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遍布美国各大州,这要归功于勤劳的福建籍华人!
“低廉劳动力、低端工作、低报酬,与全球各国的移民几乎一样,这是福建侨商华商最初闯荡全球的三大法宝。
早期移居海外的“老侨”谋生主要靠“三把刀”——菜刀、剃头刀、泥瓦刀。他们多是从事华人移民最擅长的餐馆、理发和建筑这三种职业。但这恰恰是谋生的基本需求,在谋生之后带来的经济发展动力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这篇文章讲的是“菜刀”,他手中的“菜刀”走出了唐人街。
1993年,15岁的蔡仁勇跟随父母离开家乡福清,远赴美国。
蔡仁勇出生与成长的侨乡是个有名的“移民根据地”,年轻人到了一定年纪,很少留在当地,大多数都会往大洋彼岸前进。
到美国以后,为了站稳脚跟,这群英文不通又无学历傍身的新移民基本都会选择和160年以前的老祖宗一样的路径——开餐馆,又兼老板又兼厨师,用家乡菜招徕生意。
中餐厅,也一直在海外华人谋生技艺榜中排行首要,一把菜刀,是历代移民的共识,也成了他们在海外混口饭吃的根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蔡仁勇也不例外,他与家人在纽约唐人街开了一家福建餐馆,做好了从此立足的准备。
然而,餐厅没开多久就倒闭了。可能因为美国的中餐馆实在太多,据不完全统计,有40000多家中餐馆吸纳了超过1/3的华人新老移民,大家的谋生之路都想到了一处去,反而加剧了竞争,催化了淘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对此,蔡仁勇郁闷不已。但他没时间发牢骚,衣食住行,样样都等着钱。
仍旧怀着一个餐馆梦的他只好辗转于人家的餐厅到处打零工,洗碗、拖地、擦桌子,一边暗中观察那些能在竞争中生存的佼佼者,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
终于,在千禧年之初,觉得自己“出师”的蔡仁勇联合兄弟,开起了一家主打融合菜系的中餐厅,餐馆一改老一辈移民“从哪里来就做哪儿的菜”的做法,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均有所涉猎。
结果,他家的餐馆红遍了唐人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这是蔡仁勇首要次参悟“融合”的奥秘。
多年来混迹各大餐馆的经历让他明白,只追求味道偏执、缺乏标准的“家乡菜”,很难在唐人街的同质化竞争中取胜,唯有融合与创新,才有机会拿稳祖辈传下来的那把菜刀,以一间小小的餐馆,开辟一方谋生的天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为了这家新颖的餐馆,蔡仁勇付出了全部心血——连续六年,每年只在复活节休息一日之内;自己孩子是怎么长大的,还真不记得了,但餐馆成长的每个细节,都刻在心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初步拿稳“菜刀”的蔡仁勇,也不想止步。
在他心底,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
自从中餐馆在美国发迹以来,大多总是局限于唐人街,争来争去,都只是在这一隅。而如今时代不同了,也是时候让中国人的“菜刀”走出唐人街,走进更大的寰球了。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好美国人的生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曾几何时,偏安于唐人街的中餐馆,总是给老外以“廉价”的印象,厨房内烟熏火燎,食材是否安全新鲜,也得打上一个问号。
为了改变偏见,蔡仁勇于2006年在弗吉尼亚Spring Field开了家以传统中餐为基础、融合亚洲各国料理的新式餐厅,结果,大受老美们的欢迎,一度出现一座难求的盛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美国人注重食材的安全,蔡仁勇就应用日式料理的新鲜标准,所有食材当天采购,开放式厨房大胆地展现食物的蜕变。如此一来,也能给中餐戴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帽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美国人喜欢新鲜有趣的花样,蔡仁勇就专门回国拜师学艺,把豆腐切得比丝线还要细,盛放在浓郁的汤羹里,好看又美味。
美国人吃饭讲求效率,饿了就来吃,又不愿等待菜肴烹制的时间,餐厅便也供应左宗棠鸡等美式中餐的典型。虽然中国人都知道,正宗中餐里并没有这道菜,但这鸡腿肉版的糖醋排骨,只要迎合当地人爱好就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最重要的是,要和美国的食客们发展出超越经济利益的人情味与人际关系。
走在用餐高峰期的餐厅里,蔡仁勇会自然而愉快地和熟识的顾客打招呼,他说,美国人的忠诚度很高,一旦认可你,有可能从儿时到成年,会一直光顾这家餐馆。
与此同时,穿梭于餐厅里,反而很难看到中国人扎堆的情形,大部分顾客全成了当地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充分说明蔡仁勇“走出唐人街”的计划,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生活在别处:华人谋生之路》
每当蔡仁勇回首与中餐结缘的经历,自己也觉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一开始他没有拿稳这把沉甸甸的菜刀,还让它跌进了尘埃;
后来,他终于拿稳了它,让它物尽其用;
而现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把刀,已经被他和像他这样的新移民,从唐人街带进了更广阔的寰球里。百年时光流转,一把菜刀凝聚的是数代华人移民谋生的渴望与智慧,更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焕发出崭新魅力。
自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淘金以来,中国餐馆已存在了160多年。到今天,全美四万多家中餐馆,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华人新老移民入行。为了黏合他们的经验与智慧,2014年“全美中餐业联盟”成立,蔡仁勇成为最早的一批理事和智库研究员。
他的工作就是将中国真正知名的中餐技艺和人才,引入大洋彼岸,让中餐更上档次。上一代移民交到手里的那把菜刀,终于走出了唐人街,走进更大的寰球。