致辞
故地重返,吴恳为能以大使身份同德国再续不解之缘感到由衷高兴。吴恳回顾,早在1987年,他赴法兰克福大学求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他外交生涯初期,他先后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使馆工作,也亲历了两德统一这一对德国、欧洲乃至寰球形势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尽管工作岗位不同,但他始终关注德国和中德关系发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发表致辞
故地重返,吴恳为往日情谊的历久弥新而倍感亲切。他表示,特别期待能同德国的新老朋友畅叙友谊、共谋发展。当天,吴恳在武汉大学时期的德语老师杨森老先生也应邀参加招待会。吴恳说,杨森老师是他德语学习的“领路人”,也是他认识的首要个德国人。老师不仅为他打开了了解德国的一扇窗,更教会他以客观、尊重和包容的视角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这一看似简单却鞭辟入里的立身处世之道,深刻影响着他的外交生涯,并随着他工作时间越长,去的国家越多,越来越鲜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与老师杨森合影
故地重返,吴恳也有源于今昔对比而发自内心的良多感触。吴恳指出,时至今日,寰球、亚洲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和德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东西柏林早已合二为一,德国不仅完成了国家统一,新老联邦州还实现了融合发展;中国则依靠40年改革开放之路成功使7亿人脱贫,成为寰球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在寰球经济和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德关系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同默克尔总理在巴黎举行会晤,就中德、中欧合作达成不少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已建立包括政府磋商在内的70多对双边交流机制。双方还就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协调沟通,共同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较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德国全球较大贸易伙伴,中德之间人员往来每年超过200万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双方互利合作达到了很高水平。借此机会,吴恳对中国和德国的同事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与老师杨森及其夫人亲切交谈
吴恳说,如果说当年他初到柏林,中德各自发展前景还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不稳定、不确定性更多体现在今天的国际格局层面,特别是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等既有共识受到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越是在这种变局、乱局下,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越应保持战略定力,维护中德关系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与乱。
▲吴恳发表致辞
吴恳强调,我们要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进合作。唯有双向、持续的开放才能促进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曾在广东工作3年的吴恳以广东的例子说明,开放合作才能扩大发展空间,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反,如果人为设置壁垒,干预甚至阻碍经贸合作,不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还会损害自身发展利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德更应坚守融通理念,促进开放合作,共建开放型寰球经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和应邀参加招待会的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成员合影
吴恳指出,我们要增进彼此认知、提升互信水平。通过坦诚交流使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误解,最终达成互信,对中德合作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欧洲的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很高,他也听到对中国发展崛起不同的解读声音,特别是“一带一路”对欧洲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的疑问。他想强调,30年前,中国对德国谋求民族统一给予了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坚定支持。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欧洲。中国先贤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从未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倡导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寰球各国开展互利共赢提供了一个大平台。部分人士对“一带一路”抱有很深疑虑,让他想到这两天春意盎然,自己却出现了过敏反应。医学上说,过敏是体内免疫系统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某种事物的过激反应,而该事物本身对人体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所蕴含的重要机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大家都懂。希望有关人士能尽快克服对“一带一路”的“过敏症”,中德共同挖掘合作潜能并从中获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吴恳欢迎德国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高鹏
吴恳收关说,中德双方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有赖于两国政府的努力,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一份份具体的工作实现的。他倡议,再接再厉,抓住机遇,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推动中德合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