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看温哥华的女人们

来自:温哥华港湾 0 0 2019-04-12


蓉逸


在斯皮尔伯格,斯科塞斯,卢卡斯等传奇年过古稀,新生代尚未练成经典的好莱坞今天,墨西哥三杰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与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脱颖而出。


卡隆因《地心引力》这部被誉为“影史级太空电影”的佳作名声鹊起,2014年获得奥斯卡理想导演,今年又以这部《罗马》获奥斯卡十项提名,并斩获理想摄影和理想导演奖。由于他们三人共用的御用摄影师抽不开身,这次他自己担纲主摄影。


正如《海边的曼切斯特》讲的不是英国的那个城,罗马也不是说的意大利,而是墨西哥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区,源自卡隆本人儿时的记忆。


整部电影黑白画面,丝毫没有华丽眩目,甚至没有用音乐来渲染。像看一部老的小说,丝丝入扣。


女佣克里奥看管女主人索菲亚的四个孩子,她的丈夫长期在外。


克里奥休息时也有约会并怀了孕,男青年听后落荒而逃,再也不见踪影。她历尽重负生下来孩子却已经死了。这时索菲亚的丈夫也有了外遇,再也不回来了。


两个落难的女人带着四个孩子驱车来到海边度假。自己并不会游泳的克里奥勇敢地冲进激流救出了两个险些溺水的大孩子。一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是七十年代初的墨西哥,两个不同社会地位女人的同样遭遇。


今天移民来温哥华的女人们,遇到过移民前不能想象的各种困苦和艰难, 生活中,精神里。她们都挺过来了。


专栏《》发表后,有读者说“到了温哥华,连上海女人的标志性嗲都没有了?”是的,温哥华不相信眼泪,也没有那个悠闲工夫犯嗲。


曾经上流的上海女人在这里做着一份最普通的体力劳动,住最普通的房子,依然优雅如故。能上能下吗,谁都可以做到,难不成自杀。


硕士学位的知性女人在这里当了住家保姆,依然充满自信:劳动没有贵贱,都是光荣的。


A在内地念大学时,遇到来自那时已经敞开的南风窗的商人。凭着美貌,被人艳羡地出入大酒店和高级餐厅。商人也娶了她,生了两个孩子,移民来到温哥华,买好房子,又回去继续经商。


后来到了小三成风的中国潮,像许许多多与孩子们独自留在温哥华的女人一样,A也遭遇到了。她回去理论,毫无结果,还被羞辱。含着泪和恨回到温哥华,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父亲从此再不给分文。那时小的才一岁,大的也才几岁。她一个人,工作,带孩子一肩挑。


十几年怎么走过的,想象一下,不仅仅是艰辛。现在大的到了叛逆期,高中收关一年的压力,升大学的挑战,小的孩子的种种麻烦。她只有继续坚韧,自强,不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影片收关,索菲亚的前夫拿走了属于他的书架等等家具,每个房子也都重新布置过,不一样了。她和克里奥,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克里奥抱着衣物一步一步爬上通往屋顶的楼梯,带着生活的负重不断往前,头顶是晴朗的天。


总有一日之内,A的孩子们也都会长大成人,那时她会重新笑靥如花。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圣经诗篇126:5)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